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峯測高,為什麼需要人登頂測量?

5月27日11時,2020珠峯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洛桑頓珠以堅韌不拔的意志、拼搏到底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峯峯頂。隊員們在峯頂停留150分鐘,創造了中國人在珠峯峯頂停留時長新紀錄,順利完成峯頂測量各項任務。

本次登頂測量,一波三折。

5月6日,測量登山隊第一次出征衝頂,但由於北坳冰壁有流雪風險而下撤;

5月16日,測量登山隊第二次向頂峯發起突擊,但受氣旋風暴“安攀”的影響,7790米以上區域積雪過深,不得不再次下撤;

5月24日,測量登山隊再次從6500米營地出發,第三次向頂峯發起突擊,克服了大風、降雪等障礙,一舉取得成功!

珠峯測高,為什麼需要人登頂測量?

修路隊員重新固定了鋪設在北坳冰壁上的路繩。巴桑塔曲攝

珠峯測高,為什麼需要人登頂測量?

運輸隊員攀爬北坳冰壁。巴桑塔曲攝

5月28日20時45分,全體隊員安全下撤到海拔5200米的珠峯大本營,標誌着此次測量的登頂測量階段圓滿結束。

登頂測量任務完成了,那珠峯的“身高”數據啥時公佈?

實際上,登頂測量任務完成後,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要對各類外業測量數據進行全面的質量檢查和分析;在數據處理中,需要考慮温度、氣壓、折光環境等因素對測量成果的影響,並採用合理的模型消除這些誤差影響因素;同時,還要對不同技術路線、各個技術環節的數據處理結果進行檢核、對算。

在此基礎上,還要經過專家組的檢查和驗證,進行數據質量檢查,理論研究、嚴密計算和反覆驗證,才能獲得珠峯高程最終數據,並報國務院批准。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大概需要2到3個月時間進行計算,才會得出珠峯精確的“身高”。

不少網友關心:為什麼要在今年開展珠峯高程測量?山峯高度的測量是世界性的難題嗎?為什麼需要人登頂測量?2020珠峯高程測量用到了哪些“黑科技”?麻辣哥近日圍繞這些問題採訪了業內專家,請他們來解疑釋惑。

一問:今年給珠峯測高,跟前兩次有何不同?

“重測珠峯高程,一般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珠峯高度發生了變化;二是珠峯測量技術也有了大的飛躍,新技術可以明顯提升珠峯測量精度。” 2020珠峯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黨亞民説,珠峯處於歐亞板塊和印度板塊邊緣的碰撞擠壓帶,這一地區(包括珠峯)的地殼運動一直非常活躍,從我國 2005珠峯高程測量至今已過去15年,在此期間的地殼運動,可能會對珠峯高程變化產生影響。

珠峯測高,為什麼需要人登頂測量?

測繪隊員正在進行交會測量試驗。袁泉攝

2015年4月,尼泊爾發生了發生里氏8.1級地震,這次地震對珠峯高程的影響在國際上引發爭議,重測珠峯高度也成為全球一個新的熱點話題。“2020珠峯高程測量,是我國全面開展的一次綜合珠峯高程測量活動。結合珠峯高程測量,開展珠峯地區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自然資源監測工作,也將是今後的一項重要任務。”黨亞民表示。

從1975年、2005年到現在,我國測繪科技水平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是2005年至今,這種進步更加明顯。

2020珠峯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成員、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蔣濤介紹, 1975年,中國人首次將測量覘標矗立於珠峯之巔,用交會測量手段精確測得珠峯海拔高程為8848.13米,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很不容易,可以説是巨大的突破。

“2005年珠峯高程複測,我們採用了傳統大地測量與衞星測量結合的技術方法,並首次在峯頂測量中利用冰雪雷達測量冰雪厚度,但當時主要的設備都是進口的。而這次珠峯高程測量,我們用上了國產設備儀器。” 蔣濤説。

珠峯測高,為什麼需要人登頂測量?

測繪隊員正在進行交會測量試驗。袁泉攝

“中國測出來的珠峯高程之所以具有權威性,就是因為我們有巨大的地理優勢。我們可以在珠峯地區克服各種困難,開展各類細緻的高精度基礎性野外測量任務,確保珠峯高程測量的基準點和海拔高程起算面是全世界最好的。”黨亞民説,在2017年召開的珠峯高程測量國際研討會上,我國展示的全面、先進的珠峯高程測量方法和技術手段,得到了與會多國的認可。我國珠峯高程測量和測繪綜合科學技術水平,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

二問:給世界最高峯測高,主要難在哪兒?

“山峯測量的難度主要在於:一是登山,二是需要特製的儀器設備;測量珠峯高程的難度,與測量華山或者黃山的高程顯然不可同日而語。”蔣濤介紹,珠峯是世界最高峯,區域內超過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峯有好幾座,因此處在一個非常極端的環境,低温、低壓、大風和缺氧的高海拔環境,對儀器設備、人員操作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中國登山隊隊長王勇峯曾表示,在珠峯峯頂每多待一分鐘,安全風險就會增加一分。在此次登頂測量中,為保證測量數據質量,8名測量登山隊隊員在峯頂停留150分鐘。為了豎立覘標並保持其穩定,隊員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更是在不吸氧的條件下,作業1個小時以上。“為了祖國的事業,隊員們心甘情願付出巨大的犧牲。”王勇峯評價道。

珠峯測高,為什麼需要人登頂測量?

珠峯測高,為什麼需要人登頂測量?

修路隊員前往海拔8600米處 頓巴攝

“實際上,隊員們能在峯頂停留的時長非常有限。”蔣濤説,測量登山隊員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在峯頂樹立起測量覘標,使用GNSS(全球導航衞星系統)接收機採集北斗及其它導航衞星的信號進行高精度定位測量,使用雪深雷達探測峯頂20平米左右面積的雪深,並進行重力測量。“隊員們要攜帶這麼多裝備上去,還要在較短時間內,在極端環境下完成一系列操作,同時確保測量操作穩定性和數據質量,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

戰高寒、克缺氧、鬥風雪,這樣的條件下,獲取的數據質量能保證嗎?蔣濤介紹,目前經初步判斷,登頂測量的數據質量非常好,同時交會測量也順利開展,按要求完成了多組數據的採集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自然資源部的統一的部署,來開展數據處理和分析的工作。”蔣濤説,“整個過程看,不管是理論還是計算方法以及相應的軟件技術,都會比較複雜,但是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兩三個月後能夠計算出初步的結果。”

三問:珠峯高程測量,能不能用無人機或者機器人?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在現代科技如此發達的背景下,珠峯測高為啥不能用無人機或者機器人,非要人上山登頂測量?

在黨亞民看來,用無人機或者機器人給珠峯“量身高”,這樣的場景目前還只能出現在科幻電影中。

“珠峯高程測量,難就難在珠峯峯頂的極端環境,使得無人機或者機器人無法在峯頂正常工作。除此之外,許多精密測量儀器需要作業員手工安置和操作,甚至要根據峯頂環境變化進行作業方案調整。”黨亞民説,在目前情況下,無人機或者機器人無法代替人工作業,測量人員必須登頂才能完成相關任務。

那遙感衞星或者航空遙感能“代勞”嗎?答案也是否定的。

“現有的衞星遙感或激光測距一般都是在距離地面幾百公里的軌道上完成的,精度最高在1到2米左右。”蔣濤説。我國在1975年和2005年兩次測得珠峯高程分別是8848.13米和8844.43米,精度分別達到了50釐米和21釐米。而且,這些遙感手段只能測出雪頂的高程,而非經雪深雷達探測後得到的高精度巖面高程。

實際上,從全球來看,測量山峯的高度,一般還是採用傳統大地測量與高精度GNSS定位相結合的方法。蔣濤解釋,傳統大地測量主要採用交會與三角高程測量,通過測距、測角,由勾股定理測算出山峯高度,結合外圍的水準測量,將該國的海拔高程傳遞到交會點上。

在衞星定位技術出現以後,測量隊員把GNSS接收機帶到峯頂,也能夠獲取峯頂的精確三維座標。但是,這種方法的參考基準面是一個虛擬的“地球橢球”,因此還需要利用重力數據確定出該區域的大地水準面,作為海拔高程起算面,作進一步的校正計算,才能得到峯頂的海拔高。

四問:2020珠峯高程測量,用到了哪些“黑科技”?

“珠峯高程測量的核心是精確測定珠峯高度,但同時也是一項代表國家測繪科技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測繪工程。”黨亞民表示,2020珠峯高程測量綜合運用北斗/GNSS 定位、水準測量、光電測距、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衞星遙感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繪技術,精確測定珠峯新高度。

“珠峯高程測量中,GNSS主要是測量峯頂點的三維座標,包括經度、緯度和相對於虛擬‘地球橢球’的高度;交會測量則主要是從6個交會點進行觀測,通過交會與三角高程測量方法測出峯頂高程,並與GNSS測量結果相互驗證;雪深雷達主要是測量峯頂20平方米左右的雪面到岩石面的冰雪深度。”蔣濤指出。

2020珠峯高程測量,無疑是我國測繪科技的一次“大閲兵”。包括北斗衞星導航系統、資源三號等遙感衞星系統,GNSS接收機和天線、長測程全站儀、峯頂覘標、雪深雷達測量儀、珠峯重力儀等國產儀器設備,全面擔綱本次珠峯測量任務。

2005年珠峯高程測量,我國測量登山隊員攜帶衞星導航定位儀登頂進行了測量。但當時我國北斗系統處於試驗階段,高精度測量主要依賴美國GPS,設備也都是進口產品。15年來,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快速發展,國產GNSS接收機以及核心元器件也順利實現了國產化,性能和質量不遜於進口產品。以本次登頂測量採用的上海華測GNSS接收機為例,就是以北斗衞星數據接收為主,同時具備接收多星系統數據的功能,能夠有效消除誤差,水平測量精度達到2.5毫米。

此次峯頂交會測量,最遠的測量點距離峯頂約為18.3千米,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款儀器可以滿足需要,只能重新研製。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聯合國家光電測距儀檢測中心等單位開展攻關,只用了短短2個月的時間,就研製出了滿足珠峯高程測量的長測程、高性能全站儀,測程超過了19千米,反射目標為六稜鏡組,距離測量精度也滿足要求。曾參加2005年珠峯高程測量的國測一大隊項目部主任柏華崗表示:“國產儀器正在由‘能用’向‘好用’轉變。”

此外,我國還首次在珠峯北坡開展航空重力測量,利用實景三維技術直觀展示珠峯自然資源狀況,成功研製兼具衞星大地測量和雷達系統的功能的國產雪深雷達等,填補了國內測繪科技領域的多項空白。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谷業凱 袁泉)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鋭科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42 字。

轉載請註明: 珠峯測高,為什麼需要人登頂測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