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剩下的10%更值得重視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科技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伯凡時間 來源|伯凡時間(ID:bofanstime)

一、發佈會前的“斷崖式陷阱”

產品開發領域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已經完成了項目的90%,接下來的時間必須完成剩下的90%。當開發目標即將達成時,突然漏洞百出,修改bug時又發現程序嵌着程序,環節套着環節;結果越修補問題越多,彌補紕漏之路越走越長。這種在產品發佈前突然出現的“斷崖式陷阱”非常普遍,幾乎每一個用線性流程管理的公司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很多創業公司就是因為產品發佈時間一推再推而錯過了最佳上市時機,最終胎死腹中;也有很多成熟的企業因產品日程滑坡讓一項宏偉的計劃不了了之。

“項目已經完成90%”難道是一種假象嗎?剩下10%到底還隱藏着多少陷阱呢?其實,出現“斷崖式陷阱”的原因正是由於公司的線性研發與創新模式造成多部門之間割裂,每個部門只獲取自己需要的片面信息,行使自己的職責,把握自己的工作節奏,部門之間的隱性鴻溝成為隱患的藏身之地,而剩下10%的流程恰恰暴露了公司最底層的管理方式和運行邏輯的漏洞。

二、射箭比賽中的“只差一點成功”

射箭運動是一項在瞬間就決定成敗的體育運動。站在70米遠的起射點,靶心看起來如同一臂遠的火柴頭大小,運動員的手臂哪怕只移動一毫米,結果都會被徹底改變,因此射箭運動員常常與 “只差一點成功”打交道。

在日常訓練中,運動員的站立姿勢、肌肉張力、起射節奏等等都需要經過反覆、嚴格的訓練——但這僅僅是最基礎的能力,雖然能夠射向箭靶,但箭頭偏離靶心是常有的事兒。為了將這“差一點”降低到最少,運動員還要接受長期的、極其嚴苛的心智磨鍊。首先,他們需要鍛鍊持續的專注力,加強動作技巧、呼吸節奏等所有可視化技能的訓練,只有獲得持久的專注力才能在比賽中鎮定自若。但長期凝視靶心容易患上“黃心病”(也稱“黃心抗拒”)—— 由於常年盯着箭靶中央的黃心,導致視覺疲勞,在潛意識中產生強烈的抗拒,致使手臂搖晃,動作變形,或是養成錯誤的肌肉記憶,甚至誘發焦慮。不僅如此,運動員還要充分考慮到箭桿本身的各種特性(如專業指標箭桿撓度等)、箭離開弓時受到風速等諸多變量的影響,才能準確預測箭的飛行軌跡。

表面上看起來只是距離靶心的“差一點成功”,背後隱藏着無數障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對運動員的訓練已經從單純技法上的練習變成了無形的心智修煉,最終,運動員不再只依靠眼睛和肌肉射出箭桿,而是用內心的感覺掌握節奏,讓自己的呼吸帶動身體融入到環境當中,做到人、箭與場景的完美融合,在最恰當的時機將箭射出。

三、未完成的作品中潛藏着對極致的追求

莎士比亞曾經説,千萬人的失敗,都失敗在做事不徹底,往往離成功尚差一步時就停止了。但真正的高手恰恰是能夠看到最後一步當中所藴藏的巨大的根本性差距,能夠從剩下的10%當中看到大部分人看不到的90%。他們常常會在即將取得成功、前方一片坦途時主動給自己製造阻礙,營造出一種不甚完美的體驗和推動自己持續前進的原動力——本質上這是在自我否定中實現迭代與升級,是一個與自己競爭的過程。這樣的做法能夠激發出未知的潛力,主動迎接更高的挑戰,成就更完美的自己。古人告訴我們“行百步,半九十”不僅僅是勉勵我們做事要善始善終,更是希望我們常做常新,能夠在自我挑戰中實現突破。

法國著名畫家塞尚雖然留下不少經典的作品,但他很少認為自己的作品已經完成——他每畫完一幅畫,就會把它們存放起來,因為“總有一天能想起並將它們重新拾起來”。所以,塞尚的大部分作品是沒有署名的,只有不到10%的作品上有簽名。無獨有偶,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同樣常常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留下了大量“未完成的作品”。從中我們能夠看到他們對藝術的極致追求,在“剩下的10%”當中挖掘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10%——看起來不多,但其中所隱藏的是粗糙與精緻的差別,是菜鳥與頂級高手的差距。因此,剩下的10%往往更值得重視,其中既暗藏陷阱,也潛藏寶藏,一切超越都是在別人看不到的這10%中誕生。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伯凡時間(ID:bofanstime),作者:伯凡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