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建設自己的“太空豪宅”,中國航天正闊步前行

中國在建設自己的“太空豪宅”,中國航天正闊步前行

中國空間站構想圖

據科技日報綜合報道,5月5日晚,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中國空間站建造拉開序幕!按計劃,中國空間站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一共規劃12次飛行任務。此時此刻,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正在太空中忙碌,目前已經完成太空3D打印、高速局域網空間試驗等任務。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預定區域成功着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1995年,美俄等16國聯合研製的國際空間站項目啓動,拒絕中國加入。25年過去了,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一條路,以一國之力努力奮鬥去創新!建中國自己的空間站!

2022年,我國將成為第三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到2024年國際空間站退役時,中國可能成為全球,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在太空中如何拼裝出一個“豪宅”?“三室一廳”的户型,哪間做客廳哪間是卧室?航天員怎麼上去?生活物資如何保障?什麼樣的人有資格報名“上天”?……

我國空間站怎麼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啓明説,此次任務後,我國將實施11次飛行任務——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期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每個艙都重達20噸以上,這種三艙構型可以對接兩艘載人飛船、一艘貨運飛船。目前,我國空間站核心艙已完成正樣產品總裝;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正在開展初樣研製;空間科學應用載荷已陸續轉入正樣研製;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成功以後,在未來的兩到三年時間內,將進行11次發射,覆蓋的時間段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和空間站建造階段,發射密度高,是充滿了新技術、新任務和新挑戰的任務。

11次任務的完成,將標誌着我們中國空間站正式建成。

空間站有多大?三室一廳還帶儲藏間

空間站的核心艙,是空間站的主控艙段,主要對整個空間站的飛行姿態、動力性、載人環境進行控制。其中的一塊大柱段部位,主要是航天員工作和實驗的地方。而另一個小柱段,是航天員的睡眠區和衞生區,保證航天員的生活和正常的居住環境。

對於空間站的格局,更有一個形象的比喻:神舟飛船,它就相當於是一輛轎車。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它相當於是一室一廳的房子。到了空間站,它應該是三室一廳還帶儲藏間。

設計首要難題:艙體多,構型複雜

在空間站研製過程中,艙體多,構型複雜,成為設計的首要難題。各種飛行器不同的組合狀態,實際上就是一個個新的航天器。和載人飛船對接上後,它是一個狀態;和貨運飛船對接後,又是一個狀態。力學問題、組裝過程中的通信問題、電源的獲取……而在太空中,艙體更將面臨失重、輻射和各種意想不到的挑戰,連再平常不過的太陽光也成了工程的阻力。這些都給航天科學家造成了不小的困難。

比如,為了測量在發射過程當中到底能夠承受多大的載荷,核心艙一共布了300多個傳感器,測量900多路信號。

神舟飛船:我帶航天員闖太空

我國計劃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其間將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目前,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此外,我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也將於今年7月前後完成。

中國在建設自己的“太空豪宅”,中國航天正闊步前行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負責將航天員和神舟飛船發射升空的,是長征二號F火箭。長征二號F火箭可靠性指標達到0.97,航天員安全性指標達到0.997,是我國可靠性和安全性指標最高的運載火箭,有着“神箭”的美譽。

1999年11月20日,長征二號F火箭首次發射並取得成功,將中國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一號”送入太空。20年間,長征二號F火箭以13次完美的飛行,100%發射成功率,將5艘無人飛船、6艘載人飛船、1個目標飛行器和1個空間實驗室送入太空。

天舟飛船:我把吃的喝的送上天

如果説載人飛船是天地往返的載人工具,那麼貨運飛船就是天地間運貨的工具。中國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基於神舟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的技術研發,只運貨不運人,在功能、性能上都處於國際先進水平。而長征七號火箭是為載人航天工程發射貨運飛船而研製的一型火箭,2017年成功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為天宮二號送去了我國首個“太空快遞”。

中國在建設自己的“太空豪宅”,中國航天正闊步前行

天舟一號示意圖

長征七號火箭的主要用途是向空間站運輸各類物資。其中既包括航天員在太空生存的生活物資,比如飲用水、太空食品、艙外航天服等;也包括空間站運行維護所需物資,比如太陽能電池翼、設備備件等;還可以向空間站實施推進劑在軌補加,為空間站補充推進劑。所以長征七號也有空間站“貨運專列”的稱號。

一國之力,實現多國研製空間站的目標

據央視新聞此前報道,1995年,16個國家聯合研製國際空間站的項目已啓動,並拒絕了中國的加入。就在當年,中國空間站副總設計師朱光辰加入了中國空間站研製團隊。

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朱光辰説:“要建造中國自己的空間站,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就是靠自己。國際空間站是由多個國家聯合完成。現在我們要靠一個國家的力量,把所有技術在我們空間站上都要實現。”

從提出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計劃的第一天起,朱光辰和空間站團隊就做好了開天闢地的準備。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進入太空,他們花了整整11年時間。此後越來越快:

2008年,航天員翟志剛邁出了中國人出艙活動的第一步;

2016年,景海鵬、陳冬伴隨天宮二號,在太空整整遨遊33天;

2017年,中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順利升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為中國的空間站時代做好了準備。

而今,我們以更加開闊的胸襟面向世界各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曾接受採訪説,中國空間站預留了很多將來與世界各國進行合作的平台,在空間站發展中,中國願意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在方案設計、設備研製、空間應用、航天員培養、聯合飛行等方面拓展交流合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01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在建設自己的“太空豪宅”,中國航天正闊步前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