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就“瓜分幾十億”,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紅包兩毛五。忽悠網友呼朋喚友來參與的春節紅包營銷策略不怎麼奏效了,已持續幾年紅包疲勞,不講武德的互聯網大平台們已經把紅包變成收割流量的鐮刀。春節紅包從年俗變成了生意,最後成為了流量拼殺的戰場。
春節紅包用千金博一笑
幾十億紅包砸給全國人民,互聯網企業並不是為了聽個響。2014年微信紅包一炮而紅,當年數據顯示,有800萬用户參與,共計4000萬微信紅包被領取。最重要的是微信接機綁卡,直接進入支付寶的腹地。直至2015年微信紅包登上春晚,紅包的社交屬性被完全挖掘出來。之後支付寶、淘寶、百度、快手、抖音相繼入場春晚紅包。無非是想效仿微信“偷襲珍珠港”,通過重金購買流量,來激活自己的業務實現彎道超車。
曇花一現的DAU峯值
瘋狂發紅包撒錢無非是想通過流量入庫完成拉新、促活和流量轉化。但是春節一過,紅包只給手機桌面留下了一地雞毛。下載的無數App基本都會被冷藏然後被遺忘。紅包策略本質上是流量拉新的思維,而不是產品運營的思維。大部分互聯網公司也是以短期流量來考核業務的,春晚紅包不過是重金購置的短期流量。就像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中間幾分鐘的廣告,只是價值千金的催化劑,卻不是企業成功的必經之路。
任何抽獎活動都是有潛規則的,大部分逛過廟會的人都懂,所有的有獎競猜都是套路。紅包這個活動就是搬上互聯網的有獎競猜,因此紅包的分配策略越複雜就越難提升用户參與度。畢竟過年搶個紅包就是圖個吉利,順便拿點真金白銀的實惠。至於營銷和下載註冊這種事,大多數人早就不厭其煩。用錢砸流量無可厚非,但是強制轉發實際上就是一種過度社交,搶紅包活動現在已經成為一種負擔,而且並不甜蜜。
春晚紅包不得不發嗎
紅包大就有人搶,這個邏輯已經成為大平台的共識。但是,當所有人的紅包都足夠大的時候就沒有福利可言了。有好事者總結了各大平台在今年的紅包發放總額。你拿到的紅包和平台的活動恐怕不成正比。紅包變成不得不為的商業競爭時,這個形式就難免變得相似且粗放,難得清靜的春節,用户也不想給自己找麻煩。
用户總量是有限的,拉新促活已經不是目的,紅包大戰本質上已經成為互聯網大廠們秀肌肉和搶奪用户的生意。不做春節紅包就意味着用户流失。甚至樂視的“欠122億”自嘲式營銷還蹭了一波熱度。
春晚紅包已經再難完成“偷襲珍珠港”式的顛覆,因為紅包本身是建立在社交網絡上的支付入口,撒錢砸春晚已經成為大廠們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用户提現之後再大規模卸載應用,順便罵一句:“才給這麼幾毛錢,不夠費事的。”
(7627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