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6日訊 全國兩會的召開,又一次讓新基建成為人們關注的風口。 對於新基建,長虹近年來可謂是未雨綢繆,通過圍繞主業上下游價值鏈的拓展,長虹在5G基站建設、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一個嶄新的“科技長虹”也終於浮出水面。
新基建亟待破局關鍵技術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新基建”這一概念,並於2019年3月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和範圍,提出“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5G、物聯網、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融合基礎設施(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和創新基礎設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5月21日,進入全國兩會時間,廣受關注的“新基建”再次成為熱議話題,“新基建”在很多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中佔據重要位置。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動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製造。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 ”,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據瞭解,“新基建”將加速新技術的產業應用,並催生大量創新應用和產業形態,擴大了新供給,形成新的經濟模式,從而帶動現代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文化創意等相關產業和經濟發展,同時藉助新興的服務模式和技術手段為更大範圍的經濟活動提供可能,甚至推動產生新興戰略產業,帶來人們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的改變。
有關分析認為, 5G、雲計算、AI、物聯網、區塊鏈會像水和空氣一樣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工具,這樣的未來可以觸摸。新基建的風乍起,隨着數字化的價值潛力還將不斷被挖掘出來。但也要注意到,新基建在很多關鍵技術上依然受國外製約,亟待突破發展瓶頸。
產業冠軍誕生非一日之功
據瞭解,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目前長虹已涉足其中六大領域,在細分應用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果,並在相關領域誕生了眾多的產業冠軍。
比如在5G領域, 三年時間,長虹旗下的愛聯科技已成為了中國內地最大的物聯網無線聯接模組與感知應用產品及服務的研發與智能製造基地,截至目前,已累計為超過2.6億件產品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聯接服務。成為中國物聯網無線聯接行業的隱形冠軍。而愛聯的前身是長虹器件科技公司高頻產業,是長虹國企改革和骨幹員工持股試點的重點單位,由長虹控股集團控股。
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新能源、城市軌道交通等其領域,這樣的產業冠軍在長虹還有很多,但外界卻知之甚少。像長虹華意是全球冰箱壓縮機行業的龍頭企業,連續十多年保持着國內冰箱壓縮機行業市場份額第一。據估算,目前全球每4台家用冰箱壓縮機中,就有一台來自長虹華意;長虹佳華是中國最大數據存儲方案提供商,被業內評為“IT存儲產品分銷卓越企業”;長虹電源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最大軌道交通電源系統提供商;長虹華豐是中國最大軌道交通電源系統提供商。作為國家航天工程的重點合作伙伴,先後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配套了九大系列、1400多個規格、5萬多隻電連接器及相關配套所涉及的各個系統模塊。
中國電子商會秘書長陸刃波表示,目前包括長虹在內的很多家電企業都在轉型,長虹的優勢在於, 其業務範圍廣泛,不僅有2 C的家電消費電子業務,還有2 B的企業級業務優勢。由於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都是相互聯動的,而長虹在這些方面都提前進行了有均衡的佈局。因此,“新基建”有幾萬億的投資規模,長虹可以説是大有可為。
數字化轉型加速智造落地
“新基建”是當下社會邁向數字化、智能化的數字經濟時代下的產物,時代的發展從農業經濟時代到工業經濟時代,再到現在的數字經濟時代,每一次的變化都將改變經濟的拉動引擎,現在,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已成為新時代的經濟驅動力,這些新驅動力涉及的領域與傳統基建不同,技術門檻高,大多數都屬於新興產業。
近年來,不斷與時俱進的長虹,在企業體制機制轉型的同時,還開始加速推進產業結構轉型,並通過堅持技術創新,提升產品競爭力,持續培育核心技術,打造長虹產品的“技術標籤”。
對於國內家電製造業來説,高精尖的製造能力短缺,而簡單加工的製造能力過剩,因此迫切需要從規模製造向精益智造,從低價低端向高端高附加值,從OEM、ODM向自主品牌轉型升級,否則面臨淘汰風險。對於長虹來説,這一次戰略轉型是從互聯網向物聯網,從傳統制造業向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從國際化佈局向“做強、做優、做大”轉型升級的大跨步發展。
有關專家認為,長虹在新基建方面,有很大的發展機會。目前,工業互聯網在新技術、新需求的刺激下,正在高速發展。在5G、AIoT等技術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傳統的工業生產方式將發生革命性變化,主要特點包括智能製造、大規模定製、供需精準對等。長虹在這方面其實已經有很多積累,是傳統制造向智能製造的先鋒,這種能力未來除了支撐長虹本身的發展之外,還可以有外溢效果,賦能更多的傳統制造企業。
從上可以看出,在鞏固家電版塊優勢的基礎上,長虹也在向更具發展空間的平台型的科技創新領袖轉變,從單純的硬件製造企業,進化為用户服務的平台和開放的智能製造的服務平台,一個新長虹已破繭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