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9月28-9月30日,2020 CCF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CCF HPC CHINA 2020)在鄭州通過雲端線下線上同步舉行。據悉,本次大會的主題是“新超算 新基建 新經濟”。大會回顧2020年中國高性能計算領域的創新與實踐,發佈眾多最前沿的科研成果,研討高性能計算技術與應用的熱點與難點問題,展望高性能計算未來發展的趨勢與方向。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表示,新經濟的發展需要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經濟的融合,重構產業生態,催生新模式。超算中心作為“新基建”的主導方向,將大幅度提升高性能計算能力,更好地構建萬物智聯的信息網絡體系,支撐數字經濟發展。中國計算機學會高性能計算專業委員會主任漆鋒濱研究員指出,為了推動中國高性能計算產業的發展,未來高專委將集中精力做好三件大事:第一,搭建好產學研項目交流的橋樑;第二,樹立高性能計算學術發展和企業發展的風向標,每年都要有專門的研究報告;第三,助推高性能計算領域的傑出人才,從明年開始要專門對培養高性能計算領域人才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士,以及有發展潛力的青年才俊予以重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通信與信息系統、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網絡空間安全技術專家鄔江興在報告中分享了“打造AI時代集成電路標誌性的‘芯’物種”的思考。從超級光網絡、E級超算到雲服務、數據中心、5G和6G網絡,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需要新一代的信息基礎設施提供支撐,而信息基礎設施的核心就是智能“芯”物種。“我們要通過SDSOW技術賦能新一代信息技術設施,並通過‘芯’物種改變現有堆砌式的工程技術路線和應用模式。”
此外,在釐清高性能計算機技術發展脈絡的基礎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孫凝暉在特邀報告中就高性能計算機的評價指標,如何在功耗限制下追求極致性能,如何將高性能計算機發展成為更加普及性的計算工具,以及如何提升多種複雜應用的實際計算速度等高性能計算機難題進行詳細闡述和剖析。
根據IDC的研究數據顯示,到2023年,全球超過一半的GDP將由數字化轉型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推動,中國數字經濟的佔比也將達到52%,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目前,中國已有41.4%的企業成為數字化轉型的堅定者。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更依賴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和強大算力的支撐和助推。
隨着技術的演進、業務場景的豐富和多樣化,高性能計算超越了原來的科學研究和工程計算領域,進入了更廣泛的應用領域,在天氣預報、基因製藥、石油勘探、汽車設計、航空航天、金融期貨,乃至人工智能等諸多領域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性能計算在尖端超算領域繼續攻堅克難的同時,也在通用超算和行業超算領域加快發展,尤其是在超算商業化方面,已經有了許多成功的探索和實踐,比如阿里雲、並行科技等就引領着國內超算商業化的步伐。
值得關注的是,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各地打造超級計算機的熱情持續高漲。各類超算中心也在嘗試和探索多元化運營模式,致力於提供全譜系服務。隨着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型工作負載紛紛湧現,企業對強大算力的需求也在持續升温。然而用户的規模不同、需求不同、對技術能力的要求不同、系統運維的複雜程度不同、成本不同等等,無疑決定了高性能計算必須更好地實現定製化,同時降低使用成本,實現普惠。
據介紹,雲原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並與高性能計算深度結合,進一步提高了數字基礎設施的性能和利用率,同時大大降低了成本和運維的複雜度。未來,高性能計算與人工智能進一步融合是大勢所趨,大數據、以高性能計算為代表的算力,再加上算法,將助力企業從上雲到智能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