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固態硬盤的誤區,如何選購才不踩坑

到了2020年,想必大家對於固態硬盤已經非常熟悉了。因為它的價格已經非常便宜,每個人都用的起了,所以不再是像幾年前那樣高高在上。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SSD固態硬盤如何選購和平時使用上的有哪些誤區。

一、按自身實際使用需求決定容量

固態硬盤容量越多越好確實沒錯,但是,如果多了你用不到完全就是浪費,少了又很麻煩,所以,明確自己的需求來決定容量的多少才是最好的。正常家用買一塊1T的足夠,或者買一塊120g-250g的固態硬盤當系統盤搭配機械硬盤當儲存盤來使用也是可以的。當然不差錢的肯定越大越好,因為你永遠不知道第二天會用這塊SSD來做什麼。

SSD固態硬盤的誤區,如何選購才不踩坑

二、看閃存顆粒

不同的顆粒,不同的壽命。固態硬盤壽命很重要,但也不是那麼重要,為何這麼説呢?其實大多數固態硬盤的壽命遠遠比你的電腦壽命還長,所以根本不用擔心壽命問題,當然,不擔心的前提是購買品牌固態硬盤,而不是那些雜牌產品。

固態硬盤使用的顆粒為NADA閃存顆粒,目前有四種類型,SLC(單層式存儲),MLC(多層式存儲、通常用來指稱雙層式存儲),TLC(三層式存儲),QLC(四層式存儲)。

讀寫速度和使用壽命排名從高到低是:SLC好於MLC,MLC好於TLC,而TLC要好於QLC。速度快至慢比例和壽命長至短比例分別是(4:2:1),(6:3:2)。

SSD固態硬盤的誤區,如何選購才不踩坑

分割的單元越多,壽命越短

雖然SLC是最好的,但因為自身成本高價格高,買的人相對較少,所以MLC 成為了目前最流行的顆粒。選擇的時候要根據自身預算來選擇,切忌盲目選擇最好的。

二、看接口類型

目前主流SSD接口類型有三種,SATA接口、M.2接口、PCIe接口

先説SATA接口,其本質就是從傳統機械硬盤時代繼承下來的,最為主流的硬盤接口形態。

由於脱胎於傳統機械盤,SATA接口具有極強的兼容性,幾乎所有種類的主板都能完美支持,也是目前市面上銷售量和普及量最廣泛的硬盤接口。

在固態硬盤時代,SATA接口一直保持着最高出貨量和市佔率,也是一般網友朋友裝機首選的固態類型。

與傳統機械盤時代不同的是,裝載固態硬盤的SATA接口在性能標準上,一般採用最高級別SATA Ⅲ,理論最高速度為6Gbps。

根據目前實際的應用情況而言,大部分基於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的讀取性能在500MB/s以上。

如果你的SATA固態硬盤速度低於500MB/s,那麼你可能買到次品了。

M.2接口,這是一種全新的物理接口,目前最為主流的M.2接口為2280尺寸。

M.2接口本質上,可以理解為PCIe插槽,因為它只是一種物理接口。

M.2固態硬盤根據傳輸協議不同,傳輸性能也有着巨大的差異。

一般分為走PCIe通道的M.2接口固態硬盤和不走PCIe通道的M.2接口固態硬盤。

簡單來説,並不是所有的M.2固態硬盤都會有着32Gbps的傳輸帶寬。

那麼該如何選擇SSD接口呢?這要根據SSD安裝位置來選擇的。比如你是給輕薄筆記本更換、擴展硬盤的,現在的輕薄本一般都採用M.2接口的SSD,所以只能選擇M.2的SSD;再比如是給主機擴展硬盤的,你的機箱有足夠的硬盤位,那就選SATA的SSD;或者你説我想讓機箱走線更清爽,主板上也有足夠多的M.2接口,那M.2 SSD也是可以選擇的。

價格方面,一般來説,M.2 SSD的價格會高於SATA SSD的價格,PCIe 3.0×4的M.2會高於PCIe 3.0×2的M.2。

四、廠商和售後保障

選擇SSD的時候一定要認準大廠,才能避免買到問題貨。目前全球數得上名字的廠商就這幾家:Intel、美光、三星、東芝、西數、海力士。其中,Intel、美光。大家在挑選的時候認準這幾個廠商就好。

大廠不僅有質量保障,也有質保承諾,如果SSD不幸損壞,數據丟失,那麼它進行數據恢復的難度比機械硬盤要大很多,恢復成功的幾率也低很多,所以只能依靠平台商家和廠商的質保來退換產品來挽救損失。

SSD固態硬盤的誤區,如何選購才不踩坑

小編髮現,在大家平時使用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誤區,比如分區會損壞SSD的壽命,軟件應該裝在C盤等等的問題,今天在這,給大家一一解答一下這兩個問題

一、分區會損壞SSD的壽命?

提出這個説法的人,可能是將SSD的讀寫機制與機械硬盤的混為一談。

我們知道,SSD是由一個個閃存組成,而閃存負責存儲數據。

在使用相同規格閃存顆粒的情況下,大容量的SSD所用的顆粒肯定是比小容量的多。

SSD固態硬盤的誤區,如何選購才不踩坑

SSD的壽命是以擦寫次數來定的,實際上也就是總寫入量。從這裏我們可以知道,容量大的SSD,壽命自然會更長。

但問題就出在這裏,很多人認為SSD分區後,實際上就是把一個大容量的SSD分成了幾個小容量的SSD,從而導致SSD的壽命減短。在這裏給大家解釋一下他們的邏輯。

SSD固態硬盤的誤區,如何選購才不踩坑

假如C盤只分了80GB,其中系統佔了30G,意味着C盤只有50G可用,那C盤很快會被用盡,從而導致整個SSD壞掉。

假如C盤分了160GB,這時候可用的空間就多得多,閃存的消耗自然會慢很多,壽命也會更長一些。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顯然不是。

SSD固態硬盤的誤區,如何選購才不踩坑

以一個512G的容量為例,分成兩個區,也就是C盤和D盤,並一直向C盤寫入數據,而D盤完全不用。

對於機械硬盤來説,C盤寫滿256G數據,而D盤的256G容量被浪費掉了,因為從來沒東西寫進去。

換句話説,雖然我們只是看到C盤有數據,但對於SSD來説,實際上是全盤都在讀寫。

這時候C盤和D盤的作用,本質上相當於兩個文件夾而已。那麼,也就不會存在一部分閃存先掛掉導致全盤掛掉的情況發生。

SSD有沒有必要分區?

前面我們已經知道,分區對SSD的壽命不會產生影響,而是否需要分區,這要看個人的使用需求。

SSD固態硬盤的誤區,如何選購才不踩坑

一般情況下,容量在240G以下的SSD,其實沒必要分區。

但如果是超過240G,建議進行分區,原因有兩個:

SSD固態硬盤的誤區,如何選購才不踩坑

1、分區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管理文檔和數據。例如分成遊戲盤,軟件盤、文檔盤等等,極大方便我們快速查找資料,大幅提高效率。

2、分區後,如果遇到系統崩潰的情況,還可以讓其他分區的資料得以保存,提高數據保存的安全性。

二、軟件應該裝在C盤嗎?

很久以來,困擾着廣大羣眾的一個問題是:軟件應該裝到哪個盤呢?

跟我一起唱字母歌:ABCDEFG,HIJKLMN……好了請放下手裏的西紅柿爛菜葉子。

SSD固態硬盤的誤區,如何選購才不踩坑

SSD固態硬盤的誤區,如何選購才不踩坑

軟件默認安裝在C盤

其實這個問題的意思是,軟件應該裝到C盤嗎?

這個問題根源在於,早期電腦的磁盤都比較小,而C盤作為系統盤需要儘量留出多一些剩餘空間,所以就有了軟件不要裝C盤的説法。

不過現在的電腦硬盤容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機械硬盤基本上2T起步,SSD也有了很多500G甚至更大的,C盤的空間也就不再捉襟見肘了。

SSD固態硬盤的誤區,如何選購才不踩坑

C盤的文件會備份在這裏

另外,在重裝系統時裝在C盤的軟件會遷移到windows.old文件夾中,導致軟件不可用,也會增加重裝系統時的煩惱。

其實很多玩家不知道的是,雖然把軟件裝在了其他盤,但是在運行時還是會有緩存和運行文件放在C盤的。

所以裝在其他盤只對綠色版軟件有效,其他軟件裝在C盤還是D盤並沒有影響。

有的萌新認為裝在C盤的軟件會開機自啓佔用系統資源,其實這也是不對的。

裝在哪個分區和開機自啓沒有關聯,而且win10的任務管理器自帶了開機啓動項的管理,不用第三方軟件也能關掉惱人的自啓軟件了。

回到我們開始的問題,你的軟件應該裝到C盤嗎?

如果你使用的是機械硬盤且C盤的空間很大,那我強烈建議你把軟件裝在C盤,這樣做可以提高運行速度;

如果你的C盤空間較為緊張,那麼大軟件還是不要去擠佔C盤的空間更好;

如果你使用的是固態硬盤,那軟件裝在哪裏都不影響運行速度,看你的心情安裝就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25 字。

轉載請註明: SSD固態硬盤的誤區,如何選購才不踩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