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有人慾“殺之而後快”,直播行業該怎麼成長?

由 務高林 發佈於 科技

作者 | 楊老師

出品 | 子彈財經

1、直播電商遭遇“職業打假”

疫情中直播電商陡然崛起,搖身一變,站上萬億市場風口。

雖是萬眾矚目,但直播電商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在供應鏈方面不夠成熟和完善,給了假貨乘虛而入的空間。

而在遇到產品問題時,頭部直播帶貨和普通的電商帶貨不同,一場動輒是幾千萬上億的銷售額,這就使得任何一點商品的瑕疵,都會被放大成為一個現象級的事件。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正在野蠻生長的直播電商,正是需要市場創造環境,給予時間讓它不斷成長的時刻,但正當行業在迭代進化之時,職業打假人突然出現,在媒體的“助攻”下,造成一種對於電商直播賣貨“殺之而後快”的氛圍。

不要戴着有色眼鏡去看待直播電商,也不要戴着有色眼鏡去看待職業打假人,他們的動機是商業動機,打假是他們的商業模式,不該把他們當作英雄。儘管他們標榜自己是市場的“吹哨人”,但賺錢才是他們唯一的目的。

所以不管“職業打假人”如何標榜自己,都必須正視這樣的“矯枉過正”,否則受害的除了消費者,還有剛剛達到萬億風口的直播生態。

對於年輕的直播行業,需要給予時間去成長和自我淨化,畢竟,縱觀中國電商乃至零售的發展史,假貨問題就沒斷過,大家都是踩着獨木橋過來的。

2、假貨問題發生在頭部主播身上,有解

早年間,假貨問題是x寶一個撕不去的標籤,x寶和假貨的鬥爭一直持續到現在。

剛出道的某夕夕,直接對接下沉人羣和產業鏈品牌(即所謂白牌),產生大量的“康帥博”“雷碧”的現象,直到通過百億補貼才慢慢扭轉。即使一些以自營為主的平台,開始POP第三方業務後,出現的消費糾紛不在少數。

電商目前承擔了社會零售總額的25%,超過了絕大多數國家的零售總額,龐大的供應鏈中,假貨一定是存在的,作為一個大基數的概率事件任何人也難保絕對不發生。

但發生在直播電商中的頭部主播身上,比發生在其他平台保障更多。

為啥這樣説,諸位想想:如果你平時在某電商或者線下平台買到了假貨,怎麼辦?

首先,你或許會想到和賣家協商,賣家肯定不認;這時需要你拿去權威機構檢測,但你得找到哪裏是權威機構,檢測費自己出(或許你還真的得買一條真的給檢測機構作對比);另外,賣家如果不認你的檢測機構,又要開始扯皮;你剛一點,可以去法院起訴,看法院支持誰;當然也可以走平台舉報,這時完全可以看到平台站在哪一方。

如果你不是一個維權鬥士,沒有檢測機構、法院等關係、也懶得費勁,最後結果大概率這事兒不了了之,你甚至會害怕到連個差評都不敢給(有騷擾電話)。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如果在目前的直播電商生態中,你在直播間(特別是大主播)買到了假貨,可以慶幸一下。

在這裏,主播不是平台,不會坐觀你和賣家扯皮無動於衷,想一直做下去的大主播,基本都會幫助你解決問題。

因為在直播電商的生態裏,主播是信任橋樑,一場直播隨便可以賣上百萬,一旦出現假貨等負面情況,負面情緒更容易在粉絲、社會間成倍的放大。

所以,對於頭部主播來説他們更珍惜自己的羽毛,主播越大,帶給消費者的安全感反而越大。

3、直播電商,人人遇雷

不久前,抖音中一位小有名氣的美妝主播突然發佈了道歉視頻,原來是帶貨的一款口紅遭遇了代理商的真假混發。

怪她嗎?她作為消費者和商品之間的背書,肯定有她的問題,但主播確實在視頻中展示得很清楚,前期溝通選品沒有問題才選擇了這家代理商,並且在發貨時有團隊人員全程跟隨,這樣的“全監督式”發貨,仍然讓假貨有機可乘。

另外,在口紅真貨變假貨後,主播和代理商溝通時,代理商表現出的各種胡攪蠻纏,讓這個主播束手無策,只能自己先買單賠償粉絲再慢慢和代理商走法律程序。

直播電商的選品機制是這樣:許多MCN機構自己進行選品後,會把直播合作的採購業務外包給中介機構,通常是XX科技公司、XX電子商務公司的殼子。説實話,主播招商團隊的精力有限,特別是小主播,直接和品牌方溝通的成本非常高,所以會選擇熟悉各類主播的中介公司進行溝通。

再簡介一下直播選品的流程,如果不是廠家直接找到的主播,一般的主播團隊對於中介給的貨都會篩選真假。不過選品的篩選僅限於檢查證件權限、檢驗每個章和流程,不可能逐個產品送檢(每個產品送檢都拆開了再賣給你,拆封了你也不要啊)。

這就讓中介送樣是真貨,發貨是假貨(或者真假混發)的情況時有發生。

雖説主播有責任和義務檢查貨品的真假,但在渠道或者代理的資質、口碑及合規證明都符合審核流程所要求的標準,一個直播團隊履行了應有的責任義務後還是出現了問題,你説在這個鏈條裏,誰是受害者?除了消費者以外,主播也是受害者之一。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從本質上來説,是主播們輸給了人性。

這樣的行業現狀,也導致了現在直播電商中,選品、採購都如履薄冰,有個採購之前吐槽:

“再這樣幹下去,我怕我買菜都不去菜市場,而是自己種或者去地裏找菜農買,還要向每個當地村委會核實這片地是不是菜農家的、菜農都上過什麼肥料、安全不安全?最後還要蓋章確認,否則就不能買。”

針對一系列問題,目前也引發了業內的自我淨化和自我反省,直播電商中發生遇假事件怎麼解決?

最近“翻車”的老羅態度很鮮明,應對不僅很體面,關鍵還是提出瞭解決類似問題的體系性辦法:道歉賠償、提升把關能力、提高檢測水平並接受公眾監督,也就是讓整個鏈條曝光在公眾面前。雖然老羅自己最近也處於種種風波中,但他還是很清楚自己在直播電商鏈條中的位置,知道自己身負粉絲的信任和支持,對於出現的問題都有明確的處理。

4、翻車難免,區別在於應對的態度和決心

面對假貨的態度,我想起三十年前的一樁“打假史”,在假貨橫行的温州,有一件打假往事,當時浙江省有個領導出差温州,在下屬的介紹下買了一根“温州真皮皮帶”,尷尬的是,打了個噴嚏就把皮帶繃斷了,才發現全是假皮。

後來温州立志甩掉假貨的帽子,開始了大規模的皮具打假,還舉行了全市大動員,把假皮鞋、假皮帶和假皮具當眾一把火給燒掉,才有了現在的“世界工廠”。

目前,直播生態中也需要拿出三十年前的勇氣。從老羅直播間的措施來説,有點當年温州下定決心燒皮鞋的魄力。

我又翻了翻微博,發現有人已經收到了老羅的三倍賠付,他們還願意和老羅交個朋友。

看看,很多主播嚷嚷着要和消費者交個朋友,這才是交個朋友的真正態度啊!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直播電商這一新興事物本身並沒有錯,應當通過強化監管、明確責任等方式規範行業發展。需要明確平台、主播、企業三者之間承擔的責任,尤其是主播團隊,要明確其售後責任,從而發揮直播電商這一新興產物的作用和優勢。

老羅最近的翻車和應對措施,如果也能像當年一樣從個人行為轉化為集體行為,帶動主播團隊們明確售後責任,這樣這個行業才有未來。

上週,陝西富平縣向羅永浩團隊頒發了“宣傳大使”證書,老羅將為富平縣帶貨最新上市的柿餅。我去翻了翻新聞,老羅做過很多次扶貧帶貨,富平柿餅又是他帶貨的新的一場。

可以看到,這個行業中,雖然主播為助力社會公益做了很多,但傳播卻很少。

所以在直播電商這個新生態中,希望大家能看到事物的兩面性,有陽光面也有陰暗面,也有灰色地帶,人人都成為“打假人”,跟着“職業打假人”唱反調,會讓整個直播電商生態變得岌岌可危,直接被“斬盡殺絕”。

真心呼籲,目前直播電商帶動了一批就業、也盤活了一批工廠,還把農村田間地頭滯銷的農產品賣出去提高了農民收入,所以別讓王海們毀了直播電商。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