美國對中芯國際的“大刀”,最終砍傷了自己
美國對華制裁中芯片限制無疑是嚴重“卡脖子”的舉措之一,儘管國內企業因此需要面臨短期困境,但同樣有聲音指出,美做法所造成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這柄向中國企業揮舞的大刀最終也會砍傷自己。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發表了題為“美製裁中芯國際選錯籌碼”的文章指出,美國對中國最大芯片製造商實施制裁會讓中美企業都受到損害。
文章內容指出,中國科技產業依賴中芯國際提供微型處理器,而美國升級對華貿易戰後中芯國際受到的影響將進一步輻射與之相關的企業,這其中不僅只是中國企業,美國的企業也將引出受損。
據報道指出,中芯國際有近1/3的供應商都是美國企業,而短期內中芯國際的芯片生產將受到不利的影響,但相對應的,美科技企業也將因此而感到頭疼,中芯國際的供應商、客户有很大一部分比重都在美國,甚至美國的高通公司也是中芯國際的最大客户之一。
中芯國際在外包芯片生產領域全球份額為5%,在精尖端芯片代工上雖然無法和台積電等相比,但在較早一代的一些芯片上佔據市場份額較高。中芯國際受美製裁影響將面臨生產停滯以及業務丟失,但相對於的,過去和中芯國際有合作的客户也將受影響不得不提高採購成本。
和台積電以及三星等相比,中芯國際的芯片價格更具優勢,而作為次生效應,中芯國際的這部分產能需要以更高價格的芯片來彌補,而這將間接推高全世界微處理器的價格。
美政府對華強硬的政策多是出於政治考量,而在經濟層面,保護主義的本質是推高成本,限制自由貿易。以市場為主導的經貿關係不希望看到商業活動的過度政治化以及貿易壁壘增加,因為影響是多方面的,就市場而言不會有贏家,保護主義能幫助美國人獲得更多的製造業崗位,但成本在增加,僅以增加的有限的製造業崗位未必能覆蓋自由貿易受阻而導致的成本增加帶來的損失。
美國向芯片行業動刀也招致了多方警告,蓋茨所説的,讓中國芯片有了自給自足的可能,這將導致美國又一高附加值產業遭受更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