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來了!對人臉識別,嚴管才有未來

目前,《信息安全技術人臉識別數據安全要求》徵求意見稿已經公佈,正等待社會各界提出真知灼見。在人臉識別野蠻生長、隱患頻現的當下,即將出台的“國標”可謂一陣及時雨。

“國標”來了!對人臉識別,嚴管才有未來

新華社資料圖

從具體內容來看,“國標”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對於人臉識別在現實中的應用劃清了界限:強調“明示同意”原則,收集人臉數據不能再悄無聲息地擅自進行;堅持“非必要不使用”,只有在其他方式的安全性或便捷性顯著低於人臉識別的情況下,方可開展;設立“資質門檻”,只允許數據安全防護和個人信息保護能力過關的開發商涉足……總的來説,擬出台的“國標”傳遞了對人臉識別進行“強監管”的鮮明信號。

有人説,人臉識別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進步技術之一。這一論斷科學與否有待時間的檢驗,但相關產業發展確實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智慧樓宇、智慧社區、智慧家居等相關方面的佈局,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都為其普及按下了加速鍵。有諮詢機構預測,到2024年中國相關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元,成為全球之最。面對這一產業風口,進行及時且嚴格的監管,或許會在短期內抬高入局的門檻和推進的速度,但從長遠看,這才是真正的負責——

人臉識別所依賴的,是虹膜等個體無法改變的生物特徵,而這些相當於一個人的最後防線。生物信息數據一旦泄露,再與更大的數據庫相互融合,一個人的身份信息就能被一一解碼出來。

若從社會意義的維度來看,人臉識別的濫用還將異化人與人、人與機構之間的關係。比如此前見諸報端的新聞,有商家以此識別和標記消費者,將對方變成“待宰的羔羊”;有公司以此監控和分析員工行為,極盡壓榨剩餘價值之能事……這些都在提醒我們,不能以透支人們的隱私和尊嚴來換取人臉識別的狂飆突進,有必要給這匹野馬套上繮繩。

“國標”的即將出台,將為人臉識別的發展帶來一個新的開始,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法治的四梁八柱架起之後,具體的執行方案如何跟上?特別是人臉識別具有非接觸性、高隱蔽性等特點,怎樣才能讓人更容易發現自己被侵權,同時承受得起主張權利的成本?

還要看到,這一領域正吸引着資本的積極進入。不同於政府部門維護公共安全的訴求,很多公司為人臉識別鼓與呼,大力進行技術開發,是出於私利考量。可以説,一個小小攝像頭背後,有着不同利益的博弈,如何避免資本綁架公義,是一個需要時刻謹記的問題。

技術是中性的,一項新技術究竟是“阿里巴巴的山洞”,還是“潘多拉的魔盒”,根本上取決於使用技術的人,更進一步説,取決於這個人的價值觀。堅持科技向善,及時將價值倫理上升為法律規範,我們才能趨利避害,安心享受人臉識別帶給社會的安全和便捷。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崔文佳

流程編輯:U016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2 字。

轉載請註明: “國標”來了!對人臉識別,嚴管才有未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