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政策出爐,中國芯片何時“雄起”?
在美國不斷打壓、芯片供應鏈安全受到威脅之際,中國出台了扶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磅政策,為行業送上政策“大禮包”。這一政策將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形成深遠影響。
國務院日前發佈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文件包括八個方面:財税政策、投融資政策、研究開發政策、進出口政策、人才政策等。
在該政策出台之前,中國2000年出台18號文,2011年出台4號文,支持集成電路和軟件業發展。此次重磅文件出台,恰逢4號文到期,需要新的政策加以延續。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設計分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教授魏少軍表示,這三個文件一脈相承,“讓廣大企業對國家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政策環境的長期性和延續性有了更深的瞭解,更加放心”。
此外,本次新政策的出台,又面臨新的外部環境變化。美國出台限制新規,台積電到9月15日後恐將無法繼續為華為代工芯片製造,而中國的芯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製程工藝14納米,距離台積電的5納米還有不小的差距。這使中國面臨供應鏈安全挑戰。
新政策重點解決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問題,例如對先進工藝的支持。新政策提出,對28納米以下的製程工藝,10年免徵企業所得税。該項政策針對的是集成電路製造環節企業,也是中國產業鏈的短板。
賽迪智庫產品與系統研究室主任葛婕表示,相對於之前0.8微米制程的“2免3減半”和0.25微米的“5免5減半”來説,10年免徵企業所得税是很大的政策力度。
新政策還對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的投融資給與支持,包括支持集成電路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銀行加大對重點項目支持力度、支持企業發債等。
魏少軍説,新政策對芯片產業的生態環境給予了重視,例如提出國家科技計劃中的重大專項、重點研究計劃,推進集成電路一級學科設置等;以及加入了鼓勵國際合作的部分,體現了集成電路產業的國際化背景,和中國作為世界半導體產業的一部分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核心技術研發方面,新文件提出“不斷探索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該提法首先出自於十九屆四中全會。
葛婕認為,相對於以前的集成電路產業政策,這是一個新的提法,意味着政府與市場關係的新的調整,這將有利於解決核心技術問題。集成電路不是純粹的市場化競爭的行業,在某些領域和某些環節,需要政府來進行一定的扶持。未來會有新的配套措施落地,進行機制上的創新。
中國是全球最大集成電路消費市場,同時中國每年進口大量集成電路,對外依賴度很高,還迫切需要攻克材料、製造、裝備等短板。
魏少軍認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長期面臨投入不足問題,要解決該問題,最重要的是形成“資本—技術的雙輪平衡驅動”,新政策在創新投入上還缺少具體措施。此外,集成電路作為創新驅動的產業,創新措施還需切實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