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中國北斗正式登上世界舞台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鄧 孟 楊 欣 齊曉君 本報記者 付毅飛
7月31日,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衞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開啓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嶄新篇章。
中國北斗正式登上世界舞台,站在了我國用實際行動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第一梯隊”。
撫今追昔,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從北斗一號工程立項開始,26載風雨兼程,幾代北斗人接續奮鬥、數十萬建設者聚力託舉,在強國復興的偉大征程中,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國速度”、展現“中國精度”、彰顯“中國氣度”,創造出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輝煌業績。
符合國情的“北斗節奏”
上世紀90年代初,國際局勢複雜多變,讓人們愈發強烈地意識到,擁有自己的衞星導航系統已經成為一個世界大國的重要標誌、成為大國競爭的科技制高點。
1994年,世界首個全球衞星導航系統GPS全面建成。此時,中國北斗一號系統則剛剛立項。
同樣是建設全球衞星導航系統,美、俄和歐盟選擇“一步建全球”。有人曾提出,國外全球導航系統建設已打好樣板,我們直接模仿複製,豈不簡單?
但這並不是適合中國北斗的發展道路。
當時我國經濟實力、技術基礎還比較薄弱,又趕上特殊國際背景下國外最嚴密的技術封鎖,內外困境重重疊加。先解決有無、滿足急需,切實做到“把每個銅板都用在刀刃上”,才是明智的選擇。
早在1983年,“兩彈一星”元勳、“863計劃”倡導者之一陳芳允院士便創造性地提出“雙星定位”構想。這一方案,能以最小星座、最少投入、最短週期實現“從無到有”。
此後,“兩彈一星”元勳、北斗系統首任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進一步組織研究提出“三步走”發展戰略,決定先建試驗系統、然後再建區域系統,最後建成全球系統。
自立項至今,北斗系統建設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步一個腳印踏出了自己的節奏。2000年建成北斗一號試驗系統,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擁有自主衞星導航系統的國家。2012年建成北斗二號區域系統,為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設北斗三號全球系統,實現了中國人孜孜以求的“全球夢”。
萬人託舉的龐大工程
北斗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最高、與百姓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
“北斗是黨和國家調動千軍萬馬幹出來的,是工程全線幾十萬人團結一心拼出來的,是廣大人民羣眾堅定支持共同託舉起來的。”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感慨萬千。
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在建設航天強國偉大事業的感召下,天南海北的建設者們懷揣激情和夢想,匯聚到北斗研製建設一線。
據統計,工程啓動以來,在全國範圍內先後調集了400多家單位、30餘萬名科技人員參與研製建設。陳芳允、孫家棟兩位“兩彈一星”元勳和幾十名兩院院士領銜出征。
國內衞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數量在14000家左右,從業人員數量超過50萬,形成珠三角、京津冀、長三角、鄂豫湘、川陝渝五大產業區。
北斗系統由衞星、火箭、發射場、測控、運控、星間鏈路、應用驗證七大系統組成,是跨部門、跨學科、跨行業、跨地域的複雜系統工程。統帥“千軍萬馬”,離不開科學頂層設計和高效組織領導。
“將錢學森總體設計部思想貫穿研製建設全過程,建立起科學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這是北斗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中國衞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紹説。
在頂層,國家有關部門聯合成立領導小組,並設立管理辦公室,具體承擔國家衞星導航領域主管機構職能,對北斗系統建設、應用產業、國際合作實施歸口管理。工程上下堅持把推進重大航天工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重要任務,不斷優化管理和技術“兩條線”,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矩陣式組織管理模式。在組織管理實踐中,“兩條線”如同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相互支撐、同頻共進。
在這項大國重器橫空出世的背後,還有無數普通人在幕後辛勤付出。
每次發射任務,無論白晝黑夜還是酷暑嚴寒,無論狂風暴雪還是大雨滂沱,發射首區和火箭殘骸落區多個省市區的數十萬人民羣眾都自覺服從大局,積極進行疏散。
每逢重要節點,數以萬計的公安幹警、警衞人員和通信、電力、氣象、交通、醫療等行業員工堅守各自崗位,共同築起堅固的安全保障;一撥又一撥新聞記者奔走工程一線,用生花妙筆為北斗事業鼓與呼;成千上萬科研人員的家人,默默扛起照顧家庭的重擔,為他們撐起堅強後盾;還有數以億計的人民羣眾用各種形式為北斗吶喊助威、點贊刷屏。
舉世首創的“獨門絕技”
與其他全球衞星導航系統採取單一軌道星座構型相比,北斗系統獨樹一幟,堅定選擇了混合星座的特色發展之路。
北斗一號就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地球靜止軌道衞星提供導航定位服務。在此基礎上,北斗二號系統在國際上首創以地球靜止軌道和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衞星為骨幹,兼有中圓軌道衞星的混合星座。
北斗系統高級顧問、原工程副總設計師李祖洪説,對於區域衞星導航系統而言,這種“混搭”組合可以用最少衞星數量實現最好覆蓋效果。
北斗三號系統進一步將“混合星座構型”發揚光大,建成擁有24顆中圓軌道衞星、3顆地球靜止軌道衞星、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衞星組成的全球系統,為建設全球衞星導航系統提供了全新範式。
作為全球衞星導航系統的後來者,北斗除了應有的紮實“基本功”,還擁有自己的“獨門絕技”。
例如其短報文通信功能,開創了通信導航一體化的獨特服務模式。
其他衞星導航系統僅能無源定位,因而用户只能知道“我在哪”。而北斗用户不但自己知道“我在哪”,還能告訴別人“我在哪”以及“在幹什麼”。楊長風介紹説,比如突發地震、海上遇險時,在其他通信手段失效的情況下,北斗短報文通信可以成為傳遞求救信息、拯救生命的最後保險索。
如今,北斗三號已成為國際上第一個將多功能融為一體的全球衞星導航系統。其在全面兼容北斗二號系統短報文通信服務的基礎上,區域短報文發送能力從120漢字提高到1000漢字,支持用户數量從50萬提高到1200萬,而且能實現40漢字的全球短報文通信。此外,北斗三號系統還可以提供星基增強、國際搜救、精密單點定位、地基增強等多樣化服務,能更好地滿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