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如涵股份
記者 |加琳瑋
“網紅電商第一股”杭州如涵股份近日發佈2021財年一季度財報。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一個季度內,如涵淨收入2.804億元,同比減少10%。經調整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為1070萬元,和去年同期相比由虧轉盈。
過去一年內,如涵的網紅人數從133增長至174,旗下紅人總粉絲數量也從1.72億增長至2.63億。
如涵的平台業務再次成為財報亮點。期內該業務收入錄得1.137億元,同比增長74%,經調整後錄得利潤2220萬元。合作品牌數從去年同期的701個增長至1186個。
平台模式下,收入大於等於1000萬元的網紅被如涵歸為頭部網紅,目前這一羣體共有8人。收入在300萬至1000萬則為肩部網紅,120萬至300萬為腰部網紅,這兩者分別有19、18人。
如涵創始人、董事兼CEO孫雷表示:“在2021新財年的第一季度,藉助於公司業務重心向平台模式服務部分的成功轉型,我們展現了一個強勁的開端。”
從2020財年第一季度開始,如涵的平台模式收入便持續保持增長。該模式收入佔比從最初的9%飆升至如今的41%。這一態勢意味着,如涵的發家業務“網紅電商”模式正在讓位,也基本奠定了如涵未來轉型的方向,它或許即將迎來新的定位。
2001年成立的如涵是網紅電商模式最早一批的探索者。創始人馮敏曾這樣形容網紅電商的規則:“我負責賺錢養家,你負責貌美如花。”——網紅憑藉自己的內容在社交媒體上吸引粉絲,如涵則為其提供產品供應鏈和流量,完成服裝、美妝網店運營、倉儲物流、接推廣等商業領域的工作。
如涵憑藉這一模式孵化出了張大奕、蟲蟲Chonny、大金等頭部紅人,同時,市場上也有許多競爭對手出現爭奪粉絲經濟紅利。這些網紅孵化公司(MCN)為了跟上社交媒體和電商的步伐發展得太快,導致行業痛點愈發明顯。
如涵2019年4月赴美上市後的財報顯示,為了孵化大批紅人需要付出千萬級成本,卻只能依賴極個別頭部網紅創造營收,模式發展可持續性存疑。2017-2019年如涵因此一直虧損。
這推動了如涵的業務轉型,開始弱化對單體的追捧,尋求羣體利益最大化。
如涵的平台模式主要將網紅和第三方網店或商家進行匹配,促進第三方網店產品銷售,或為第三方商家在網紅的社交媒體平台上提供廣告服務。2019財年下半年,如涵啓動了淘寶輕店鋪,按照實際銷售的產品抽取佣金。與傳統的網紅店鋪相比,輕店鋪幾乎省去了店鋪運營中的整套鏈路,紅人僅需要做好選品和粉絲運作。
2021財年第一季度通過輕店鋪的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接近62%,佔平台總服務收入比例為15%。
不止是如涵,平台模式已經成為大部分MCN的主要盈利方式之一。紅人雪梨的母公司宸帆也是如此,例如會組建頭、腰、底部紅人矩陣為品牌做宣傳和產品曝光;圍繞產品進行測評、實驗、教學等深度內容創作;幫小眾品牌完成冷啓動;策劃事件營銷;參與品牌線下活動等。
不過各公司的發展方向亦有所不同。宸帆目前業績貢獻最大的是自主品牌,業績約佔90%。2019年GMV(成交總額)超33億元,位列淘寶女裝類目第一。而如涵則是平台模式迎頭趕上,即將超越自主品牌收入。未來,如涵可能會更依賴紅人資產,培育出更適應多樣化產品需求素養的“多面手”紅人。
但整體來看,MCN行業未來都會以AI技術、供應鏈為主要競爭力。
用技術對粉絲畫像、產品需求、供應鏈效率進行分析和優化。同時,用柔性供應鏈提升生產能力,幫助自主品牌發展。未來,它們不再是單一圍繞“人”而運作的企業,而是和許多體系完整的品牌公司一樣,具備協調“人貨場”的能力。
(界面新聞)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