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晚,電商老大阿里巴巴(NASDAQ:BABA)發佈2020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務報告(注:阿里巴巴集團財年從上一個自然年4月起算,到本自然年3月底結束)。
本來達到了交易額突破一萬億美元這個五年前定下的“小目標”,應該得到鮮花和掌聲,但拼多多也在當日發佈了一季報,情況就變得微妙了。
中概股市場出現的這場激烈碰撞讓人激動,阿里和拼多多的對比不可避免。阿里單季營收增速首次低於30%、拼多多活躍買家數只差阿里1個億等等數據,讓“‘後浪’迎頭趕上”、“阿里的航母被拼多多的巡洋艦攻擊”等聲音層出不窮。
當日,阿里收跌5.87%,拼多多狂漲14.50%。
市場在驚歎於拼多多高速增長的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成交總額)和活躍買家數,感慨阿里要被趕超的時候,恐怕忘記了阿里還有海外的兩億多消費者、該期間營收阿里是拼多多的18倍、阿里幾乎已經觸及國內用户天花板等事實。
拼多多強調在下沉市場優勢之時,阿里也覆蓋了45%來自於低端城市或者農村的人羣。CEO張勇稱,“我們已經滲透了從高端到低端的所有細分市場”。
從追求活躍買家數、追求GMV、到調整SKU(Stock Keeping Unit,存貨單元)、提高客單價、再到追求盈利數據,拼多多隻是在重複阿里走過的路。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在此次年報提到了久違的GMV。自2016年起,阿里巴巴在對外宣傳中開始淡化GMV,馬雲曾表示GMV“永遠都不應該是電商核心標準”。
此次,亮出“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實現了1萬億美元GMV”,顯然是為了堵住那些“前浪被後浪拍在沙灘上”的悠悠眾口。
這個成績就連美國第一大零售商亞馬遜也要遜色三分,亞馬遜最新財年的交易額只有2.17萬億元人民幣,不足阿里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拼多多的年GMV僅為1.157萬億元人民幣,顯然與阿里更不是一個量級了。
更不用説,阿里不只是一家電商平台,還有“三頭六臂”。
阿里業務分為四大板塊:核心電商,雲計算,數字媒體與娛樂、創新與其他。拼多多的目前的競爭怎麼看都只能針對核心電商,而且只是電商板塊的零售領域。
阿里像被一個“黃毛小子”撞了一下腰,可能會疼,但無大礙。
雲計算,十年前被李彥宏認為是“新瓶裝舊酒”、馬化騰認為“現在還太早了”;卻被馬雲認為是“大勢所趨,是未來,是阿里必須實施的戰略”,在他“一年投10億,堅持投10年”的堅持中,成了阿里的“祥雲”。
阿里雲帶來的收入穩定高速增長,2020財年收入破400億元,比上一年度247億元的收入增長了62%,六個財年的營收增長超過三十倍。
而且,阿里雲在營收中的佔比也在逐漸增大。
阿里雲佔中國市場份額超過46%。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於4月發佈了2019年雲計算市場數據,阿里雲蟬聯亞太第一,份額從2018年的26%上漲至28%。在全球市場佔有率上,阿里雲也略有增長。
摩根士丹利將阿里雲估值上調至770億美元,超過百度的2倍,在中國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中排名第四。
但是,在全球雲計算的“3A”格局(即阿里雲,亞馬遜的AWS和微軟的AZURE)中,從營收規模上來看,阿里雲營收規模遠不及其他兩巨頭,盈利能力也還面臨着較大挑戰。
阿里創始人蔡崇信在電話會議中談論阿里雲時稱,雲業務的發展才剛剛開始。“從開發者生態看,美國的開發者生態也已經很成熟,而中國的開發者生態,包括SAAS生態才剛剛開始,阿里也非常的願意和開發者共建雲生態。”
國內的一片藍海中,阿里發力最早,搶佔了先機。不過,騰訊雲、金山雲等雲計算平台的快速興起,使阿里雲未來的增長,可能不會像前幾年那麼順利。
技術領域,除了發力阿里雲外,為了實現去IOE(在阿里巴巴的IT架構中,去掉IBM的小型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設備,代之以自己在開源軟件基礎上開發的系統)的目標,阿里在2017年10月、2018年9月分別成立了達摩院、平頭哥。
達摩院成立時,計劃5年投入1000億元用於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探索,形成“4+X”研究架構,設立機器智能、數據計算、機器人、金融科技和X等研究實驗室,今年還專門面向5G等前沿通信技術設立XG實驗室,研究方向日趨完善。
靠着超豪華研究團隊,達摩院已在一線刊物發表數百篇專業論文,並在多個領域斬獲世界第一。此次疫情中,全球有超560家醫院採用達摩院醫療AI對疑似病例進行CT影像診斷。AI算法能夠在20秒內診斷出疑似病例(比人類檢測快了近60倍),準確率高達96%。
以“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為精神的平頭哥則着眼於中國目前的痛點——芯片領域,力圖做端上芯片的基礎設施提供者,幫助企業設計專用芯片;雲端則聚焦頂級AI算力,賦能阿里雲數據中心。2019年9月,平頭哥就發佈了首顆自主研發的AI芯片含光800。
2018年底,大一統的技術體系讓阿里龐雜業務(分為IaaS、PaaS、DaaS、SaaS和BaaS五層)以技術之名連接在一起,共同組成阿里商業操作系統,代表技術驅動商業的時代來臨。
張勇3月20日在《人民日報》刊發的署名文章《抓住數字新基建的機遇》,也表明阿里下一步要投身新基建領域,用自己的技術幫助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之前電商的光環太亮,人們看不到阿里科技的發展。現在飛來拼多多這塊“烏雲”,人們才驚覺摘去電商外衣的阿里巴巴早已成長為一家世界級的科技企業。
阿里在科技方面的發展確實令人讚歎,但現實是殘酷的。科技板塊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而這些資金還是來源於集團其他板塊。
而核心電商板塊依然是阿里賴以生存的基礎。其中,“淘寶 天貓”作為核心中的核心,貢獻了約60%的營業收入,而這一部分正是近期阿里受衝擊最大的部分。
內憂外患,天災人禍。國內對手競爭激烈,海外也因疫情持續升級,使Lazada、速賣通、天貓國際等跨境電商平台都面臨較大壓力。
此外,阿里在自建物流方面缺少投資,並沒有京東一樣完善的物流體系,使其在面對疫情時受到很大影響。雖然菜鳥網絡逐漸完善,阿里也入主了多家快遞公司,但順豐、京東的威脅不可輕視。
如今,美團(3690.HK)也加入了戰局。在以“餓了麼 口碑 支付寶”為主的本地生活戰場上,美團成了阿里最大的對手。
前阿里巴巴總裁衞哲這樣解釋本地生活對於阿里的重要性:“對於阿里來説,本地生活是一場不能輸的戰爭。阿里最關鍵的護城河永遠是電子支付,本地生活是一個非常高頻的電子支付場景,阿里跟微信的戰爭最後也是體現在支付份額上,阿里一定要守住支付份額,從這個角度來説,本地生活作為一個高頻的應用場景是必須守住的。”
餓了麼有支付寶這一國民級流量入口,新增消費者中,有48%由支付寶帶入。而美團現在依然是中國最大的餐飲外賣平台,其與中國貿促會發起的《無接觸配送服務指南》獲ISO國際標準立項,儼然從行業領跑者轉化為行業標準制定者。
未來,兩大巨頭的廝殺將越來越激烈。
▲支付寶和美團的界面越改越像
此外,看似無比強大的阿里集團裏也有拖後腿的——數字媒體和娛樂板塊就是公認的“扶不起的阿斗”。
張勇曾在一次內部會上覆盤,認為阿里2015年最重要的佈局之一就是收購優酷。“如果阿里不做娛樂,就永遠只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有了娛樂就有了向更大商業世界拓展的機會。”
但是,該板塊在過去六年換了三任總裁、數十位核心高管,更換了三次戰略思路,一個季度就能燒掉64億元人民幣,卻只給集團貢獻了月5%營業收入,讓人不得不懷疑張勇之前的判斷。
本財務報告期內,阿里數字媒體及娛樂部門的業務營收為5.94億,而同期愛奇藝的營收超過70億。
遊戲方面,國內騰訊幾乎一家獨大。5月23日,阿里巴巴旗下游戲公司簡悦開發的《Area F2》因幾乎照搬了《彩虹六號:圍攻》的遊戲界面,包括最終得分結算界面以及探員選擇界面,而被下架。
探索六年尚未形成一個核心IP,阿里大文娛的版圖目前沒有擴張的希望。如果繼續在該領域燒錢,阿里的其他經費會不會受影響不得而知。
不過阿里已經宣佈,未來3年將投入2000億元,用於雲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和數據中心建設。
發佈財報的前一天,阿里還宣佈將投入100億元,圍繞天貓精靈全面佈局AIoT及內容生態領域。
阿里稱,天貓精靈將在今年接入阿里經濟體,包括文娛、健康、教育、購物等內容和服務能力。同時天貓精靈將與阿里雲智能、達摩院進行資源整合,重點投入物聯網芯片、物聯網操作系統、邊緣計算、多模態交互等產品與技術研發。
阿里還為自己定下了2036年實現服務20億消費者、幫助1000萬中小企業實現盈利、創造1億就業機會的目標。
這些宏大願景都需要阿里繼續堅定推進內需、大數據雲計算、全球化三大戰略,面向未來搭建數字商業基礎設施來實現。
在這條路上,“三頭六臂,科技發力”的阿里對手不該是拼多多,至少不能是現在的拼多多。
文章來源:BT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