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提示
中國是世界70%的電子廢棄物集散地,又是電子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隨着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以及“互聯網+”的快速融合,各式各樣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創新回收模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7月26日,在位於重慶大坪正街某小區的一家廢品收購站前,打算處置舊手機的劉女士正發愁:“廢品收購站現在不收電子產品,説他們不具備拆解的資質,怕被環保部門處罰。”最後,她無奈以近乎白送的低價賣給收廢品商販。
據瞭解,由於電子行業的快速發展,電子廢棄物正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長,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垃圾。中國是世界70%的電子廢棄物集散地,又是電子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據國家環保部統計,目前我國電子廢棄物年產量約為200萬噸。有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30年,我國電子產品廢棄量將超過2700萬噸。與此同時,廢棄電腦和手機的電路板中可回收金屬總價值將達到1600億元。
拆解業帶來財富也付出高昂的環境代價
日前,聯合國發佈的《2020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顯示,去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總量達到了創紀錄的5360萬噸,僅僅五年內就增長了21%。並預計2030年這個數據將達到7400萬噸。工信部數據顯示,近年我國每年主要電器電子產品報廢量已超過兩億台。作為全球電子電器產品第一大生產和消費體,我國報廢的電視、冰箱、手機等電子產品已超過1100萬噸,佔世界電子垃圾總量第一。
該報告顯示,2019年只有17.4%的電子廢棄物被收集和回收。這意味着黃金、白銀、銅、鉑和其他高價值、可回收材料大多被傾倒或焚燒。據保守估計,這些未回收的電子廢棄物價值可達570億美元,超過大多數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
重慶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莫遠明研究員坦言,過去,由於沒有足夠的重視和缺乏相關的法律和政策,電子廢物回收行業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阻礙了資本的進入。隨着中國廢物回收行業的增長,以及國家對電子產品科技企業的關注和覺醒,許多回收電子產品的回收交易平台已經啓動,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拆解業帶來了巨大財富,也付出了高昂的環境代價。以國內最大的拆解地廣東汕頭市貴嶼鎮為例,每年都處理超過100萬噸的日本、美國、韓國等發達國家的電子垃圾。而對貴嶼鎮的河岸沉積物進行抽樣化驗顯示,鋇的濃度是土壤污染危險臨界值的10倍,而錫為152倍,鉻為1300多倍,鉛的數量則是危險污染標準的200多倍。
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產業鏈亟待建立
“這些家電家家户户都在用,現在逐步到了更新換代的高峯期。我們從居民家中收購後,集中送到指定的舊家電拆解廠進行分類拆解和回收利用。”重慶某舊家電回收企業負責人張華説,舊電視的流通速度比較快,收購後很快就可以運走。但舊手機回收後卻因為缺少專業拆解企業,只能暫時囤在倉庫裏。現在收了有10多萬部手機了,卻賣不出去。
相比張華的舊家電回收企業,更多的居民則把舊家電賣給了沿街收攬各類舊貨的“流動大軍”。目前,這些蹬着人力三輪車收廢品的個體户成為回收各類電子垃圾的主力軍。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電子分會秘書長唐愛軍稱,截至目前,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數量達到200餘家。然而,很多正規的電子廢棄物處理企業因無法回收到可維持企業正常產能的電子垃圾,得不到良性發展。
對此,華新綠源總經理王建明告訴記者,由於高成本和税收讓正規處理企業開出的回收價較低,大多數回收商販更願意把廢舊電器賣給出價更高的小作坊。加之市民的回收意識不高,很多人對電子垃圾回收拆解企業並不熟悉,認為賣給小商販手續更簡便。
目前,我國已有一批具備規模化經營能力、技術設備先進、管理規範的正規回收和處理龍頭企業,如中再生、格力、TCL等。正推動回收、處理和利用一體化的產業鏈形成。
位於重慶大足區的中天電子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重慶市主城都市區範圍內的電子廢棄物綜合處理、處置業務。2019年,公司旗下的中天電子、中加環保、順貿再生資源三家公司合計回收廢棄電器約350萬台。
“拆解完成後,再進行分類存儲,可回收利用的銷售給相關企業再利用,危廢物則交給有處理資質的企業進行處理。”中天公司總經理彭會剛説,公司通過生產過程控制、erp系統管理、7S管理長效機制的全面應用,構建起全過程精細化管控模式。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和管理機制勢在必行
隨着拆解技術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從電子廢棄物中回收提取貴金屬和有價值材料的技術發展。電子廢棄物 “錢”途顯現。部分規模化生產企業進入到行業中來,行業得到快速發展。但由於缺乏統一標準,行業發展無序。
從法律角度來看,目前缺乏電子垃圾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專門法律規定。據瞭解,借鑑發達國家“生產者責任延伸制”的處理方式,我國實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基金制度,通過財政補貼來鼓勵生產企業參與回收,自建處理企業來處置電器廢棄物。不過,目前政策主要對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和電腦等進行補貼。
對此,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曾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建議,建立電子產品、家電產品跟蹤信息系統,防止其流入二手市場。同時,希望政府部門調整基金補貼額度、擴大補貼品種等問題,給予回收處理企業更多的鼓勵扶持政策。
隨着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以及“互聯網+”的快速融合,各式各樣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創新回收模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例如,綠色消費+綠色回收、互聯網+分類回收回收、兩網融合回收、EPR回收等回收模式,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行業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據估計,到2030年,我國固廢分類資源化利用的產值規模,將可達到7萬億元至8萬億元,且帶動4000萬至5000萬個就業崗位,有望成為一個重要的產業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