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學生的“造艦之旅”:耗時半年成功下水試航
一張張設計稿紙,從圖像變成了一個個裝置零件。校方供圖
中新網南京8月22日電 題:00後大學生的“造艦之旅”:耗時半年 成功“下水試航”
作者 蘭天怡 呂汶倩 徐珊珊
最近,南京航空航天大學00後學生自制固體火箭發射升空併成功回收的視頻在網絡走紅。同樣地,一羣來自該校長空模型協會的00後學生,歷時半年時間,依靠3D建模技術以1:100的比例成功復刻南充號護衞艦。一聲令下,一艘遙控艦艇模型在水面上快速航行,大回旋機動動作乾淨利落,十分帥氣。
南充號護衞艦是中國國產第一型火炮護衞艦,全部採用國產材料和設備,曾兩次參加過對外海戰、經受過12級颱風的考驗,是人民海軍的功勳艦。在歷經44年風雨後,於2012年10月被拆解,結束輝煌的一生。2020年,新的南充艦已正式入列並形成戰備常態。
團隊採取邊設計邊製造邊裝配邊改進的工作模式。校方供圖
為紀念這艘戰功顯著的功勳戰艦,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長空模型協會的成員郭世凱提議復刻戰艦模型,其他成員與之一拍即合,在進行了短暫的組隊和分工後,8位同學就這樣踏上“造艦之旅”。
“造艦工程”起步艱難,因為戰艦建造年代久遠,某些武器並未留存文字資料,加之戰艦已被拆卸,團隊無法進行實地考察,參考資料只有摘自《現代艦船》雜誌的圖片,以及網絡上有限的基本參數,進度曾一度停滯。
00後大學生3D打印復刻南充號護衞艦。校方供圖
為確保作品與原型保持一致,團隊多方尋求線索,利用報刊、書籍、影像,以及來自熱心網友提供的參觀照片等資料,反覆進行對比參考。歷經4個月,終於完成了模型的建模與圖紙繪製。
在試模與成型階段,團隊同樣遭遇重重困難。為保證進度,團隊與時間賽跑,採取“設計、製造、裝配”三線同步推進的方式,夜以繼日,讓一張張設計稿紙,從圖像變成了一個個裝置零件。過程中,加工件報廢、機器突發故障報錯等意外事件時常發生,團隊則採取邊設計邊製造邊裝配邊改進的工作模式,確保了正常進度。除此之外,針對資金不足的問題,成員採取手工製作的方式,生產零部件,最大程度節省成本。
克服了種種困難後,終於到了最激動人心的試航時刻。校方供圖
在進行復原時,受限於機器加工尺寸的限制,團隊則將全長90釐米的船體分為了5段,並通過原子灰材料填縫及連續3天的打磨修型,基本完成了船體的素組,同時內嵌了動力系統與遙控裝置,為模型提供航行動力。
繪圖、製作、組裝、上色……經過重重步驟,克服了種種困難後,終於到了最激動人心的試航時刻。只見航艇在水上快速航行,完成各種迴旋動作,未出現差錯,南充號護衞艦復刻成功。
00後大學生的“造艦之旅”。校方供圖
團隊負責人郭世凱在回顧整個過程中説:“這是一次十分有趣的經歷,儘管在實踐中遇到過困難,但也充滿着感動,成員間的相互信任和來自陌生網友的善意都讓我備受鼓舞。”
同時,郭世凱還表示,學校對他們的活動也給予了極大支持,“學校裏每年都有很多的科技創新活動給了我們很多的啓發。社團在實踐過程中也得到了團委老師的支持以及社團老師的指導。”
團隊部分成員。校方供圖
在提及未來規劃時,郭世凱表示,下一步將計劃進行系統性研究,提升自身水平,實現跨領域的合作。“我們希望能通過這種搭建模型的方式,讓國防知識在大學校園中得以傳播,也希望有更多的熱愛模型的夥伴能夠加入進來。這次的船模復原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將會不僅僅侷限於傳統的模型製作,而是形成一個與各個大圈子產生有機循環的交流環境,能讓參與的每個人有機會真正去實踐想法,發揮才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