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燃油車比不過國外,電動車能實現反超嗎?多角度分析有這可能
全球汽車工業發展至今已過百年,一直是以燃油車為主導地位。國內汽車工業由於起步晚,沒有跟上國外汽車發展的步伐。導致國內汽車工業基礎差,零部件設計、製作技術匱乏。和國外傳統車企相比,仍存在明顯的差距。(內容有點多,請耐心看完)
不過由於汽車保有量的增加,以及石油資源短缺、環境污染、氣候變暖等全球性問題的嚴峻。在能源和環保的雙重壓力下,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汽車工業發展的新方向。其中電動汽車更是成為主導方向。
我國在各個領域的發展有目共睹,但汽車工業技術一直被國外封鎖壓制。如今,與國外處於同一起跑線的動力電池技術,能否帶動國內汽車工業實現反超?從目前來看,雖然很難,但也不排除有這個可能性。
>>首先電動汽車並不僅靠動力電池技術
電動汽車除了電池、電動機、電控系統之外,還需要底盤和更多的零部件技術支持,光有動力電池技術是不行的。就好比燒一道菜,有了調料配方還不夠,選用什麼食材,火候怎麼掌握這些同樣重要,否則燒出來也是不好吃的。
即使國內發展比較好的電動機和電控系統,其中核心部件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依然過度依賴進口。所以國內汽車工業技術的發展仍任重而道遠。
>>其次國內電動汽車的銷售仍過度依賴補貼等政策
除了一些技術上的落後,國內電動汽車因售價較高對補貼政策過度依賴。拋開補貼政策和限行政策的影響,電動汽車相比燃油車,優勢並不明顯。據統計,國內新能源補貼力度在全球是最高的。如果沒有這些政策,電動汽車的發展還會如此嗎?
電動汽車的整車成本其實並不便宜,售價其實本無可厚非,但是又有多少人會以同樣的價錢去買沒有補貼的電動汽車而放棄燃油車呢?使用成本若得不到控制,何談電動汽車的反超?
>>但是,國內電動汽車產業鏈相對燃油車來説更全面
燃油汽車三大件,國內技術是處於落後的。不過電動汽車並不需要發動機,對變速箱的依賴也很侷限。更多的是依靠動力電池、整車控制器和整車設計製造。
發動機、變速箱這些燃油車上的技術專利大多被國外壟斷,國內企業想要分一杯羹比較難,但動力電池、控制器這些電動汽車上需要的技術,都是同一起跑線,誰優誰劣並不好説。
沒有技術上的封鎖,國內電動汽車行業更容易得到發展。據國際新能源署發佈的數據顯示,國內電動汽車行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國內市場規模大,更容易帶動電動車產業發展
有了完整的產業鏈為基礎,國內電動汽車的市場規模也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據全球電動汽車調查企業EV Volumz透露,2020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為324萬輛,同比增加了43%。其中,中國銷量為134萬輛排第一。排名第二至第五分別是:德國39萬輛、美國32萬輛、法國19萬輛、英國18萬輛。可以看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
越大的市場規模,越能吸引行業的聚集。相應的資金、技術、人才也會越來越多,對國內電動汽車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動力電池產銷規模位列全球首位。
參考2020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行業發展分析,我國本土企業得益於國內豐富的稀土資源優勢,以及電機功率密度的提升和扁線工藝電機的批量使用,使得國內驅動電機基本實現國產替代。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7月末,全國已累計建設充電站3.8萬座,建設各類充電樁130萬個,同時還建成了4.9萬公里高速公里快充網絡。
雖然彎道超車很難,但是依靠國內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完整的產業鏈,國內電動汽車還是有這個可能性的。
想了解更多關於用車知識的朋友,不妨關注我(木沐陽),我會每天給大家分享一段汽車小乾貨,讓你們遠離用車煩惱。
(部分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精選推薦】
>>漂亮妹子嫌車內空調有異味怎麼辦?教你幾招,煥然一新
>>自主品牌代表之一,吉利汽車技術怎麼樣?是國產沃爾沃嗎?
>>車輛落水後,車內人員如何逃生?聽老司機説説
>>美系車真的費油嗎?真相如何,扒一扒
>>國產車廠商為何喜歡換車標,知道真相後,有些心酸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