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手機與人們的生活已經息息相關:晚上睡覺看的最後一眼是手機,早上醒來看的第一眼還是手機,可以毫不誇張的説,人最離不開的是手機,但是,手機最離不開的是什麼?當然是電!
所以,伴隨着手機行業而發展起來的充電寶,現在幾乎人手一個,可是電池作為一種不太安全的物品,人們對它似乎也有所畏懼,諸如電池爆炸的新聞更是屢見不鮮。
市面上大部分充電寶依舊是18W和10W左右的功率,就只有兩三款充電寶支持50W左右的超級快充。這不禁讓人費解,為什麼沒什麼廠商做快充充電寶呢?
是技術差異?
首先我們要知道充電寶和充電頭最大的區別在於,充電寶需要內置電芯或電池來為手機提供電量。光從成本上來看,同樣輸出功率的充電寶自然要比充電頭貴上不少,目前兩款支持50W的充電寶都採用的是成本更高昂的聚合物鋰電芯,為固體或者膠狀的聚合物電解質,相比普通充電寶採用的18650鋰電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長的使用壽命。如果還要繼續增加功率的話,售價估計控不住了。
再者是兩者在體積上的差異,目前的大部分充電頭(未採用氮化鎵材料)的體積都不比傳統充電寶小多少,況且充電寶內置的電池還需要很大的空間,想要達到同功率的話,體積方面怕是接近一塊“磚頭”。對於大部分用户來説,選擇充電寶時都會優先選擇體積較小易攜帶的款式,如果充電寶都跟塊磚頭一樣,那我相信大部分人更願意選擇功率小體積小价格還便宜一些的普通充電寶替代。
雷軍曾在微博上對快充技術進行過部分科普,在電池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充電功率越高,電池密度下降得就越快。從30W快充提升到50W閃充時就需要犧牲5%的電池容量,超過50W後就需要採用雙電芯串聯的方式進行供電。而這一方式又會降低電池容量,舉個例子目前搭載65W的Super VOOC 2.0的OPPO手機,電池容量都在4000mAh出頭,如果想提升電池容量的話,手機的厚度和重量就難以控制了。
這個原理同樣可以放到移動電源上,移動電源本身就是一個大容量的電池,如果因為快充而減少容量,相信大部分消費者是不願意接受的。按照目前的技術,用户想要兼備容量和充電速度的移動電源,可能就只會得到一塊“移動板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