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大王”百果園急上市:資金難找 萬店難開 生鮮難拓
2019年9月,百果園創始人、董事長餘惠勇對外坦言:“我不是幸運的,連續虧了七年,這七年非常難熬,中間有多少次簡直是內心的煎熬。”
時代週報記者 張夢琳 發自廣州
“水果大王”百果園最近風波不斷,惹上官司。
日前,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發佈一起訴訟判決案例,索賠金額9100多萬元的“百果園”商標案落下帷幕。
案件主角分別是深圳百果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百果園”),以及海南另一家擁有“百果園”商標的農產品種植企業,東方祥麟菜果基地有限公司(下稱“東方祥麟公司”)。
後者認為,前者在其水果包裝盒、包裝袋、連鎖門店等位置使用“百果園”標識或字樣的行為,涉嫌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要求其停止侵權行為,並索賠9103萬元。
一家是賣水果的、另一家是種水果的,因為百果園三個字,槓上了。
法院最終判決百果園未構成對原告註冊商標權的侵犯,駁回東方祥麟公司的全部上訴請求。
糾紛的時間節點剛好處在百果園啓動上市階段。
據證監會網站披露,百果園的《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包括普通股、優先股等各類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審批》材料已於6月1日被接收。百果園正式啓動上市工作,並把目的地選在了境外。
巧合的是,今年4月,百果園最強對手鮮豐水果已完成A股上市第一期輔導工作。兩者搶奪“水果行業第一股”大戰悄然打響。
8月3日,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境外上市不會對所謂“中國某行業第一股”給予特別的關注或估值,百果園急於上市的背後是因為企業對資金的渴求。
7月30日,就上市及經營現狀問題,時代週報記者多次向百果園公關致函,截至發稿未得到回覆。
資金匱乏
回顧百果園每個發展階段,都需要大量資金做後援。
2002年,百果園在深圳開出第一家門店,到了2008年,百果園的門店數僅僅只有一百家。
擴張步伐過慢,業績也不盡如人意,此七年間,百果園均顯示虧損。
隨後,百果園進行戰略調整,由加盟轉為純自營,在2008―2015年連續七年回購加盟店,並自掏腰包運轉回購來的加盟店。
“當時百果園把加盟變直營是很好的舉措,對管理標準化和執行都有高效率的推動,但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8月3日,凌雁管理諮詢首席分析師林嶽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資金缺口的擴大使其不得不借助外來資金力量維持企業正常運營。2015年9月,百果園完成A輪4億元的融資,又併購了北京規模最大的水果連鎖超市果多美,扎穩北京市場。
融資後的百果園野心更大了。餘惠勇曾在2015年公開表示,公司要快速發展,需要資本的支持,其計劃將於2016年開出600家新店,2017年新增1000家門店。
此後,餘惠勇索性將萬家門店定為發展目標。2016年,百果園再次制定了經營計劃,2020年要開1萬家店,年銷售額達到400億元。
“喊出開萬家門店的口號式策略,更多是為了吸引投資人注意,也是百果園資金匱乏的表現。”沈萌表示。
此後,百果園如願以償地得來了一筆又一筆鉅款融資。天眼查數據顯示,2017—2018年,百果園進行了5次股權融資和戰略融資,其中B輪融資金額高達15億元。
本以為有了資本的加持,百果園的門店數量和業績就此飛昇。但時代週報記者查詢官網發現,原定2020年開業的萬家門店目標,只完成了4000餘家,業績也不過其承諾的一半。
沈萌坦言:“企業發展的基礎要穩健而不是靠大躍進,過分追逐資本、定下難以完成的目標,最終只能導致自己的能力趕不上自己吹的牛皮。”
百果園想要鋪完剩下近6000家門店也存在難度。2018年11月,百果園完成最後一輪融資後,再也沒有任何融資消息傳出。
進軍生鮮陣營
如若百果園上市成功,除充實“金庫”外,在沈萌看來,其或許還會有扶持新盈利點的目的。
今年2月28日,百果園宣佈跨界賣菜。在內部成立了“百日攻堅戰”小組,希望在2―4月份這100天時間內,提高蔬菜滲透率,即確保會員裏面至少有20%的用户體驗過蔬菜業務。
在疫情背景下,賣菜業務成為百果園突破業績的及時雨。
公開資料顯示,僅一週時間,百果園生鮮訂單實現從每天1000單超過了2萬單的突破,訂單全部為當日線上預訂,次日線下自提或配送到家。
“延伸、轉型到生鮮領域也是百果園發展的必然結果,特別是後疫情時代,家庭解決吃飯的方式會發生改變,整體市場空間還很大。”林嶽表示。
事實上,百果園對大生鮮的佈局早已開始。
2016年,百果園戰略合併生鮮O2O平台一米鮮,開啓生鮮電商業態。
去年4月,百果園舉辦大生鮮戰略新聞發佈會,正式進軍生鮮領域,產品品類開始由水果到生鮮擴充,併發布了獨立生鮮平台百果心享。
而且,百果園的大生鮮戰略強調線上。“百果園賣菜業務主要在線上開展,到店自提或者到家配送,線下將繼續聚焦水果品類。從線上品類做寬到線下品類做專,構建百果園大生鮮戰略。”今年3月,百果園心享事業部總經理孫鵬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
但線上賣菜的平台不止一家。
據艾瑞諮詢《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發展迅速,預計未來三年,我國生鮮電商行業仍會保持年均35%的增長率。其中,不乏有國內互聯網巨頭和一線投資機構佈局,例如盒馬鮮生、每日優鮮、美團買菜、永輝等行業主力軍。百果園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疫情結束後,生鮮電商平台現有活躍用户會有所下降,和已經形成規模的生鮮平台直接競爭客流,百果園並不佔優勢。”沈萌表示。
百果園的雄心壯志,從此前創始人的一段採訪中可見一斑。
2019年4月,餘惠勇表示,百果園做大生鮮的標杆是亞馬遜。其補充闡述,後者從書這個單一品類入手,通過線上模式做到世界第一,並搭建起一個巨大的流量平台,從而擴展到全品類成就商業帝國。
但沈萌認為,百果園距離亞馬遜還很遙遠。“亞馬遜靠的是電商、AI、物流等科技基礎支撐,百果園根本不具備這些優勢,並且也沒有過多資金讓其達到亞馬遜的規模。”沈萌表示。
百果園不斷講着一個又一個資本故事,版本不斷升級,但從資本市場的反應看來,2018年再無融資信息,或許已在表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