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個普通的實驗,卻得到顛覆認知的答案,甚至對宇宙產生懷疑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科技

人類在探索各領域未知的同時,實際上一直沒有放棄對自身的探索,因為從某種角度上看,人類自身隱藏的秘密,其實不比宇宙中隱藏的秘密少。

甚至有科學家曾放言:人類只要研究透了自身的起源問題,那麼自然也就明白了宇宙的起源問題。而他的這話也和一句古老的哲語產生了呼應:萬物皆有聯繫。

事實上,在量子理論尚未完善的時候,人們認為這句話僅僅是一句非常有深意的哲學語言,根本不會將它和指導人類前進的科學聯繫在一起。

然而,隨着量子理論的不斷完善,一些現象不斷顛覆着我們的認知,而此時萬物皆有聯繫不再是一句簡單的哲語,反而揭示了深刻的科學依據,或者説科學道理。

在量子力學中,量子糾纏絕對是對“萬物皆有聯繫”最好的證明。最開始的時候,科學家們認為量子糾纏只能發生在同源粒子之間,但是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們驚訝的發現非同源粒子之間也能夠實現糾纏。

這個發現是極為驚人的,因為這意味着夸克很可能不是最小的基本粒子,一定有着某種“同源”的東西,將兩種不同粒子聯繫起來,那麼這種東西究竟是什麼呢?科學家們做了許多實驗來尋找。

這些實驗中,知名度最高的應該就是“巴克斯特效應實驗”。美國格羅斯大學克里夫·巴克斯特發明了一種極為特殊的檢測儀,或者説另類的測謊儀。

而與平常的測謊儀不同的是,這個檢測儀不僅能夠檢測生物的情緒是否穩定,還能夠檢測植物的各種反應。

實驗中,巴克斯特將檢測儀和植物相連接,然後拿出火源靠近被檢測植物,在靠近的過程中,機器顯示數值明顯升高,這表明植物可能處於驚嚇狀態中。而當拿走火源的時候,機器顯示數值緩慢降低,直至最後完全變成開始狀態。

這個奇特的實驗結果讓巴克斯特異常激動,因為這意味着在我們看來毫無情緒、毫無意識的植物,實際上也有着基本的情緒和意識表現,

為了驗證自己的推測,巴克斯特又用機器對25種植物進行了相同的實驗,而實驗結果表明他的推測沒有錯,植物面對威脅生命的危險會有明顯的情緒反應。

不只是巴克斯特,來自澳大利亞西澳大學的生物學家莫妮卡.加里亞諾,同樣做過一個類似的實驗,只不過她的實驗並未用到任何儀器。

實驗中,她將含羞草從高處拋落到地面,反覆很多次之後她發現,在開始拋的時候,含羞草還會將葉子閉合,等到幾次之後它的葉子就不再閉合。

莫妮卡推測,含羞草葉子數次之後不閉合的原因可能是,它認為這種拋落不會對自身造成損傷,所以不再表現出自我保護的形態。

為了排除含羞草不是因為疲勞才不閉合,莫妮卡將又將同一株含羞草放到了不斷抖動的機器上,這次含羞草很快閉上了它的葉子。這個實驗得到的結論其實和巴克斯特實驗得到的結論類似,即植物可能也擁有獨立的意識,在面對危險的時候它會和人一樣有應激反應。

如果説這兩個關於植物的實驗,已經讓你有些合不攏嘴的話,那麼下面的實驗相信會徹底顛覆你的認知。

因為懷疑非同源粒子之間的“紐帶”是人類至今沒搞懂的“意識”。專家們將巴克斯特實驗使用的檢測儀進行了改進,大幅度提高它的精準度以及靈敏度,然後將之連接到了石頭上。

和巴克斯特實驗過程一樣,實驗者也用火靠近石頭,而這時不可思議的事情出現了:檢測儀上的數值竟然發生了變化,火離石頭越近,數值變化的幅度越大,這和植物的反應相同。

如果植物擁有意識還説得過去的話,那麼石頭擁有意識就有些説不過去了,但是如果石頭沒有意識,檢測機器上的數值為什麼會變大呢?甚至還跟隨火源的位置產生相應的變化。

或許正如文章開頭所説的那樣,“萬物皆有意識”這句話並不是簡單的哲語,而是對客觀現實的一直描述。

為了避免出現巧合,研究人員又用許多無生命的東西進行了實驗,而實驗顯示它們都能夠讓儀器的數值產生變化。

對於這種結果有研究者表示, 無生命物體產生的數值變化,可能並不能證明它們擁有意識,只能説明它們內部的原子在不停地震顫,而這也是數值變化的唯一原因。

當然了,無生命的物體究竟有沒有我們理解中的“意識”,還有待科學家們做進一步的研究觀察才能確定。

不過,倘若未來有一天那些看似“死物”的東西,真的被證實擁有“意識”的話,我們就能夠肯定的説,“萬物皆有意識”就是對現實世界的客觀描述,屆時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將會前所未有的透徹,離宇宙的本源秘密也將更近一步。

更主要的是,如果宇宙中萬事萬物都具有“意識”,那麼或許也就能證明宇宙是個我們無法理解的存在。如果硬要類比的話,它可能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電腦有些相似。

不過和電腦不同的是,電腦運行所需要的能源是電,而宇宙運行所需要的,可能就是萬事萬物都具有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