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騰訊AI全景圖首次曝光,解密騰訊的真正基因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科技

數年前,AI還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兒。如今,AI已經成為各大科技公司的業務增長主力。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預測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將達到6800億元人民幣。中國四大科技公司BATH——百度、阿里、騰訊、華為都在爭搶這塊炙手可熱的市場。

AI技術上,四家科技巨頭公司你追我趕,難分輸贏。但有意思的是,其中一家公司卻另闢蹊徑,從產業應用中率先破局,創造了領先業界的AI產業生態。這家公司正是騰訊。

“現在很多公司都在提all in AI。不過,騰訊的目標並不是all in AI,而是——AI in all。”2017年,騰訊COO任宇昕在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喊出騰訊AI的戰略宣言。

2020年,這句宣言已落地為騰訊堅實的AI產業佈局。經過3年潛行,騰訊的AI業務悄然生長,成為一片鬱鬱葱葱的技術森林。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各業務條線,結成了一張管道網絡,持續為騰訊AI輸送源源不斷的營養。

AI對於騰訊不是一顆大樹,而是一片森林,一種生態。

AI戰場上,騰訊採取了它最擅長的打法,連接一切。通過“AI in all”戰略,騰訊搭建了以兩大科技實驗室矩陣為“雙引擎”驅動的AI戰艦,為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賦能,連接遊戲、社交、金融、醫療、教育等產業,形成一層緊密的AI產業生態網絡。

AI並未成年。目前,全球各大科技公司的一些AI產品仍在初級階段。但是AI迭代速度往往出人意料。人們容易犯的錯誤是,高估AI現在能做到的事情,但低估AI三年後能做到的事情。

未來的AI戰局中,技術將不再成為唯一決定性因素。誰能最快搶佔產業與生態,才最有可能成為贏家。

AI戰艦

騰訊已經完成在AI領域的全面佈局和技術儲備:依託兩大科技實驗室矩陣,為騰訊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兩張網”戰略提供技術支撐。

更形象的説法是,騰訊AI就如同一艘雙引擎雙輪驅動的巨型AI戰艦。主引擎為兩大實驗室矩陣——人工智能實驗室矩陣和前沿科技實驗室矩陣,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則作為左右兩隻巨輪飛速旋轉,推動騰訊AI快速發展和版圖擴張。

騰訊的AI版圖圍繞技術、平台和場景三個維度進行延伸。在技術層,騰訊通過兩大實驗室矩陣進行技術能力儲備;在平台層,通過騰訊雲等,對外開放AI能力,打造AI生態;在場景層,從內部場景應用不斷向外部產業化場景落地延伸,並結合場景打造產品化能力。

在技術層,騰訊已構建了兩大科技實驗室矩陣——人工智能實驗室矩陣,以及基於前沿科技的實驗室矩陣。依託兩大科技實驗室矩陣,進行AI基礎性與前沿研究,探索AI領域核心難題,打造技術引擎。其中,人工智能實驗室矩陣包括騰訊AI Lab、優圖實驗室、微信AI等AI實驗室,構成強大技術基石,專注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同時在5G、IOT、多媒體、量子、機器人等前沿技術領域也進行了佈局。

在平台層,騰訊通過騰訊雲等對外開放AI能力,打造AI生態。

在場景層,騰訊AI服務於騰訊“兩張網”戰略,是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核心技術引擎之一。在消費互聯網領域,騰訊的AI已服務10億級用户,應用於騰訊內部遊戲、內容、社交等100多個產品。在產業互聯網中,騰訊AI已覆蓋教育、出行、文旅、零售、工業、政務、金融、醫療等各行各業,成為其降本提效的關鍵武器。

AI的整體技術佈局上,目前騰訊已構建了人工智能(AI)、大數據(BigData)和雲計算(CloudComputing)為基礎的ABC核心技術佈局。同時繼續加大投入,迭代出AI、從虛擬到現實的機器人RoBotics、到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ing的一ABC 2.0技術版本。

為支撐AI技術能力建設,騰訊不斷加大研發投入。《2019年騰訊研發大數據報告》顯示,2019 年騰訊研發人員佔比高達 66%。同時,騰訊 2019 年新增研發項目超過 3500 個。隨着騰訊全面擁抱產業互聯網的戰略推進, 2019 年 To B 項目數量比 2018 年增長了 77%。在代碼數量上,2019 年騰訊新增代碼行數高達 12.9 億,相比 2018 年增長了 30%。截至2020年3月,騰訊在全球擁有超過6500項AI專利,有超過800篇論文被國際頂級AI會議收錄。目前AI專利上,騰訊已在國內互聯網企業裏排名第一。

決勝秘密:自孵化模式

讓人驚訝的是,騰訊為什麼能用短短3年時間,構建出如此龐大又充滿生命力的AI生態?

騰訊的秘密武器在於,讓團隊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在近似自然市場的環境中自行創新探索和迭代進化。騰訊在社交和遊戲中的王者地位即由此奠定。這種自孵化模式中誕生了微信、王者榮耀等國民級產品。如今,騰訊正將這種模式應用到AI的競技場中。

騰訊的兩大科技實驗室矩陣中,擁有多個核心實驗室,每個實驗室掌舵人都是各自研究領域的知名傑出科學家。騰訊多媒體實驗室負責人之一劉杉是國際視頻編解碼標準的參與制定人;騰訊量子實驗室負責人張勝譽研究量子計算近20年時間,曾任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

但當他們懷着雄心壯志展開騰訊AI的征程,卻發現在前面等着他們的挑戰比想象中要難得多。他們不像是站在巨人肩上的人,而更像是一個創業者。

外界常常存在誤解,認為在騰訊內部做事能擁有豐富的啓動資源。但實際上,騰訊大多數團隊在早期面對的都是一個接近市場環境的創業狀態。AI也不例外。

作為騰訊旗下的AI實驗室之一,優圖實驗室起初只是一個5人的小組,當時讓黃飛躍博士最為頭疼的,不是人手短缺,也不是無法取得技術上的突破,而是擁有技術之後,怎麼説服其他團隊願意使用優圖的技術。

“最開始的挑戰和困難很多,怎麼樣能夠説服公司內部的部門、合作伙伴,讓他們來用我們的技術?這就要求我們真正把對方當成是我們的客户。所以我們的解決方案當然就是給對方全方位的服務,把事情做得很深、很透。”黃飛躍博士説。

要跟QQ空間團隊達成長期合作,優圖不能只把現有技術塞給QQ空間,而需要根據QQ空間的需求找到更大的合作空間。對QQ空間來説,他們在圖片壓縮技術之外,對很多技術都存在更大的需求。比如怎麼樣讓圖片能夠顯示得更清晰、更好看,比如説在當時的頁面上,相冊裏的照片怎麼樣能更好地展示縮略圖。

摸清需求後,優圖跟QQ空間共同開展了一系列合作研發,取得了不少技術和產品成果。優圖和QQ空間合作研發推出的QQ空間面孔牆,可以幫助用户按照人的緯度來管理自己的照片,比如他可以把自己跟朋友小吳所有的照片放在一起歸類管理。這個能力上線以後,整體的準確度、數據指標和用户反饋都很不錯。

優圖也因此挖掘了人臉識別的重要機會,整個實驗室開始主打人臉相關技術的研發。

但困難並未完全解決。“因為這個能力始終是一個錦上添花的能力,它不是一個核心的雪中送炭,離不開的能力。所以對優圖來説,我們要考慮怎麼樣能夠挖掘一些剛需的、有價值的點。這時候存在一定的困難。”黃飛躍説。

經過接近半年的考察與尋找,一個關鍵機會出現了——騰訊牽頭髮起設立的中國首家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開業。微眾銀行的定位是做完全線下無網點的銀行。一家銀行沒有網點,怎麼給用户開户呢?他們查找了各種技術,最後發現線上人臉核身是當下最靠譜的技術,而且人臉存檔符合一系列法規流程,相對來説最為合適。對於優圖實驗室來説,這是一個將自身技術價值發揮到最大化的重要機會。

然而,將人臉技術用作人臉核身,當時的技術層面能力還達不到要求。“對我們來説,從一開始尋找機會,到有了機會,怎麼樣把我們的能力達到技術上線的要求,這其實是一個挺難的過程。”黃飛躍透露。

從優圖開始與微眾銀行合作,到微眾銀行正式上線,前後花費約大半年的時間。在這期間,黃飛躍和優圖實驗室的同事攻克了大量技術難關:包括人臉識別能力的大幅提升,驗證人臉活體的能力,防止非人臉照片、視頻的攻擊等等。這些能力的研發與儲備,是一個比較難的過程。

騰訊不會指定一個人説,好,這個計算機視覺的技術交給你們團隊研發。”這種想法是沒法實現的。”黃飛躍説。騰訊的風格決定了,每個團隊都必須具備開放性思維,他們需要清晰認識到,如何給公司和社會創造價值,如何獲取到足夠多的資源把空間打開,又如何把外部的團隊和自身團結起來,然後去共同圍繞這個目標發力。

這種自孵化模式是一種和市場環境無比接近的考驗。具備了這種能力的團隊,自然能在真實市場競爭中游刃有餘。騰訊AI的制勝秘訣正在於此。

兩大戰略:開放與C2B

企業們希望積極擁抱AI,向數字化大踏步轉型,在這個過程中保持和強化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

"騰訊希望做數字化轉型助手,而不是介入到這個行業裏面去。這樣雙方協作的界面比較清楚,合作比較好,不會形成互相競爭,而且大家各自得到一些能力的提升,這是公司選擇騰訊雲作為合作伙伴的一個重要考量。"曾鍇,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外運)創新研發部智能化產品與解決方案組負責人,在談到為什麼選擇騰訊雲作為智慧物流合作伙伴時説。

這句話説出了大部分企業們的心聲。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以“開放”和“去中心化”為核心特色的騰訊,自然成為了企業選擇時的最佳合作伙伴。

這恰恰是騰訊C2B戰略的核心優勢。騰訊C2B戰略的關鍵在於,騰訊將自身積累的強大連接能力與產品能力,利用AI技術幫助B端企業、G端場景開發數字化產品和服務。

騰訊雲與中國外運合作開發智慧物流3.0平台,包括了基於視覺識別、語音識別、人工智能算法等前沿技術為支撐的場景 科技的智能化技術中台服務,與業務中台、數據中台一起賦能前端業務運營。目前已經形成了一些智能化解決方案,包括單證智能化處理平台、集裝箱智能驗箱服務、智能語音客服服務、運輸調度算法服務、物聯網平台 智能終端服務等。通過騰訊雲提供的這些數字化服務,中國外運更好地聯接了物流全流程裏的資源和要素,也更好地聯接了客户。

“產業互聯網不僅僅是ToBToG的,歸根結底也是ToC的。騰訊將利用服務C端用户的經驗,幫助B端夥伴實現生產製造與消費服務的價值鏈打通,以獨特的C2B方式連接智能產業,服務產業、也服務於人。”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指出。

騰訊的真正基因

騰訊20週年,馬化騰在公開信中提出了騰訊新時代的大戰略——“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

騰訊AI的生長脈絡,也正由此順流而下,在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兩張網”中,長出了一片AI大生態。

以遊戲、社交、內容為代表的消費互聯網,是騰訊的基本盤,AI在此承擔着優勢擴張的戰略任務。以教育、醫療、金融為代表的產業互聯網,是騰訊在互聯網下半場要積極拿下的增量市場。AI在此承擔的戰略任務更為艱鉅,要開拓新大陸。

在消費互聯網領域,騰訊AI主要落地在遊戲、社交與內容這三大核心場景中。騰訊既能以AI技術為引擎,實現內部業務支撐與賦能,也能夠為AI技術提供最好的實驗田,同時以業務需求拉動技術創新,推動前沿研究。

騰訊將遊戲作為AI的一大驗證環境,將AI應用到玩法設計、遊戲審判、對局環境、遊戲教學等方面,系統地解決遊戲體驗問題與遊戲公平問題,優化玩家體驗。內容消費領域,騰訊AI在內容搜索、推薦分發、編輯處理、創作與闢謠等內容環節落地,更加高效、精準地連接人與內容。社交是騰訊的流量基石與用户基礎,在微信中,騰訊已經在語音輸入、掃碼、翻譯、聊天機器人、搖一搖、聲紋鎖、看一看和微信廣告等功能中應用AI成果。

在產業互聯網領域,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CSIG)是騰訊2B戰略的對外窗口,以騰訊云為基礎,對外開放AI技術,推進AI產業落地進程。目前騰訊AI已在零售、工業、農業、醫療、文旅等行業場景中加速落地,並對應各行業推出了行業智能化產品與解決方案。

比如在工業領域,騰訊雲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覆蓋了從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質量控制到運營維護的整個產業鏈。比如為中國商飛打造複合材料檢測的AI解決方案。以往,一個飛機核心部件,比如尾翼的復材檢測,需要耗費幾個老師傅、數十小時、幾十萬的成本,製作大量檢測樣本才能完成。現在,通過騰訊雲AI輔助檢測系統,讓檢測過程更加自動化,只需要一個普通檢測人員,花幾分鐘時間就能完成。檢測的樣品,也從30多個也降低到只需要2個。同時,通過這個系統,還可以檢測出人眼無法發現的細微缺陷,整體檢出率提升到99%。

騰訊在產業互聯網選擇合作伙伴時,將遵循兩個關鍵原則進行判斷:第一,合作伙伴所處行業是否處於在經濟活動中比較關鍵性的位置。這決定了產品是否能給社會帶來比較大的價值。第二,企業是否在這個行業裏有足夠的業務積累,能夠代表這個行業的制高點。它遇到的問題是不是最難的,是不是最通用的。

堅持這兩點,騰訊希望不僅用產業互聯網賦能單個企業,更為整個產業和整個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在與單個合作伙伴的合作中,騰訊會把一些比較通用性的東西提取出來,對其他領域進行服務。比如物流行業協作方及操作環節眾多,其中有大量的單據進行流轉,業務操作需要大量人力進行重複且效率低下的單據處理。如何自動化、智能化,甚至無人化的處理多樣的物流業務單據已成為物流行業的最大痛點之一。基於此,騰訊優圖實驗室做了一個通用的OCR物流單據識別服務,現在已經可以支持圓通、韻達等快遞行業的電子運單識別。

同時,騰訊產業互聯網還致力於通過頭部企業,對腰部企業或者小微企業進行廣泛賦能。例如快遞收發站點是位於物流快遞末端的環節。它的問題在於,信息化程度非常低,只能通過最原始的人工分揀方式去收發快遞。騰訊通過技術賦能給一些與分揀中心相關的企業,通過OCR技術做物流單據的自動識別,進而可以服務在該中心區域範圍內的快遞收發點。

自2018年“930”改革轉向產業互聯網以來,騰訊激起了外界大量討論。有一種聲音稱“騰訊沒有2B的基因”。事實上,這是無法看透騰訊這家公司本質,所帶來的誤解。

騰訊過去所取得的成功,並不只是因為它是一家2C的公司。馬化騰在2006年就提出,在互聯網行業中,騰訊屬於服務型行業,客户的滿意度是騰訊最關切的目標,也是最核心的價值——服務,才是騰訊的核心本質。

“可能以前騰訊對外做2C產品比較多一點,現在轉型2B。但其實我們一直以來的理念是不變的,整個騰訊都是以客户需求為導向。我們經常提的一個詞是Customer engagement,就是‘客户融入’。”騰訊優圖高級算法研究員ivan説。

如果騰訊有基因,不只是2C的基因,而是服務型基因。過去騰訊的客户是C端十餘億用户,現在的客户則轉為了B端企業和G端政府。但騰訊的底層基因從來未曾改變——客户需求導向:客户需要什麼,騰訊就滿足什麼。

擁有“客户服務”基因,騰訊天然具備做好2B產業互聯網的優勢。誠然,目前的騰訊在內部組織架構上更貼近2C,這是由其過去歷史決定。“930”之後的騰訊,正在致力於重構其組織架構,符合2B時代的要求。

大象轉身,非一日之功,但未來可期。

正如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所説:“如果大家相信基因,也會相信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