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互聯網誕生以來,關於互聯網與青少年的話題便一直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近年來,隨着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各類網絡內容的興起層出不窮、良莠不齊,其中涉及暴力、色情等不良內容,嚴重危害到網絡空間的清朗和有序。《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未來網總編輯萬興亞。
出重拳用真招十分必要
面對價值觀尚不健全,缺乏辨別力和抵禦能力的青少年兒童,萬興亞表示,創造有利於發現、塑造、成就兒童的清朗網絡空間已成為我們的共識,也成為當務之急。
網絡遊戲、微視頻、網絡直播等各類互聯網產品和內容遍地開花,與傳統的兒童教育內容相比,這些內容憑藉新興的技術手段給予了少年兒童很強的交互性和趣味性的體驗,但同時一些消極、低俗甚至荼毒價值觀的內容也充斥在網絡空間裏,網絡沉迷、個人信息泄露等不利於兒童發展,侵犯兒童社會權益的社會問題十分突出,給廣大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都帶來極大的危害。
萬興亞認為,國家網信辦聯合教育部等部門在2020“清朗”專項行動中,出重拳、用真招,開展涉未成年人網課平台專項整治,依法嚴厲打擊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違法違規信息和行為。或約談、或關停、或通報、或查處了一批違法違規的網站、平台,從及時處理不良網站和信息、及時清除惡俗信息滋擾、強化源頭監管規範網站和平台運營等角度入手,實施有針對性的淨網行動,十分必要。萬興亞表示,隨着國家網絡治理的深化,網絡治理已經納入法治化的軌道,這為創造有利於發現、塑造、成就兒童的清朗網絡空間,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警惕線下危害轉向線上
“在孩子們關注的二次元領域,逐漸成為信息安全問題高發區。在二次元內容平台中藏着不少不適宜孩子觀看的內容。”萬興亞告訴記者,在青少年領域,網絡隱私侵犯,網絡信息傳播涉“黃”、涉暴力,甚至網絡平台成為線下犯罪的入口等問題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威脅。
在線教育市場近兩年來迅猛發展,各種校園學習類APP已經滲透到少年兒童的學習、生活等多個環節。尤其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在“停課不停學”的背景之下,網課平台發展迅速。萬興亞表示,一些有害APP和網絡平台向孩子們露出了鋒利“獠牙”:內容涉“黃”、誘導付費、推送網遊信息、網課羣內推薦交友、違規收集兒童隱私、傳播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清朗”專項行動通報的典型案例中,不乏龍頭企業、明星企業。屢次重拳打擊,亂象為何屢禁不止?這與K12教育板塊內部競爭之激烈不無關係。
萬興亞認為,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青少年,雖然早早就接受了移動化的在線學習方式,但由於自身辨別和防範能力較弱,一旦APP亂象未能及時有效遏制,將嚴重影響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危害程度甚至難以扭轉。因此,排查、整治有害APP、淨化少年兒童線上學習空間的任務十分緊迫。
對不良信息形成有效合圍
“我認為應該形成對不良信息的有效合圍。”萬興亞告訴記者,網絡發展的速度要遠遠快於法律法規對其監管的速度,所以更需要動員全部力量進行有效介入。作為網絡空間的信息傳播主體之一的媒體,更應該擔負起宣傳教育的社會作用,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價值觀引領。
“一條新聞的傳播會對未成年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進行什麼樣的價值引領,我們都要預判。”萬興亞介紹道,在未來網的報道中,無論是圖文還是視頻,均遵循着“孩子優先”的原則。在網信辦的報備指導下,未來網青苗工作室通過系列網絡評論加強引導青少年學習。同時,未來網聯合多部門啓動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工程,主辦“新思路 新發展 新作為”校園學習類APP規範發展交流會等,為切實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清朗網絡空間、助力行業良性發展建言獻策。
“當互聯網成為信息傳播的主陣地時,更應格外關注孩子的網絡素養培養。”萬興亞表示,培養孩子的網絡素養,學會自我甄別,是需要深入考慮的。尤其是需要一攬子解決方案,需要更高層級的涉及,更大範圍的力量動員。“這種培養不能停留在口頭上,必須落在實處,有實體的內容,同時,還是孩子喜聞樂見的。”
記者 杜一娜 見習記者 李美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