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中青報·中青網 記者 劉芳)11月27日,在深圳舉行的首屆中國衞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針對疫苗研發、冷鏈傳播等問題,做出了最新判斷。
當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大會主論壇,並作《中國臨牀科技進展與新冠疫情防控》主題發言。“全世界新冠疫情的診斷已經超過了6000萬,死亡的140多萬,這個在全世界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鍾南山説,“今年冬天要到了,我們要有一個檢測手段,比較快地鑑別到底是流感還是新冠病毒。對流感和新冠,防護的方法是一樣的,還是要聯防聯控和戴口罩。”
針對近期我國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的問題,鍾南山表示,“這是非常重要的傳染線索,但有很多科學問題沒有解決,病毒的來源是冷鏈、密閉環境,傳播方式是吸入還是接觸?病毒存活的時間有多長?可以引起傳播的外包裝濃度是多少?不知道,這是需要我們做的。”他表示,冷鏈傳播外包裝陽性完全可以分離,測陽性率可以達到50%,在零下20度時,21天還可以看到病毒。
在與新冠病毒的鬥爭中,各國正加快研發疫苗。鍾南山表示,Pfizer、Moderna疫苗的結果出來僅三個多月。而對於一個新的疫苗,這個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超過90%這樣的高保護率還是很振奮人心的,但保護率不是唯一的指標。有些疫苗儲存條件比較苛刻,有的價格又過高,這都給廣泛應用提出了難度。”鍾南山表示,研究疫苗,一方面要有保護作用,越高越好,但是還要考慮其他因素,指標問題不應該絕對化。
對於中國疫苗的研發進度,鍾南山指出,發展一個新的疫苗,至少要好幾年時間,現在研發不到一年。“我們鼓勵發展多類型疫苗,但是一些緊急使用的疫苗,只要發展出來,確保安全和有一定保護作用,就可以緊急使用,大規模接種疫苗還需要時間。”鍾南山説。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