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愛轉發的“爆款”網文背後,有一條灰色利益鏈

“緊急通知,家裏有這種東西趕緊丟掉”“太好了,癌症晚期有救了”……打開不少老年人的微信朋友圈或各種家族羣、同學羣、老友羣,往往充斥着類似標題“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文章,而這類文章的內容大多為東拼西湊、移花接木,甚至捏造不實信息。那麼,這類文章究竟是什麼人編寫的,為何要誘導老年人羣體點擊、轉發?近日,南國早報記者潛伏這類“爆款”文章轉發羣,起底這一“灰色地帶”的利益鏈條。

老年人愛轉發的“爆款”網文背後,有一條灰色利益鏈

“養老政策通知羣”微信羣裏,管理員每天轉發大量標題“聳人聽聞”的文章。

“養老政策通知羣”暗藏玄機

閃閃發光的花朵、不斷變換色彩的“健康快樂”四個大字,這些在絕大多數年輕人看起來十分“辣眼睛”的微信公眾號頭像,卻是不少老人的最愛。這些公眾號推送的內容,細讀起來更是令人大跌眼鏡。比如以“太好了,癌症晚期有救了,只要幾塊錢”為題文章,主要內容是介紹通過嚼生薑、喝小蘇打水來治療晚期癌症,並稱“療效確切”。然而,只要稍有醫學常識,就能分辨出這是徹頭徹尾的謠言。名為“維生素B2橫掃一切疾病”的文章稱,維生素B2能防治癌症,還可以預防腦溢血、胃潰瘍、血管硬化、偏頭痛等等數十種疾病,幾乎就是一種“包治百病”的神藥。

老人們樂於閲讀、轉發的這些文章,源頭究竟在哪?

在記者輾轉“潛伏”進入的一個名為“養老政策通知羣”的微信羣裏,羣主每天都會轉發大量關於退休待遇政策調整的文章,但內容幾乎都是捏造的。比如名為“快訊匯聚”的公眾號發佈的文章説,近期印發了《在職同工同酬離職老有所養》文件,仔細一查,實際上從中央到地方都沒有出過這一文件。不過,這並不影響老人們對這類信息的關注。這個微信羣每天都有數十人加入,羣主轉發的文章閲讀量至少有兩三千次。

這個微信羣還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只有羣主才能發佈消息,其他人發聲就會被“警告”甚至踢出羣。記者注意到,羣主轉發的文章,內文均反覆強調要閲讀者轉發,“讓更多人知道”。有的文章甚至捏造説國家正在對養老金是否增加進行投票,只有在5天內轉發給更多的人,大家都投票支持,養老金才會增加。

老年人愛轉發的“爆款”網文背後,有一條灰色利益鏈

有的文章會捏造信息,鼓勵大家投票,並誘導大家轉發。

“爆款”文章大多由“95後”編寫

如此大量的內容低劣文章,究竟是誰在生產?

記者注意到,在一個互聯網寫手兼職平台上,有不少招聘公眾號文章寫手的信息。其中一條顯示,急招10~20名以中老年羣體為目標的公眾號寫手,每篇文章稿酬50~300元。記者以應聘者身份與對方聯繫,對方只簡單詢問了記者有無文字功底,便表示願意錄用。對於具體工作內容,這名招聘人員稱,一般到網上覆制粘貼拼湊即可,關鍵是要和文章需要推廣的產品聯繫起來,或者能達到誘導讀者轉發的目的。工作難度不高,有時只要去視頻網站上截一段中老年人愛看的視頻,或者網上搜索幾篇養生文章整合起來就可以了。“有時也可以自己發揮一下,內容只要不明顯違反法律法規,不會引來大量投訴被微信公眾平台處罰就行,真真假假沒人管的。”這名招聘人員總結道。

曾在廣州一家新媒體運營公司從事內容生產工作的張先生介紹,他們公司的內容生產團隊有四五十人,其中大部分是網絡兼職,基本都是“95後”。每天上午,團隊領導會在微信工作羣裏討論、發佈選題,感興趣的寫手可以搶單。寫手寫好的內容,會有專人審核,但主要是看標題夠不夠“勁爆”,內容夠不夠吸引眼球。“全網刷屏”“突然宣佈”“一片歡騰”“終於公開”等字眼,是標題中用得比較多的。至於內容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勁爆”,並不會有人管。

誘導轉發“吸粉”,每天收入上千元

在專職、兼職寫手的整合、包裝下,一篇篇頗對中老年羣體“胃口”的文章被生產出來。那麼這些運營團隊費盡心思推出這些文章,目的又是什麼?

通過一個以中老年羣體為目標公眾號上留下的廣告合作電話,記者聯繫上從事公眾號營銷的劉先生。劉先生告訴記者,他手上可以投放廣告的公眾號、小程序、頭條號有二三十個,總“粉絲”量達數十萬。對於如何盈利的問題,劉先生介紹,最基礎的“玩法”是開通微信公眾號的“流量主”功能,開放文章末尾等位置的廣告位。還有就是直接在文中插入廣告,或者是把廣告內容融入文章中。不管用哪種方式,一般都是按廣告點擊量獲得收入。只要運營得不是太差的號,一天收入上百元不成問題。像他同時運營二三十個號,每天至少也有一千多元收入。

記者又以“商務合作”的名義,聯繫了上文“養老政策通知羣”的羣主。對方表示,他們運營了“快訊匯聚”“老人新視覺”“解析雜談”“奇聞熱刊”等多個以老年羣體為目標的公眾號,大多通過發佈拼湊、捏造的所謂退休新政策來吸引眼球。有的號也轉發一些比較吸引人的熱點新聞,但文末會誘導讀者點擊“閲讀全文”,並提示裏面有“養老金新政策”,實際上是廣告。通過按廣告點擊量計酬,他每天至少能賺兩三百元。

偽裝“官方發佈”騙取老人信任

這些內容低劣,甚至是直接編造的文章,為何會大受老年人羣體歡迎?劉先生認為,主要還是老年人接觸網絡的時間不長,辨識信息真偽的能力較弱。“很多老人都認為,只要是公開發表的東西,那肯定是審核過的,因此對各種羣裏轉發的文章深信不疑。”劉先生説。“養老政策通知羣”羣主説,為了增加文章的可信度,他們有時會把文章作者名寫成“官方發佈”。它會出現在文章標題下方,讓很多老人信以為真。

陳女士曾因闢謠,與父母發生過多次爭吵。在網絡公司工作的她,熟悉用各種工具查證消息真偽。“有的文章內容,只要上網搜索一下,花不到10秒鐘就能知道是假的,但老人家不會搜索。”陳女士説,對於長輩轉發的一些明顯屬於謠言的公眾號文章,她每次看到都會投訴,並想通過展示投訴處理結果,向父母證明這是一條假消息。但許多投訴需要幾天甚至一個多星期才會得到處理,相關文章的閲讀量早已超過10萬次。

心理諮詢師李祖樞認為,這些質量低劣甚至捏造的信息,實際上滿足了老人的兩大需求。一是許多內容以健康養生為主,滿足了老人追求長壽的需求;二是通過轉發一些熱點消息或所謂的健康知識,去證明自己還能參與到當下的社會活動中去,體現自己的“存在感”。

老年人愛轉發的“爆款”網文背後,有一條灰色利益鏈

老人現在也喜歡在網上瀏覽新聞。南國早報客户端記者 蘇華攝為老人闢謠要講方式方法

對於老人普遍不太接受晚輩闢謠的問題,李祖樞説,老人的思維普遍比較固化,且與子女在心理上存在天然的不對等關係——認為晚輩就應該聽長輩的教導。因此,想要改變老人的這種思維習慣是很難的,子女要講究溝通技巧。比如給父母推薦《南國早報》之類的權威媒體運營的公眾號、頭條號,讓父母能從優質的渠道獲取信息。不過子女最好要請父母的同輩人或其他受他們信任的人來推薦,而不要自己推薦,這樣老人比較容易接受。同理,在闢謠時,最好也不要自己“親自上陣”。

【來源:南國早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00 字。

轉載請註明: 老年人愛轉發的“爆款”網文背後,有一條灰色利益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