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大概都有過創業的想法,畢竟“老闆”這個身份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而從現實情況來看,員工也是永遠富不過老闆。
但這裏面有兩個誤區,一個是老闆不等於有錢,一個是創業不一定是自己開公司做老闆。
你看這兩年有些富豪榜上的明星老闆都是變負翁了,漢能的李河君還做過首富呢,可也是要為十幾個億的工資發愁。更不用説下週回國的、已經進去的等某某某、某某老闆。
就是身邊一些小老闆,實際也是在跟員工打工,我有個朋友天天忙活公司顧不上家,這兩天找我喝悶酒,説又是一年了,仍然是沒撇下錢,年底估計要要賬正好夠人員工資,我説你不賺錢還幹什麼勁兒,他苦笑:騎虎難下。
實際上,憑他的能力要是出去打工,一年怎麼也能賺個幾十萬,何況,誰説打工就不是創業了?現在不是説一個人就是一個公司嘛,老闆就是你的客户,打工也是一種積累。
74歲的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就説過,年輕人創業是需要資本的,“你做熟了以後有一定資本積累再去創業把握就大一點”。
這就是金玉良言了,創業是個坑,非要不服氣,自己跳下去摔個頭破血流,那樣就太傻了。
老闆分三種,一種是生意人,什麼賺錢做什麼;一種是商人,在規則邊界內做大;一種是企業家,在一個領域做強,做到極致。
很多創業者其實都是做到商人的層次都很少。
做老闆也需要有資本的,用宗慶後的説法,沒有多少人可以做老闆,你要有天時地利與人和才行。
“我創業的時候,是緊缺經濟時代。賣什麼都賣得掉,完全可以白手起家。而現在,中國已經歷了一輪高速增長,市場供給豐富多了,競爭也激烈多了。”宗慶後説,“現在一夜暴富不太可能發生,年輕人應該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起來”。
現在的創業往往是需要大的資本才行,比如滴滴出行當年如果不是靠資本在後面燒錢,滴滴又怎麼可能成功?你就算比程維更能吃苦受罪,就算能力也不差,可現在你創業仍然是不成功,有時候我們必須承認,時也命也,時勢才能造英雄。
創業已經不再是大學生有個點子就能融資創業的時候了,現在的創業競爭,只有錢不行,只有人也不行,可以説,創業的門檻大大提高了。
現在和以後,只有專業化、綜合實力過關的企業,才能進入創業的鬥獸場。
比如老闆的領導力,公司的組織能力,產品、品牌、市場和供應鏈等等方面都具備最基本的能力之後,你才有機會活下去。
速度和效率,專業和質量,服務與進化,必然是會成為商業的主題。
創業是團隊作戰,也是全面戰爭,沒有完美的個人,但團隊必須是趨向完美,如果你的思維認知還停留在做好業務就可以賺錢的層次,那麼祝你好運。
從今天開始,如果你還不提升自己,不給企業升級,不改變,不進化,那麼,在未來將不會有你企業的立足之地。
當然,如果你創業就是想開個餃子館,那隻要做好產品和服務就夠了。
不要太浮躁啊,一夜暴富的機會或許會有,但背後的代價也會很沉重。不要太心急,富有是有過程的,褚時健和宗慶後都説過這個問題,年輕人要學會耐心。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曾問巴菲特,問巴菲特:“您的投資體系這麼簡單,為什麼您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別人不做和您一樣的事情?”巴菲特的回答是:“因為沒人願意慢慢的變富。”
其實,年輕人創業可以從打工開始,“創業一定是當老闆嗎?其實,當一個好老師也是創業,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有所建樹就是創業,還是很好的創業。”
宗慶後認為,不一定非要開公司做老闆,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管是當老師也好、當醫生也好,還是在企業裏面成為一名業務骨幹也好,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開創一番事業,都是創業。
現在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和宗慶後當年確實是有天壤之別,畢竟,現在是存量博弈的時代。
所以,如果你現在正在創業中,那麼你的學習能力和進化能力特別重要,人都是現有思維認知的改變後,才會有行為上的改變。
方法可以複製,人才可以尋找,資金可以融資,唯有認知是必須靠自己才可以轉變的。
如果你有創業的計劃單還沒有創業,那麼建議你先多做一些準備,最好是在專業技能和組織體系方面受過訓練之後再去創業。
看餓了麼和美團的競爭就知道,有體系的隊伍對組織能力不足的隊伍基本就是碾壓啊。
最後,創業未必是開公司,做好自己的事業一樣是創業,財富不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