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openEuler操作系統開源生態建設!開源軟件供應鏈點亮計劃暑期2021正式啓動

12月24日,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綠色計算產業聯盟主辦,華為、中科院軟件所等協辦的操作系統產業峯會在北京成功舉行。會上,國內第一個Linux操作系統根社區 — openEuler開源社區理事會正式宣佈成立,中科院軟件所作為社區主要貢獻者受邀成為第一屆理事會成員單位,由副總工武延軍擔任理事。同時,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所長趙琛發表主題演講,從開源軟件供應鏈的概念出發,闡述了國內開源軟件面臨的問題及應對方案,總結了“開源軟件供應鏈點亮計劃-暑期2020”的進展,並介紹了“暑期2021”的相關計劃。

數字經濟時代,“軟件定義一切”。當前,軟件已經成為知識、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重要載體,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Synopsys公司的權威代碼審計報告指出,2020年99% 的商業軟件都包含了開源軟件組,其中有70% 直接由開源代碼提供。從世界上來看,開源軟件佔了重要的主導地位,開源軟件作為開發的主要方式,成就了國內外的互聯網企業,以及手機、服務器等行業。

與此同時,國內開源行業仍然存在開源軟件產業價值不高、開源社區貢獻不足等問題。例如國外開源軟件公司Red Hat 2019財年收入高達30多億美元,而國內開源價值還遠沒有充分發揮;雖然華為在最新Linux內核版本中貢獻已經排名第一,但整體上國內主導的國際主流開源項目還是太少。

面對這一挑戰,中科院軟件所率先提出了開源軟件供應鏈的概念。開源軟件供應鏈即一個系統在開發和運行過程中,涉及到的所有開源軟件上游社區、源碼包、二進制包、包管理器、存儲倉庫、開發者、維護者、社區、基金會等,按照依賴、組合等形成的供應關係網絡,具有迭代週期快、生產線上化、供應全球化、倉儲集中化、邊際成本低等特點。有了開源軟件供應鏈,就可以挖掘和掌握開源產業鏈的核心價值,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要想推動開源軟件快速發展,首先需要保證開源軟件供應鏈的可靠性。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開源軟件供應鏈目前仍面臨着知識產權風險、安全性風險、維護性風險等挑戰。而消除這些風險的根本是培養更多的關鍵開源軟件人才。

基於這一背景,以“連通高校學生與開源社區、促進開源文化在高校的傳播、吸引更多高校開發者參與開源”為出發點,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聯合openEuler社區於2020年4月推出了“開源軟件供應鏈點亮計劃-暑期2020”活動,從“學生貢獻、開源社區發展、產業壯大”三個維度化解相關風險,推動開源軟件供應鏈網絡的健康發展。該活動共吸引了42個開源技術社區、246位社區導師參與,成功上線388個項目。

本次大會上,趙琛宣佈“開源供應鏈點亮計劃-暑期2021”正式啓動。據悉,“開源供應鏈點亮計劃暑期2021”將在首屆活動的基礎上擴大規模,計劃支持不少於100個開源技術社區、800個項目,力爭吸引超過1000 名海內外高校學生參與,並與更多的科研機構、技術企業、媒體合作,以期擴大活動及開源社區的影響力,提高成果數量和產出質量。

自openEuler開源社區策劃和啓動以來,中科院軟件所下屬智能軟件研究中心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共牽頭主導了包括樹莓派、ROS、RISC-V等7個SIG組,數量僅次於華為公司位居第二,先後完成了openEuler 操作系統向樹莓派的移植,大幅降低了使用門檻,極大促進了openEuler操作系統的使用與推廣;完成了openEuler向RISC-V的移植,支持開放指令集處理器架構;完成了機器人操作系統 ROS 的移植適配,為openEuler在機器人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基礎;同時,為openEuler提供了權威的第三方軟件倉庫基礎設施。

此次活動還舉行了“智能基座”openEuler操作系統高校課程啓動儀式。其中,中科院軟件所武延軍研究員團隊與華為合作的操作系統課程已經進入中國科學院大學,作為3學分60學時的本科必修課程。

開源之路任重道遠,“開源軟件供應鏈點亮計劃”以及各項措施的實施,必將讓開源領域的從業者擁有更強大的信心與底氣,鏈接更多開源力量、共建開源軟件生態、發揮出開源更大的社會價值,加速操作系統等產業提升,共同譜寫中國軟件發展最壯麗的新篇章。

封面新聞記者張越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16 字。

轉載請註明: 加速openEuler操作系統開源生態建設!開源軟件供應鏈點亮計劃暑期2021正式啓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