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目前的版本,大家最常用的角色分類方式,最基本的就是主C、副C、奶媽、輔助,一個角色有可能擔當多項職責,輔助的定義會稍微廣泛,奶媽和輔助的角色定義很明確,但是主C副C之間爭議很大,這源於速切隊的崛起。
首先在定義上,主C爭議不算大,副C的爭議會更大一些,主C的定義大部分人定義為輸出核心,擁有站場能力,副C則是最好與主C有配合度,同時能打一定輸出並且不需要長時站場的角色。把資源投資進傳統意義的主C的話,在前中期一定會過的比較順遂,畢竟除開部分角色外,不具備良好站場能力的副C面對疲軟期會很難受。
但是一個角色他本來就會有許多定位,某些角色甚至是速切站場都厲害的,在一個體系甚至要按照場合隨時決定要不要站場還是速切,甚至極端一點像公子這種説主C副C都很奇怪的角色。
前期開荒的盧老爺和香菱,純粹論單個角色,誰都知道老爺的開荒體驗更加順暢,因為不會有很嚴重的疲軟期問題,而香菱雖然鍋巴和大招傷害絕對不低,但是進了空窗期則會顯得很無力。又例如行秋,就算是6命的行秋,假設大招不斷的情況下依舊是站場效益不高,因為他們的普攻真的沒什麼用,傷害基本上脱手就能打完,那麼配合真的能站場的角色讓他站場效益當然比行秋硬站場要高。事實上這遊戲剛出的時候,這套分類模式完全沒有問題,直到速切體系研發之前。
目前比較有名的速切體系,有雙風體系,國家隊體系,和各式的公子體系。速切體系顧名思義會需要頻繁的切人,儘可能的利用脱手和各式的爆發技能打出傷害,互相掩蓋空窗期或者打出更多的元素反應。在速切體系之下,可以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站場角色,也沒有真正的輸出核心。如果我們把主C定義成需要站場的輸出,那麼以上體系可以説沒有主C,因為沒有人需要站場,甚至可以説過度的站場會導致收益下降。
角色定位爭議也是從這裏出來的,最大的爭議是在公子體系,公子皇女北斗,首先公子站場時間就不長,需要皇女北斗出來頂一下技能空窗,在高練度的情況下,三人所佔的輸出佔比差距也不遠,公子只是一個機制的觸發者,他是體系的運作軸心,並不是輸出核心,這陣容壓根就沒有真正的輸出核心。這種情況下,該怎麼樣定義公子的定位?既然是體系的運作軸心,或許該算作主C?但是公子沒法站場站太久。既然不站場,那公子是不是就是副C?但是這樣整個體系就沒有主C了。
按照以上的思考模式,至少我們能得出一個結論:按照傳統的主C定義,戰場主C在特定的速切陣容裏並不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