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是誰給了雷軍造車的勇氣?

由 尉遲長喜 發佈於 科技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藍洞商業(ID:value_creation),撰文郭朝飛,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我們虧得起!”雷軍放出豪言。

多次闢謠之後,小米造車成真。

3月30日,小米宣佈正式進入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其將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造車。小米造車,首期投資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雷軍還將親自下場,擔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CEO。

對於互聯網造車的投入與風險,雷軍是有預期的,“造車動輒就要百億級的投資,而且至少三五年才能見效。”不過,截至2020年年底,小米集團的現金餘額達到1080億元,因此雷軍不怕燒錢。

即便如此,他一直在猶豫,“手機業務好不容易才重回世界第三,這一仗還沒真正打完,做車會不會分心?”甚至,今年1月董事會決定研究造車前景時,雷軍“白天會想到10個必須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靜下來,又可以列出10個不能幹的理由。”雷軍也不確定,他是否還有十年前,決定做小米時的決心、勇氣、體力與投入。

在過去的75天裏,他帶領團隊深入汽車行業,進行了85場拜訪溝通,與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進行交流。公司內部,前後開了兩次董事會,管理層進行4次討論,最終拍板:小米造車。

包括小米在內的互聯網造車,都是投資未來。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

對於小米來説,在智能手機日趨飽和的情況下,可以用電動汽車向資本市場講述新的故事。當然,這也不全是概念與風口,小米在AIoT領域有了一定積累,在一些人看來,電動汽車就是軟件與硬件的結合。

因此,雷軍調侃,有人勸他做車説,智能汽車就是一部大輪子的智能手機。

雷軍的底氣來自於:當下小米1080億元的現金儲備、一萬多人的研發團隊、全球前三的手機業務與小米智能生態。

小米與雷軍沒有透露造車的具體方式與路徑。

目前,互聯網巨頭大多采用與汽車廠商合作的方式。比如百度聯手吉利造車,阿里與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共同推出智己汽車,華為、騰訊與汽車廠商合作,提供智能與數字技術。華為更直接一些,聲稱“不會造車,而是幫助車企造好車”。

小米會像這些巨頭,還是如“造車新勢力”的蔚來、小鵬與理想尚未可知。

3月26日,有消息傳出,小米將聯合長城合作生產電動汽車,但這並未得到兩家公司的確認。

騰訊深網綜合外媒報道稱,小米將把汽車組裝外包給合同製造商;小米沒有選擇老牌汽車製造商的計劃;小米已經聘請了工程師來開發嵌入到汽車中的軟件;雷軍幾個月前曾牽頭對電動汽車行業的潛力進行了評估,最近幾周做出了進軍該領域的最終決定。

造車是一個比造手機更復雜、鏈條更長的產業,小米的核心技術積累與產能交付都可能是軟肋。

小米並非完全沒有技術。

企查查APP顯示,截至2021年3月29日,“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共有有效專利6758項,其中專利名稱、專利摘要包含“發動機、導航、車、駕駛、雷達、行駛”的專利有211項。2019 年,小米宣佈與梅賽德斯奔馳合作,推動旗下虛擬語音助手小愛同學進入汽車人機交互系統。

然而,在行業看來,小米目前的專利與技術更多是在智能座艙領域、行測與安全等方面,有關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的核心繫統方面沒有太多積累。因此,小米選擇與其他汽車廠商合作顯得更實際一些。

雖然雷軍不怕燒錢,但造車絕對需要大手筆。經過幾年發展,新造車勢力的數據逐漸好轉,但仍舊虧損。

拿蔚來來説,2020年淨虧損53.041億元,2019年虧損112.96億元,2018年和2017年分別為96.39億元與50.12億元,四年虧損三百多億。理想汽車2020年淨虧損1.52億元,2019年為24.4億元;小鵬汽車2020年淨虧損為27.32億元,2019年為36.92億元。

如果照此計算,小米首期投資的100億元並不算多,甚至一年就能花掉。

造車將是雷軍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他聲稱願意押上自己人生積累的所有戰績和聲譽。“這意味着我們要全力衝刺,至少做好5年的準備,以持久的耐心來全力應對這次征程。”

雷軍造車,豪氣中多少有點悲壯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