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得物的真假羅生門
編者按:本文來自BT財經,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相較於巨無霸的綜合電商,特色電商的商業模式往往過於單薄,護城河通常也都不深。
近日,一則售假羅生門將唯品會和得物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簡單覆盤下事情經過:一位消費者在唯品會上買了條Gucci腰帶,想在得物上轉手賣了。結果得物檢測後告知,這條腰帶為假貨。對此,唯品會回應稱確保是正品。
唯品會與得物都出具了第三方平台的鑑別證明為自己站台,而Gucci中國則將自己置身事外:“暫不發表意見。”至今,誰是誰非、孰真孰假仍無從判定。
經過這次風波兩家電商徹底槓上了,針鋒相對互不退讓。為什麼消費者與平台的爭端會最後發展成兩個平台互撕?這背後不僅是一場名譽之戰,更是一場生存之戰。
唯品會:招牌被砸了?這不是唯品會第一次陷入售假風波。
上一次鬧得沸沸揚揚的還是2015年的假茅台事件。據消費者投訴,2015年12月8日唯品會“知名白酒特惠專場”中銷售的茅台酒幾乎均為假酒。12月31日,唯品會給出正式回應,對903位茅台酒消費者進行退貨退款,並進行10倍補償,但是整個回應過程隻字未提“假貨”二字,還將鍋甩向了供貨商。
茅台屬於唯品會並不熟悉的領域,或許真被供貨商擺了一道,但這次Gucci腰帶事件,性質不一樣,畢竟牽扯到了唯品會的根本。
2008年,唯品會成立。創始人是兩位温州商人——沈亞和洪曉波,他們瞄準了當時品牌服裝庫存大量積壓難以消化的痛點,切入進去做起了垂直電商。
也就是説,從一開始,唯品會打的就是“正品特賣”的招牌,將各大品牌商的尾貨通過低價銷往三四線城市。
憑藉着“全網正品”的保證,加上“特價”的誘惑力,唯品會迅速突圍。2012年,全年淨營收同比增長204.7%,達6.92億美元,併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比阿里巴巴、京東、聚美優品上市都早了兩年。
這也是為什麼唯品會無論如何都不會承認平台所售Gucci腰帶為“假貨”,一旦成為事實,唯品會就徹底砸了自己的招牌,往後生意還怎麼做?
畢竟前車之鑑就擺在眼前。聚美優品2014年赴美上市後,就一直陷入“假貨”“水貨”的負面消息中,股價一路下跌,最終於去年遺憾退市。
售假風波的“殺傷力”已經顯現在唯品會股價,受此影響唯品會的股價在4月7日-8日兩天內就一下子被拉掉了16.8億美元,跌幅接近10%。
就目前披露的信息而言,唯品會還有迴旋的空間。雖然Gucci中國表示並沒有向唯品會供貨,但唯品會表示是通過海外渠道所得,國內專櫃未必能確定其真偽。
圖源:唯品會官方微博
不過,即使沒有陷入信任危機,唯品會品牌特賣這“一招”也漸漸不好使了。
2012年後,阿里京東等綜合電商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特賣頻道,比如淘寶的淘搶購、天貓的聚划算、京東的閃團、噹噹的尾品彙等等。
相比於綜合電商,唯品會垂直電商的模式獲取用户流量的成本更高,且營收結構較為脆弱,僅靠20%的品類獲得80%的營業額。在綜合電商自身龐大的用户羣和資金優勢的衝擊下,唯品會的護城河有些守不住了。
唯品會也想過擴充品類,增加了百貨、母嬰類產品,試圖帶來新增長,但結果並不理想,反而導致庫存成本和逆物流成本(退貨成本)等各項支出大幅增加。
最終,唯品會還是選擇退回到特賣這條路上來,在2018年特別強調“要做自己擅長的事”。
可以看到,唯品會很糾結,陷在“正品特賣”的困境之中——唯一的招牌要守住不能倒,但這個招牌又不比之前值錢了。
得物:沒有撤退可言雖同是電商,但得物與唯品會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子。
它的前身是毒APP,由虎撲聯合創始人楊冰親手創辦,藉着炒鞋熱的東風,躋身成為估值超10億美元的“社交電商”獨角獸。
炒鞋可是一門大生意。在2019年頂峯時期,僅僅一個單日,26款熱門球鞋的成交金額就曾高達4.5億元,超過了同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的成交量!這個圈子裏不乏各種財富神話,21歲年輕華裔Allen Kuo就是靠炒鞋實現年入百萬的高調案例。
相比其他競爭對手,得物在炒鞋上有着先天優勢。虎撲是全國最大的籃球社區,聚集了一大批球鞋愛好者,由虎撲孵化出來的毒可直接獲得精準的種子用户和優質的社羣文化。
唯品會瞄準的是尾貨庫存,而得物主打的是各大品牌的限量聯名款潮鞋。一側是百萬級的龐大精準需求,另一側是供給稀少、價格不菲的產品,得物自然而然就撬動起了巨大的利潤空間。
與唯品會相同的是,得物的商業模式也建立在“正品”的基礎上。
相比於其他二手轉賣電商,得物多了一項服務——鑑定真偽。如果想要在得物平台上出售商品,需要先交保證金。只有通過正品鑑定,保證金才會予以退還。先鑑定,後發貨,得物再向賣家收取成交價1%-5%不等的服務費。
憑藉鑑定服務,得物不僅能賺兩道錢,還因此被許多潮人奉為圭臬——有了得物鑑定證明,在其他平台轉賣時價格都能高一點。據悉,截至2020年12月,得物平台線上鑑別數量已累計超過9000萬。
同理,對於得物而言,此次Gucci腰帶事件也毫無退路,發家致富的手藝被質疑了,行業地位也就不穩了。
不過,據媒體報道,得物的鑑定質量並不穩定:平均每天在線約50名鑑定師,有時一名鑑定師的日鑑定量就超過1000件,即使24小時連軸作業也就最多一分鐘鑑定一件,工作量過大容易存在判斷結果存疑。
此次風波過大,為了堵住“鑑定誤差”的漏洞,得物還找了4家第三方鑑定平台,為自己背書,捍衞名譽的決心可見一斑。
得物是虎撲的突圍之作。虎撲尋求上市多年未果,因為得物,才可以多一個故事能講,去年5月還傳出赴美上市的消息。但隨着炒鞋熱的降温以及監管力度的加強,光靠炒鞋進行二手抽傭和鑑定收費,得物恐怕難以長久撐起獨角獸的名號,對虎撲上市的幫助或許也不及預期。
對此,2020年初,虎撲將“毒”更名為“得物”,開始不斷擴充球鞋之外的潮流單品品類,比如服裝、配飾、手錶、美妝、手辦等等。
此外,2020年末,得物還把觸角伸向了金融領域,與第三方機構合作推出了消費分期貸“佳物分期”。目前尚未全面上線,僅對部分用户進行灰度測試。
由此可見,從炒鞋發家,到潮流業務多元化,再到試水分期消費,得物想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年輕人的消費價值。數據顯示,得物APP上“90後”在全平台用户中佔比超過80%。
年輕人的市場,是虎撲能講出的最有想象前景的故事,此戰,得物不能退。
特色電商該如何生存?唯品會位於垂直電商賽道,得物則屬於社交電商賽道,雖然二者無法直接對標,但都是在一個特色產品領域做到了極致,且品牌貨源均是其立身之本。為便於與阿里、京東、拼多多等綜合電商作對比分析,B叔在此將二者不嚴謹地歸類於“特色電商”。
相較於行業巨無霸的綜合電商,特色電商的商業模式往往過於單薄,護城河通常也都不深。
投資人徐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得物在每一個單品上獲取的服務費和利潤其實很少,而且對於上游的把控能力並不穩定。
也就是説,沒有一手的貨源,平台也就沒有定價權,只能做個二道販子,收入來源必須依靠成交量。而一旦遇到炒鞋等監管風險或者其他平台分流,成交量受到影響,營收增長就會陷入困境。因此,就不得不去嘗試新的方向,這又會給自己帶來新的風險。
唯品會曾嘗試過自建物流。眾所周知,物流是重資產,非常燒錢,京東就因為自建物流多年沒能實現盈利。但唯品會又不得不去做這件事,因為自身商業模式決定了——特賣週期短,庫存週轉快,如果沒有自建物流,配送時間過長,消費者的搶購熱情會逐漸消磨。
2013年,唯品會成立了品駿物流,一年後建成了五大物流中心。雖然物流速度提升明顯,但公司利潤也在不斷被侵蝕,2018年履約費用高達75億元,而當年淨利潤僅為21.33億元。
相比於品類豐富的京東,僅靠潮流服裝這一品類,唯品會是難以撐起如此龐大的物流體系的。京東物流如今成長為估值超2500億元的超級獨角獸,即將上市;而品駿物流則於2019年底被迫停止運營。
不得不承認,在綜合電商巨頭的擠壓之下,唯品會的表現還算出色:2020年第四季度已是連續第33個季度盈利,2020年全年營收首次破千億,且淨利潤、活躍用户數、總訂單數都增長三成以上。
但是,隱憂更大。營收增速已經跌至近十年最低,也是唯品會首次僅實現個位數的營收增速,僅為9.53%。
截至2021年4月9日美股收盤,阿里巴巴、京東和唯品會的市值分別為6054.2億美元、1258.33億美元和193.22億美元,前兩者市值分別是唯品會的31.3倍和6.5倍。再看近來迅速崛起的拼多多,市值已達1687.67億美元,是唯品會的8.7倍。
如今,快手和抖音也都來勢洶洶地加入電商戰局,唯品會作為老牌電商,位子還能坐穩多久?
得物也在面臨巨頭的挑戰。
最近,騰訊上架了潮流社區“嚯”,對標的正是得物。用户可以在嚯APP內的潮流社區分享自己的潮品和穿搭,可以瀏覽潮流資訊,也可以購物、出售,而嚯也會提供鑑定和質檢服務。騰訊是社交領域的老大,嚯的流量與營銷自然不用發愁。
此外,得物在抖音上做了大量投放,而如今抖音也玩起了電商,是否還會願意為得物引流,這也要打一個問號。
像唯品會與得物這樣的特色電商,必須在自己的立身之本上——也就是牢牢抓住上游品牌供應商——站穩腳跟,才能有一搏之力。然而,這一點也在經受考驗。
唯品會是為服裝行業消化庫存而生的,但如今,“智慧供應鏈”“柔性供應鏈”等概念被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接納,上游企業越發注重自身的供應鏈效率。
綜合電商巨頭也在C2M賽道,比如阿里的犀牛智造、京東的京喜平台、拼多多的新品牌聯盟,都是讓製造商直接對接消費者,去掉了品牌商、代理商、經銷商等中間渠道,既大幅減少庫存,也壓縮了產品價格。
這對於唯品會而言,將是最致命的打擊,與上游的議價能力減弱,其尾貨紅利自然要逐漸見底。如今,唯品會除了加大營銷、在各大綜藝節目中刷臉來吸引用户之外,似乎還未找到更好的出路。
得物也面臨着類似的困境。有網友戲言,得物真正的金主爸爸是耐克。但隨着國外品牌不確定的政治立場風險不斷增加,國內對於炒鞋風潮的進一步打壓,得物幾乎沒有能拿得出手的第二業務。
不過,特色電商也無須過於悲觀。
4月10日,阿里巴巴被罰款182.82億,是2019年度境內銷售額的4%,去年四季度淨利潤的1/3;更是中國互聯網反壟斷開出的最高金額罰單,僅次於歐盟對谷歌的罰款,位居全球第二,力度不可謂不大。
不少業內專家表示,此次亮劍,意味着中國互聯網野蠻生長的時代結束了。這對於唯品會、得物這樣的特色電商而言,是個利好消息。
巨頭不能再像之前一樣用流量和資金砸入各個細分賽道,進行摧枯拉朽式的霸佔和壟斷。雖然只是縛住了巨頭的一小步,但對於腰部和創新企業而言,是大大的喘息空間。
只有不斷地精細化管理,真正用服務去贏得市場,特色電商才能穩住一席之地,再去仔細思考接下來要如何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