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正在建設的華中科技大學國際醫學中心 王留明 攝
中新網武漢3月11日電 (記者 徐金波)記者從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11日舉行的發佈會上獲悉,被譽為“中國光谷”的武漢東湖高新區今後五年將高水平建設打造東湖科學城生命健康創新平台,力爭把光谷建設成為中國創新驅動發展的示範區、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和長江中游踐行“兩山”理念的樣板區。
據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中國光谷”克服疫情重大影響,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台階,GDP首次邁上2000億元新台階,逆勢增長5.1%。同時,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工作逆勢而上,全年淨增830家,數量累計首次超過3100家,達到該高新區成立以來最高水平。
圖為,中國光谷八大園區之一的光谷生物城 董軒 攝
“十四五”期間,武漢市將圍繞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核心區的發展定位,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簡稱“五個中心”),努力建設現代化大武漢。
為助力武漢打造“五個中心”,“中國光谷”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優勢,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研發投入佔比達到10%以上,發明專利擁有量翻一番,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萬家,進而把光谷建設成為全國創新驅動發展的示範區、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和長江中游踐行“兩山”理念的樣板區。
為此,“中國光谷”將重點把東湖科學城作為提升創新首位度、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將其打造武漢創建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和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力量、湖北省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的“耀眼明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部佈局的“王牌主力”;加快構建“221”現代產業體系,即做大做強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兩大支柱產業,深度融合數字經濟與新消費兩大新興業態,前瞻佈局“光芯屏端網”、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等一批重點領域未來產業;積極打造中部地區風投創投中心,逐漸完善“初創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上市公司”全方位、多層次、成梯度的金融服務體系,力爭通過5年努力,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00家;主動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探索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健全“一站式”外貿綜合服務體系,打造國際化的宜居宜業環境。
目前,東湖科學城生命健康創新平台正在緊密分步策劃實施。其中,位於華科大國際醫學中心的高端生物醫學成像設施,由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共建,將以“光電融合超快生物分子成像裝置”“先進顯微光學成像裝置”“超靈敏磁共振成像裝置”“變結構全數字PET超級母機”等四大裝置為核心,建設圖像融合與處理中心以及多種儀器設備集成的綜合性研究設施與公益性服務設施,將其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從分子、細胞、到器官和整體的跨越多個層次及多模態融合的高端生物醫學成像重大基礎設施,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重大疾病的診療機理、關鍵藥物研發提供先進的、全方位的觀測手段。目前大樓內部裝修進入收尾階段,預計6月交付驗收。
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庫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聚焦人類遺傳資源保藏利用、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和數據共享,致力於打造基於人類遺傳資源保藏利用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頒佈施行後首個被批准合法合規開展人類遺傳資源保藏活動的第三方樣本庫。一期建成後將實現1500萬管樣本保藏和30PB樣本相關信息私有云存儲及配套計算能力。目前,樣本庫大樓已進入裝修收尾階段,預計上半年舉行大樓啓用儀式。
為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中國光谷”還整合力量加大投入,出台《關於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措施》,即光谷“高企十條”,進一步推動高新技術企業量質齊升。新政策對企業進入高新技術企業後備庫、獲得知識產權授權、首次認定、重新認定、成長髮展、搬遷落地高新區等方面給予獎勵。同時,對培育高企的雙創孵化載體和優質服務機構也給予引導支持等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