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於紫月
日前,一個自稱“USA Hackers”的黑客組織在互聯網上公開了將近25000個電子郵件地址和密碼,並宣稱其正是通過網絡攻擊從世界衞生組織、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蓋茨基金會等處於全球抗擊新冠疫情一線的組織和機構中竊取的上述信息。
事實上,自從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針對全球公共衞生系統的網絡攻擊已多次發生。一個月前,路透社曾援引世界衞生組織的一位高官稱,近期該機構遭受的網絡攻擊次數增加逾兩倍,有黑客高手正試圖入侵。2月初,我國某網絡安全公司也曾披露,境外黑客組織利用新冠疫情對我醫療機構發動“魚叉”式網絡攻擊。
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特殊背景下,這一連串事件給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敲響了網絡安全警鐘。
疫情籠罩之下,網絡扮演的角色顯得愈發重要。一線醫療機構的高速運轉,各國科研機構的成果交流,都離不開網絡支持;上到各國元首間的高層峯會,下到公司內部的工作會議,紛紛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普通民眾外出減少,生活保障、信息獲取、娛樂休閒、工作學習更是空前依賴網絡。
全球抗疫之時,網絡攻擊的危害會被無限放大。一線醫療系統一旦遭受攻擊可能因此混亂、癱瘓,導致患者無辜死亡,醫護人員感染,加速病毒擴散;權威機構或專家的郵箱、社交平台密碼一旦被“攻陷”,不法分子可藉此散播疫情謠言,加劇民眾心理恐慌,甚至引發社會動盪騷亂;患者遺傳信息、病毒研究數據的大量泄露,不僅會帶來嚴重的隱私問題,甚至可能會被恐怖分子利用,發動更大規模的生物武器襲擊。
這絕非危言聳聽。2017年5月,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下屬48個醫療機構遭到Wannacry勒索病毒襲擊,導致多家醫院癱瘓、部分手術取消、患者緊急轉診。一旦在疫情危急地區發生上述情況,後果將不堪設想。
無論出於何種目的,在全球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發動針對醫療系統、科研機構、國際組織等重要目標的網絡攻擊,既違反各國及國際法律,也違揹人類公德,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
當前,維護網絡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更是支撐全球抗疫大局穩定的必然要求。各國及國際組織應着力提高重要目標的網絡安全水平,全面深入合作,加強信息共享,聯手調查、預警、抵禦、溯源、懲處相關網絡犯罪行為,共築網絡安全防線,共建生物安全與網絡空間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來源:科技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