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被反壟斷調查,隱私保護政策並不是沒有代價

自2013年前CIA職員愛德華·斯諾登曝光了“稜鏡門”事件後,就將互聯網上的用户隱私問題擺上了枱面,而到了2018年Facebook牽涉其中的劍橋分析醜聞,更是讓全球用户對於隱私信息有了空前的關注。有需求存在自然就會有人來滿足,而蘋果則毫無疑問就是這其中高舉隱私保護大旗的“急先鋒”。

蘋果被反壟斷調查,隱私保護政策並不是沒有代價

在2019年的WWDC開發者大會上,蘋果方面就推出了“蘋果賬號登錄(Sign in with Apple)”功能,通過更加複雜的隨機加密方式可以讓用户通過Apple ID直接登陸第三方應用,實現了平衡個性化設定與保護隱私的快速登錄方式。然而近年來在全球反壟斷機構聚焦科技企業後,蘋果所推出的這項功能也受到了相關監管機構的關注。

蘋果被反壟斷調查,隱私保護政策並不是沒有代價

近日據外媒報道顯示,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蘋果公司是否在強迫開發者使用“蘋果賬號登錄”功能。按照蘋果方面的要求,如果一款應用採用了谷歌、Facebook等其他第三方登錄方式,那麼就必須支持以“蘋果賬號登錄”功能。據悉,相關調查人員希望瞭解,“蘋果賬號登錄”功能是否使得用户更加難以轉移到其他平台,例如Android或Windows。

蘋果被反壟斷調查,隱私保護政策並不是沒有代價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蘋果在iOS 13上推出的“蘋果賬號登錄”功能被反壟斷機構“盯上”其實是必然的,因為這一功能在兩年前被宣佈後就一直備受爭議。當時,OpenID基金會(即負責提供以用户為中心的分佈式數字身份識別系統的非盈利性機構)就曾給發出一封公開信,指責蘋果的做法缺乏考量。而根據相關知情人士的説法,不少開發者自2019年夏天開始就選擇向美國司法部投訴蘋果所推出的這一功能。

但在解答蘋果與開發者之間關於“蘋果賬號登錄”功能的恩怨情仇之前,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為什麼蘋果方面會在2019年推出這項功能。眾所周知,目前絕大多數互聯網服務,特別是以APP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服務基本都是以賬號為核心,也就是向遊客提供基礎服務,但完整服務需要登錄才行,可針對五花八門APP註冊相應賬號無疑就非常繁瑣,因此以OAuth協議、OpenID、OpenAPI為基石的第三方賬號體系也就應運而生。

蘋果被反壟斷調查,隱私保護政策並不是沒有代價

目前,在海外市場有Google,Facebook或Twitter等,國內則有QQ、微信、支付寶等平台提供第三方賬號登錄服務。事實上,第三方登錄確實方便了用户,省去了每接觸一個新應用就要進行一次個人信息註冊的步驟,但在這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第三方平台,以及使用了第三方賬號服務的應用會利用所獲得的用户信息,進而追蹤並分析用户行為,建立起極為精準的用户畫像,最終將用户引向各類廣告的做法。

這種用户付出個人信息換取互聯網企業服務的交易模式,伴隨着全球用户對個人隱私邊界與互聯網企業數據透明度的關注,事實上也已經逐漸開始受到了挑戰。在這一情況下,蘋果選擇推出“蘋果賬號登錄”功能,在登錄時生成一個隨機偽裝郵箱賬號的方式,就能將真正的敏感信息隱藏起來。

蘋果被反壟斷調查,隱私保護政策並不是沒有代價

不過為什麼“蘋果賬號登錄”功能會受到反壟斷機構的調查,但是另一項更加激進的策略,也就是蘋果計劃將在iOS 14上推出的“應用跟蹤透明度(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功能卻並沒有被調查呢?畢竟相比於能讓用户偽裝個人信息的“蘋果賬號登錄”功能,讓户有權利決定是否嚮應用分享自己數據的“隱私標籤”,顯然更是對於數字廣告行業的釜底抽薪,但同樣是保護用户隱私,看起來效果並沒有那麼好的“蘋果賬號登錄”相較之下可能有着一個更為致命的弱點。

儘管在隱私保護的大旗下,第三方平台本身難以對於蘋果所提供的偽裝Apple ID本身提出異議,但“蘋果賬號登錄”功能最大的爭議就在於為了推廣這一功能,蘋果要求第三方APP開發者如果提供任何其他的第三方登陸方式,就必須同時提供“蘋果賬號登陸”選項,且這項服務是需要進行付費的。與此同時,蘋果登陸按鈕還需要放置在用其他第三方登錄的按鈕之上,這種方式在某種程度則可能有違背競爭的公平性。

蘋果被反壟斷調查,隱私保護政策並不是沒有代價

並且蘋果這一做法所導致的另一個關鍵問題,就是使用一個隨機的Apple ID就能隨意登陸各類應用,儘管會極大提升用户的便利性,但也無形之中提高了用户脱離iOS生態的成本。換句話説,如果成為了“以蘋果賬户登錄”這項功能的重度依賴用户,那麼或許就會更難放棄使用iPhone,而選擇Android機型了。

據稱這也是美國司法部門調查“蘋果賬號登錄”功能的關鍵所在,並且不同於“隱私標籤”只能在蘋果旗下硬件產品上生效,第三方賬號體系則是一個橫跨PC、移動端,乃至汽車平台的通用解決方案,而蘋果通過強制的手段來推廣“蘋果賬户登錄”功能,到底有沒有在客觀上導致用户遷移到Windows、Android等平台的成本提高。

蘋果被反壟斷調查,隱私保護政策並不是沒有代價

事實上在Facebook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上刊登整版廣告,宣稱“我們為世界各地的小企業站出來反對蘋果霸權”之前,蘋果與傳統互聯網廠商之間的”隱私戰爭“就已經打響。

從“蘋果賬號登錄”功能到App Store的隱私標籤,蘋果很明智地使用了全球用户要求獲得更高透明度和隱私權的轉變趨勢,並且他們也正在不遺餘力的給消費者強化一個概念,那就是使用蘋果的產品,加入蘋果的生態,就能夠獲得比競品更好的隱私保護能力。然而這樣做並非沒有代價,隱私標籤得罪了數字廣告業,而蘋果登錄則使得其成為了幾乎所有APP開發者共同的敵人。

蘋果被反壟斷調查,隱私保護政策並不是沒有代價

在蘋果方面不遺餘力的大打隱私牌,進而導致Facebook以及其他應用開發者的不滿背後,其實是如今兩種不同商業模式之間的碰撞。作為互聯網企業,Facebook等互聯網企業有着用技術改造世界的使命感,為用户服務是它們發展的源動力。而蘋果作為一家創立於1976年,也就是互聯網出現之前的企業,其骨子裏可能還是一家傳統企業。

蘋果的商業模式是以硬件為核心,其幾乎所有的戰略都是圍繞更好的賣產品而展開,是為硬件設備提供附加值。而許多用户選擇iPhone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沒精力與Android手機/APP鬥智鬥勇,iPhone則提供了一個簡單易用,同時個人隱私安全相對有保障的體驗。

蘋果被反壟斷調查,隱私保護政策並不是沒有代價

而蘋果的這些做法,無疑是對建立在數字廣告業務基礎上的傳統互聯網企業釜底抽薪。所以有觀點認為,蘋果在討好了用户的同時,也將自己放在了許多互聯網企業的對立面,因此這次以反壟斷之名被調查或許還只是開始。但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來説,我們顯然更希望蘋果能夠挺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75 字。

轉載請註明: 蘋果被反壟斷調查,隱私保護政策並不是沒有代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