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車站、飛機場等交通樞紐,紅外測温能精準識別出旅客體温;輕輕一掃,手機上就能顯示“健康碼”;5000萬網友同時在線為火神山醫院當“雲監工”……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迎來“大考”,數字化“戰疫”在此次大考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隨着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數字化的城市管理正在全國各地開花落地。
依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疫情期間,各地智慧城市系統紛紛開足“碼”力,為提升城市智能化、精細化運行提供充足“彈藥”。
智慧城市在疫情期間發揮了哪些具體作用,又存在哪些短板?後疫情時代,智慧城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在哪兒?智慧城市在建設過程中如何實現差異化發展? 人民網記者就上述問題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
疫情讓智慧城市建設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適應
人民網:智慧城市、智慧產業在疫情期間發揮了哪些具體作用?
鄔賀銓:智慧城市一詞由來已久,國家也已經出台《關於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今年將繼續推動新型智慧城市的發展。當前,智慧城市服務已經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適應,這些都得益於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以及政府及相關企業不斷加大投入力度。
疫情期間,智慧城市正在發揮重要作用,比如疫情期間每個小區加強進出人員管理,利用人臉識別,紅外測温等現代技術手段,包括健康碼數據收集上報等。同時催生了一些熱門應用,比如直播帶貨等。
人民網:智慧城市在推動過程中,暴露出哪些短板?
鄔賀銓:目前來看,智慧城市的建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隨着5G的推廣,網絡基礎設施得到快速發展,但是由於公眾不瞭解,擔心會有輻射等情況,這也讓5G基站選址面臨一些困難。
此外,疫情期間我們正大力推動遠程醫療的發展,總的來説優質醫療資源有限,如何通過雲服務讓更多人進行共享是未來努力的方向。在實現數據共享的同時,也要注重隱私保護,以“健康碼”為例,能收集到個人14天內出行記錄等數據,這屬於百姓隱私數據等,因此可以通過技術層面實現對此類機密數據的安全防護。
最後,一些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過分追求高大上,但是並未真正發揮作用。其實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有一定的耐心,不可能一步到位,不能貪大求洋,城市管理者應該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規劃思路,智慧城市的最終目的是帶動城市發展,並真正為百姓實實在在做實事。
智慧城市建設更多的是服務 政府可着重打造兩個平台
人民網:後疫情時代,智慧城市和智慧產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在哪兒?
鄔賀銓:智慧城市本身不是簡單產品的買賣,更多的是服務,往往需要持續跟進,因此相關企業可建立一個能更好為智慧城市服務的團隊,針對出現的難題及時提供服務。
智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數據,智慧產業和生活同樣離不開數據,政府擁有非常多的數據,在保證國家安全、企業機密以及公民隱私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開放給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企業,這樣會大大促進企業的發展。
發展智慧產業時,政府可以着重打造兩個平台:一個是面向智慧城市產業創新發展應用的創新平台。很多中小企業因為自身規模原因,面臨創新動力不足和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創新平台可以為其配備相應的通用軟件等,幫助中小企業更快成長起來。另一個是為工業企業服務的網絡安全監控平台。每個企業都很重視網絡安全,但僅僅依靠一個企業做網絡安全並不夠,應藉助平台發揮更大作用。這樣也為智慧城市和智慧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很好的基礎。
智慧城市發展空間大 智慧產業應用無止境
人民網:智慧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每個城市如何進行差異化發展?
鄔賀銓:每個城市所處的區位不同,擁有的產業技術也不同,因此每個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時不能直接照搬其他城市的經驗,要根據自身產業特色等進行發展。
一方面在原有產業基礎上繼續發展,可以結合信息化手段賦予原有產業新的價值;另一方面要重視智慧產業的發展,比如現在5G來了,很多人認為這是運營商或者是一些大企業的市場,實際上5G和前幾代移動通信是不一樣的技術模式,此外,5G的終端不僅僅是手機,包括互聯網模塊,無人機和機器人等,因此對於企業來説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智慧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要重視雲的建設,要有政府數據平台,因為這些可以為城市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智慧城市可以説是發展空間很大的市場,因為我們很難預判什麼時候能建成智慧城市,未來生活的智能化程度等。實際上智慧城市的建設,智能產業的應用都是無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