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的傳承與發展”特色論壇由AI青年科學家聯盟·梧桐匯與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學術聯盟(GAIAA)聯合主辦,對全球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培養、產業變革和可持續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AI青年科學家聯盟供圖
中新網上海7月11日電 (記者 李佳佳)AI領域是研究者們的“刺激戰場”,“前浪”尚在高歌,“後浪”洶湧已至。在11日上海舉行的“全球人工智能的傳承與發展”特色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諮詢委員會組長潘雲鶴,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美國國家工程院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等中外院士與20多位AI學術界和產業界資深學者和青年科學家以線下或連線的方式雲端共話AI發展熱點議題。
“下一站的主戰場在哪裏”是所有AI從業者關心的話題。高文院士認為,現在人工智能應用較為得心應手的大多數是在圖像、視頻、語音等感知層面。下一個主戰場將會在認知層面上,即語言層面溝通交流、互動可能會有比較大的突破。
AI未來是否會進化到取代人類的地步,一直是科幻題材的熱點,也是大眾十分關心的話題。沈向洋院士認為,現在的人工智能超越了對體力的延伸,已經發展到對腦力的延伸,受腦科學的發展程度限制,人們對無法理解的事物感到恐懼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此外,技術的發展會取代很多人類現有的工作,這是每一次工業革命會出現的必然結果。高文院士也提到,重複性的工作有可能會被取代,但沒有必要太過擔心。“把自己的本事訓練好了,多做一些創造性的工作,大概就不會有這個臨界點。”高文院士説。
中國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對自主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批青年學者更加主動、迫切地思考如何探索一條從“國產替代”到“國產領先”的未知之路。高文院士提到從“國產替代”到“國產領先”要經歷三個境界——價格致勝、質量致勝、創新致勝。希望中國未來能湧現更多創新大膽、不畏挫折的人才,鼓勵青年一代AI人才要突破“前浪”因時代限制造成的侷限,多做大膽的嘗試。沈向洋院士對此表示贊同,認為超越他人以後,看到是無窮大、無方向地零空間(null space),可探索的方位增多,失敗的機率也隨之增加。“你們生在非常好的時代,今天人工智能在中國有這樣好的環境,大家應該下定決心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沈向洋院士説。
對於兩位院士的回答,氪信科技CEO朱明傑表示中國的AI發展面臨着巨大的挑戰與機遇。“以我們用AI服務金融行業為例,與國外相比,中國面臨的問題更復雜,需求也更多。因此,在某些應用領域,我們的AI技術確實做的比國外同類產品更好。”
本次論壇由AI青年科學家聯盟·梧桐匯與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學術聯盟(GAIAA)聯合主辦,秉承中國工程院院士、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諮詢委員會組長潘雲鶴“關注國際前沿、聚焦國內實用領域,勇探無人區”的宗旨,對全球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培養、產業變革和可持續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AI青年科學家聯盟·梧桐匯在2019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發起了“A班計劃”,旨在挖掘AI界的明日之星,縮短人才到成功的距離。今年,AI青年科學家聯盟和機器之心攜手,從全球選拔了11名明日之星,他們來自斯坦福、麻省理工、卡內基梅隆、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享、牛津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大、香港中文大學等國際頂尖學府。今年的A班成員將一併被授予“WAIC·雲帆獎 明日之星”獎項。
身為科技創業者、聯盟執行理事,朱明傑非常關注AI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和人才聚合。朱明傑認為,上海擁有世界一流的學府和科研機構,大量AI頭部企業的匯聚起到了規模效應和示範作用,其極具市場競爭力的待遇和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也吸納了更多的人才匯入這座城市,這是上海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的優勢。AI青年科學家聯盟成立的初衷,是希望搭建起匯聚全球AI人才的“朋友圈”,把全球的人才都吸引到上海來,在良好的營商環境、成熟的產業鏈條和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加速成功的進程。
“中國AI的發展特點就是有一羣在當打之年,很有戰鬥力的人,且有一個足夠充分的市場。”朱明傑認為,只有當青年AI科學家這個羣體越來越優秀,才能讓中國的AI發展越來越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