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何鍛造自主可控開放的產業鏈供應鏈

由 諸葛寒香 發佈於 科技

本文轉自【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當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仍然存在基礎不牢、水平不高等問題。對此,專家建議,要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同時,還要加強頂層設計,夯實產業基礎,加大開放力度,全方位、多層次鍛造自主可控開放的產業鏈供應鏈。

自主創新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研究室副主任劉振中:

找準“卡點” 打造創新高地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度演變期,大國博弈加劇,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產業鏈供應鏈呈現陣營化、本土化、分散化特點。

“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經濟安全的最大隱患,但解決‘卡脖子’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劉振中表示,新發展階段,我國要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作為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重中之重,大力開展自主創新,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鍛造自主、可控、安全、開放的產業鏈供應鏈。

劉振中表示,要找準“卡點”,全面梳理我國國土、民生、金融、信息安全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重要領域的技術短板,發揮舉國體制優勢,集中攻克、全面突破一批短期內受制於人的關鍵技術。從長期來看,還要緊密跟蹤國際上各領域最前沿技術,明晰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強化基礎研究,提前佈局,搶佔科技制高點,真正實現科技創新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變。

“要堅持全球供應鏈思維,在全球供應鏈話語體系內製定適當的博弈策略和談判籌碼,構建談判基礎。”劉振中認為,應依託我國優勢環節和領域,推動與技術主導國形成供應鏈上下游高度依存、緊密協作的關係,形成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的關聯性。同時,要加快研發可替代的產品或技術,補全“卡脖子”短板環節,保障關鍵戰略產品自主供給能力。

劉振中認為,針對重點領域研發,應改變以往“單兵突進式”“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式”的模式,把“卡脖子”技術攻關與科研管理體制改革、綜合性教育體制改革、知識產權制度改革等全面結合起來,瞄準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制度梗阻,系統推進各重點領域和環節改革,全力打造動力創新生態體系,激發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的潛能。

此外,劉振中還建議,以政府集中式創新為主導,支持本土企業與行業龍頭企業、大型跨國公司、高校、科研院所、投資機構等共同建設產業技術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工程實驗室、諾貝爾科學家實驗室等新型研發機構,完善協同創新體制機制,凝聚創新合力。“進一步打開市場競爭空間,支持民間分散式創新,推動集中攻關與分散試錯相結合,釋放民間創新活力。着力培養一批自主創新人才、形成一批高水平創新團隊、匯聚一批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科技引領者、打造一批自主創新高地。”劉振中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顧 陽)

夯實基礎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

基礎再造 制定產業鏈“備胎計劃”

當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仍然存在基礎不牢、水平不高等問題。如何通過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增強基礎零部件、工藝、關鍵材料的自主可控,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表示,要充分調動產業部門、行業協會、企業等各方力量。一方面,形成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產品和技術協同攻關突破機制,構築有利於產業基礎能力提升的產業生態體系。另一方面,要在重點領域繼續佈局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解決產業基礎平台跨行業、跨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完善創新產品應用生態。同時,對國內短期內不能實現突破的技術和產品,應制定產業鏈“備胎計劃”,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發展,增強抗風險能力。

“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關鍵在數字化轉型。”劉文強説,要以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為抓手,完善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加快推動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互聯網的應用,不斷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向更深層次延伸,壯大特色產業規模。

如何實施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劉文強表示,要做好頂層設計,聚焦產業鏈供應鏈薄弱環節,系統梳理技術短板,整合各方資源,推動核心技術研發、專用材料開發、先進工藝應用、公共試驗平台建設、關鍵工業軟件推廣等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有形之手”的力量很重要,要充分發揮制度優勢,精準施策,着力打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在應用中不斷迭代完善,幫助相關行業企業打牢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基礎。

“龍頭企業要扮演好‘領頭雁’角色,加快形成以產業鏈‘鏈主’企業為主,吸引中小企業廣泛參與的協同創新機制。”在劉文強看來,要圍繞“鏈主”企業打造產業集羣,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補、聯繫緊密、具有生態主導力的龍頭企業集羣。此外,在關鍵產業領域應加快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細分市場佔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專精特新”企業,加強對中小微企業扶持力度,充分激發市場活力。

“企業自身也要持續投入研發,鞏固創新基礎、提高產品質量,加快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並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探索實施線上線下和現代物流結合的新零售模式。”劉文強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芃達)

保障安全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

頂層設計 推進產業鏈科學佈局

“隨着全球化發展和產業分工深化,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表面看是產品、企業和產業的競爭,背後實際上是縱橫交錯、相互關聯的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即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取決於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的綜合競爭力。”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表示,我國是超大規模型經濟體,要推進國家現代化,維護全球產業安全,必須從戰略全局着眼,建立維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有效機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張佔斌表示,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既要重視一般意義上的產業鏈,還要重視價值鏈、供給鏈、創新鏈和防護鏈,統籌佈局、突出重點,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上升為國家戰略,把握比較優勢的動態轉換與產業升級規律,實現產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有較強競爭力。

“推進產業鏈科學佈局是產業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切入點,也是確保產業鏈安全的首要之舉。”張佔斌表示,要積極構建以我國為中心的產業鏈供應鏈生產組織網絡,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為全球產業鏈合作提供堅實平台,實現產業價值鏈重構。

張佔斌表示,供應鏈是產業鏈中的關鍵組成部分,產業鏈安全強調上下游產業間的配套、協調和穩定,其本質是上下游供應鏈的配套協調發展。一方面,以重點產業為核心,在打通全產業供應鏈上下功夫。應以傳統制造業和先進製造業為重點,提高產業配套能力。另一方面,以重點區域為依託,在推進供應鏈集聚發展上下功夫。要充分結合區域發展戰略和產業發展戰略,有計劃、有重點地佈局相應供應鏈網絡,提高區域經濟發展的穩健性。

“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是個多鏈聯動、環環相扣的系統工程。鞏固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佔有的優勢,需要從國家戰略大局的高度,發揮巨大市場潛力和規模效應,建立系統配套、運行有效的機制。”張佔斌建議,建立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宏觀管理機制,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的規制、標準與國際高標準規制相銜接,優化產業生產力重大布局的調整,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的全球部署。同時,科學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實施宏觀決策的部署和監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熊 麗)

開放共贏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理事長、院長劉志彪:

自主可控 實現更高水平開放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加快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更高水平開放,加強國際產業鏈合作,實現共贏發展,顯得更具戰略意義和重要現實價值。”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理事長、院長劉志彪表示,開放是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的重要目標、路徑選擇和主要內容,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利益基礎和支撐體系。

劉志彪認為,加快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更高水平的開放,與新發展格局下建立安全高效、自主可控、自立自強、自主創新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並不矛盾。開放發展不意味着依附發展,自主可控不代表閉門造車。一方面,產業鏈供應鏈更高水平的開放,可以改善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塑造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另一方面,安全高效、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國優勢產業地位,鍛造出“長板”產業的“殺手鐧”技術。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封城、封航、封國”導致國際物流體系嚴重堵塞,關鍵醫用物質、原材料、糧食等供給短缺,破壞了供應鏈“及時交貨系統”存在的基礎,動搖了全球產品內分工的信任基礎。對此,劉志彪表示,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更高水平的開放才能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同時,劉志彪認為,進一步對內開放、打通國內循環的各種堵點、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和自主創新,是推進產業鏈供應鏈高水平開放的必要前提。只有通過對內開放和深化改革形成強大市場,才能更好地吸引全球創新資源,並以中國市場的成長為全球產業鏈復甦和恢復作出貢獻。同樣,只有全面加強對科技創新的部署,集合優勢資源,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我國產業鏈才有資格參與全球分工合作。

此外,劉志彪強調,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更高水平的開放,必須堅決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全球公共產品屬性。要堅決反對經濟全球化中的單邊主義,反對在不良傾向主導下把產業鏈供應鏈政治化的做法。在未來的國際經貿合作中,要基於利益共享、合作共贏和相互信任的基礎,消除非經濟因素對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性的干擾,推動形成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的國際共識和準則,通過國際協調和合作阻止危害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不良行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馮其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