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優先瞄準哪些領域?
如果想要了解最能反映我國科技發展戰略意圖的指標,那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絕對是不二選擇。
自從“十三五”規劃決定將“973計劃”、“863計劃”等重大發展計劃合併歸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之列,這個重量級的公益性指標就開始備受矚目。
今天,青塔學術就帶大家共同觀察2020年項目獲批情況,以及2021年“十四五”規劃發佈以來,新的重點專項有何“看點”值得關注~
//“基礎+應用”的全鏈路設計
提起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總會有人把它和國自然基金的重大研究計劃混為一談。其實,無論從領域側重、還是申報要求來看,兩者都有明顯差異。
首先,國自然基金項目一般面向基礎研究領域,較少涉及到成果產出與應用;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則是聚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從基礎前沿、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到應用示範進行全鏈條設計、一體化實施。
其次,與國自然基金項目的研究方向主要由申請者“自下而上”擬定的方式不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按照“自上而下”頂層設計與“自下而上”需求徵集相結合的原則,最終鎖定當前國家發展進程中事關國計民生、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例如近兩年我們所關注的“新能源汽車”。
此外,5年的“超長”實施週期貫穿我國一個完整的中長期規劃,足以看出其戰略屬性。
過去的“十三五”期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共資助1500餘家單位,投入資金突破千億元,單項資助金額從50萬元到4個億不等,平均每項資助在2000萬元左右,受國家重視程度顯而易見。
//上海交通大學遙遙領先
換句話説,如果能夠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就足以證明一個單位在解決科學前沿技術問題、承擔重大科研攻關任務方面的絕對硬實力。
為此,青塔學術統計了2020年度高校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上的表現,以供大家參考。
去年,科技部正式對外公示了35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共計600餘個項目擬獲立項,其中102所高校(及其附屬醫院)擬立項300項左右,佔據半壁江山。
其中,獲批項目數量最多的“王者”高校是上海交通大學,共計23項,幾乎是第二位清華大學(14項)的兩倍;值得注意的是,上交和清華同時也是“國家三大獎”的TOP2高校,這兩類數據的高度一致性也側面反映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超高含金量”。
中山大學以8個項目領跑第二梯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南大學、天津大學、山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復旦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以7個項目緊隨其後;我們可以看到,這其中大部分高校都是以工科見長,因此某種程度上,中山大學和山東大學能取得如此成果,實屬難得。
除了上述幾所雙一流名校,在獲批項目≥3個的名單中,小編還看到了幾個令人眼前一亮的名字。一所是文理見長的南開大學,一所是文體類高校北京體育大學,還有一所便是近些年“幾何”式增長的西湖大學。
//新的五年,優先瞄準哪些方向
回看、總結過去固然重要,但着眼未來更加重要。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的路口,小編髮現:基礎前沿領域孕育着更多重大突破,交叉融合態勢更加明顯,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相互嵌入的節奏不斷加快。
“十四五”規劃剛剛發佈,全新發布的重點專項徵集意見隨之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為此,青塔學術整理了2021年第一季度的全部意見徵集指南,從中發現,農業產業升級、網絡空間安全、資源優化使用以及基礎學科創新等成為最先明確的戰略“關鍵詞”,代表着我國新五年科技戰略的基本方向。
未來,期待一批又一批高校的重點專項“開花結果”,為攻克我國重大理論和技術難題貢獻力量!
掌握7個訣竅,寫好Paper並不難,Up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