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網易丁磊:科技公司缺的不是“上天”的勇氣,而是追逐星辰大海的創新氛圍 | CEO説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科技

鈦媒體APP注:昨日,2020網易未來大會在杭州舉行。大會上,網易公司CEO丁磊做了《突破數字化的未來》主題演講。

丁磊認為,在全球經濟仍深受疫情影響時,中國可能會成為今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並憑藉自身的組織力、凝聚力、生產力和創新力,從一個過去的跟隨者成為全球的領跑者。

這個身份的轉變,對於科技行業而言,要如何適應,要如何突破?丁磊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三個觀點:

首先,科技公司缺的不是“上天”的勇氣,而是一種追逐星辰大海的創新氛圍。大家要做的是,從學習和模仿,轉向真正的創新為王。

其次,科技公司除了“上天”,也要能“下地”。要轉變心態,從乘風而起,轉向真正腳踏實地。“不是鼓勵大家要去白菜蘿蔔裏找機會,而是要腳踏實地,尋找落地和應用的場景,真正關注對用户、對社會有價值的事情。”

第三,科技不能只關注效率至上,還要關注人心。數字時代,要形成自己的數字智慧。丁磊舉例説道,疫情以來,一些老年人不會用健康碼坐車的報道。還有很多人在討論社區團購和小攤販生存的問題。這給整個行業,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數字的鴻溝長期存在,數字化生存的尺度和温度要如何把握?這其實是一門藝術。

“我把這個東西歸結為四個字,叫‘數字智慧’。這是一種數字化過程中,對人和技術、效率和人性精確把握的能力。”

(鈦媒體APP編輯楓葉整理)

以下為丁磊演講的部分內容,略經鈦媒體APP編輯: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杭州,參加2020網易未來大會。

今年我演講的主題是“突破數字化的未來”,今年發生了很多事情。《柯林斯詞典》總結的年度詞彙是“封鎖”。但對中國而言,我認為一個重要的關鍵詞是:突破。

在全球經濟還陷在疫情沼澤裏難以自拔時,我們看到,中國很多項經濟數據,已經轉負為正。甚至可能會成為今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給了大家一個樂觀的判斷:在不久的將來,憑藉強大的組織力、凝聚力、生產力和創新力,中國會從一個過去的跟隨者,完成突破,成為全球的領跑者。

這個身份的轉變,對於科技行業而言,要如何適應,要如何突破?借這個機會,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我認為,科技公司缺的不是“上天”的勇氣,而是一種追逐星辰大海的創新氛圍。大家要做的是,從學習和模仿,轉向真正的創新為王。

現在有一些朋友,可能已經關注到這次未來大會的主題曲——《未來之歌》。這是一首由網易AI寫詞、編曲和演唱的歌曲,前幾天剛剛發佈。很多人聽到後非常驚訝,很難想象機器可以和真人唱得如此像。

這是AI的明顯特點,它的學習能力很強,但它不會思考,無法創造。這就像是中國科技公司過去發展的路徑,我們對發達模式的學習和模仿能力非常強,但想要超越、領跑,還缺一點創造力、想象力和耐性。關於這些,每家大公司都有很深的心得,這裏就不展開鋪敍了。

最近很多人在討論白菜和星辰大海的問題。科技公司過去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帶給大家很多好的變化。在這個有機會領跑全球的領域,社會對企業有更高期待是自然的。希望我們在改善煙火生活外,也能夠“上得了天”,攀得了世界科技的頂峯。

科技公司除了“上天”,也要能“下地”。要轉變心態,從乘風而起,轉向真正腳踏實地。這是我的第二個看法。

今年,我聽到不少人説,大家對人工智能的態度變化很大。以前大家覺得AI是一門性感的生意,現在都漸漸無感了。在資本市場,很多高大上的資本,有了“失寵”的感覺。

但我們認為,“失寵”其實是一件好事情。任何一個新技術,只有經歷過“失寵”,發展才會迎來真正的落地和爆發期。這個過程,會要求科技要更快“下地”,要迅速走下PPT,走出概念,走進產業。

我們這裏談到的“下地”,不是鼓勵大家要去白菜蘿蔔裏找機會,而是要腳踏實地,尋找落地和應用的場景,真正關注對用户、對社會有價值的事情。

尤其,對教育、農業、醫療、食品,這些事關國家發展、百姓民生的領域,需要轉變心態,修正過去的一些做法:要一起做大蛋糕,不能只顧着搶地盤;可以打科技戰,不要打補貼戰;可以考慮眼前,但不能只考慮眼前;可以帶來更美好的改變,但不光只是帶來改變。

我們的第三個看法是,科技不能只關注效率至上,還要關注人心。數字時代,要形成自己的數字智慧。

我們曾經聽過一句話,叫“上有天,下有地,中間有良心”。科技公司其實也一樣,除了上天入地,也不能忘記在中間生活的那些人。

這幾年,我們很明顯感到,“效率至上,技術至上”的發展邏輯,已經無法解決人的所有生活問題。

最近,大家常説起一個詞,叫“賽博朋克”,講的是一種“高科技、低生活的狀態”。這個概念,其實反映了大家的一種擔憂,就是科技越來越發達,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活得越來越好。

今年疫情以來,我們都看得到,一些老年人不會用健康碼坐車的報道。還有很多人在討論社區團購和小攤販生存的問題。

這給整個行業,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數字的鴻溝長期存在,數字化生存的尺度和温度要如何把握?這其實是一門藝術。

我把這個東西歸結為四個字,叫“數字智慧”。這是一種數字化過程中,對人和技術、效率和人性精確把握的能力。

我們就以杭州為例。過去十幾年來,大家是看着杭州是一步步走向“數字經濟第一城”的。這個數字化的推進過程,既温和,也非常有效;既提高了效率,也讓人感到舒適;龐大的鯨魚可以在裏面成長,弱小的小魚小蝦同樣可以生存。這就是一種數字智慧。

我們相信,當一個國家、一座城市、一家企業,可以做到科技與智慧並存,效率與人心並重,就可以做到會呼吸、會思考、有温度、能給人成長,一定可以征服人、吸引人、激發人,做出更多創造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