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收入全球佔比僅0.6%,集成電路國產EDA如何“乘風破浪”

由 巫馬言 發佈於 科技

“2019年,我國EDA市場規模約為5.8億美元,僅佔全球市場的5.6%。中國EDA廠商總營收不到4.2億元,只佔全球市場份額的0.6%。”在近日舉行的2020世界半導體大會EDA 產業發展分論壇上,一組數據引發行業關注。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即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它相當於芯片設計師的“PS軟件+素材庫”,可以讓芯片設計從幾十年前圖紙上畫線的體力活,變成了軟件裏“素材排列組合+敲敲代碼”的腦力活。

儘管全球產值剛破百多億美元,卻足以影響到整個萬億電子產業的發展,EDA被譽為半導體裏的“最高槓杆”,而在國內,EDA系統還處於起步階段。國產EDA軟件如何奮起直追?南方+記者對行業人士、專家學者進行多方採訪。

現狀:

國際廠商三足鼎立,新技術可縮小差距

材料、EDA軟件、半導體設備,是整個半導體行業的三張牌,如果用一個倒金字塔結構來形容,那麼EDA軟件是位於產業鏈最上游的位置,也是整個產業的基石。

它有多重要?根據加州大學一位教授測算:如果一顆系統SoC的設計費大約是4000萬美元,在沒有EDA技術進步的情況下,費用會達到77億美元,EDA軟件讓設計費用降低了200倍。

此次分論壇上一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EDA市場規模約為5.8億美元,僅佔全球市場的5.6%。中國EDA廠商總營收不到4.2億元,只佔全球市場份額的0.6%;同比增長14.3%,國產化率約為10%。國內EDA市場超過85%的份額是Synopsys,Cadence和Mentor三大廠商佔據。

在半導體制造領域,隨着工藝複雜度的加大,市場份額加速向頭部廠商集結。EDA行業從百家爭鳴發,最終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據統計,2019 年全球 EDA 市場為 102.5 億美元,EDA 市場主要由 Synopsys(新思科技),Cadence 和 Mentor 三巨頭瓜分,國內 EDA 市場超過 85% 的份額也由三大廠商佔據。

與此同時,國產EDA產業也處於奮起直追的狀態。賽迪顧問呂芃浩博士介紹,EDA軟件一度依賴進口,自主化進入沉寂期 ,到2008年左右,EDA軟件再度起航,先後成立了華大九天、芯願景等企業,並逐步獲得世界認可。

“2019年年底,我國芯片設計企業達到1780家,並且培育出巨大的產業規模為國產EDA軟件的發展提供了足夠大的市場。”呂芃浩説,5G、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新領域的出現,同時基於雲計算、人工智能的EDA技術,可將我國EDA技術與國際差距大大縮小。

上海復旦微電子總工程師沈磊也感嘆,“以前集成電路的論壇,講的多是設計、工藝方面最多加上裝備,材料稍微帶一帶,EDA幾乎沒有了,但今年以來明顯感受到越來越重視EDA”。

痛點:

市場規模有限,企業難有投入動力

基於國產替代而創造了產業發展機會,但半導體是一個資金、技術和人才門檻都非常高的行業,要想發揮EDA軟件在半導體產業“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還面臨諸多痛點。

對比國際三大廠商來看,EDA更是靠研發投入砸出來的。據國信證券,Synopsys 和 cadence 兩大巨頭為了維持行業地位和緊跟技術發展,其研發費用分別高達 35%、40%,研發佔比遠高於同行。

更關鍵的是,花費巨大力氣研究出來,市場在哪裏?北京大學高能效計算與應用中心執行主任羅國傑就指出,儘管EDA歸類於與生產製造、材料並列的半導體技術,但EDA市場很有限,從商業驅動角度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應用企業也同樣有擔心,這就面臨着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困境:對不少長期使用國外軟件的公司而言,不敢輕易嘗試國產軟件。

呂芃浩認為,軟件應該在使用中不斷提升,國內EDA廠商都比較缺乏PDK(工藝設計套件)基礎,EDA 企業和國際先進晶圓廠的合作較弱,國內晶圓廠提高自身的製造技術水平有限,難以針對先進工藝設計、改良 EDA 軟件。

也就是説,EDA軟件背後,與生產製造緊密結合,而且在使用中不斷更新,長此以往,合作伙伴也越來越少,技術越來越落後,陷入惡性循環。

呂芃浩還指出,很多中小企業對版權、知識產權的意識較差,盜版猖獗,對國內EDA的迭代沒有好處。“企業千辛萬苦開發出了軟件,一遇到盜版就前功盡棄。”有企業家反映。

這個問題也已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今年8月,在國務院印發的《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就提及,聚焦材料、EDA、設備等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同時,探索建立軟件正版化工作長效機制。

破題:

或將建專門實訓產線,培養實操性人才

儘管發展集成電路還面臨不少難題,但在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原所長、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魏少軍教授看來,資金並不是核心問題,最難的有三點,一是戰略決心,二是頂層設計,三是人才團隊。其中,人才是關鍵。

多位行業人士表示,EDA 處於多學科交叉領域,需要大量綜合性人才。同時,從事 EDA 工具開發需要工程師同時理解數學、芯片設計、半導體器件和工藝,綜合技能要求高。

高門檻導致這方面人才奇缺。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EDA從業人員約為4.5萬人,但國際三大廠商佔比就達6成。而在國內,除去在國際EDA公司的中國研發中心工作人員,本土EDA研發人員僅500人左右。

“人才是最難解決的,因為急不得。”華大九天副總經理郭繼旺説,集成電路既要理論寬基礎、紮實理論基礎還要實操能力,還與工藝、整個產業發展貼合往前走。

相比學科教育的培養,更難的是實踐操作。郭繼旺説,打通從高校到產業的“一公里”目前還是一片空白,集成電路產業是一項實操性工作。儘管各地紛紛建有12寸線、8寸線等不同尺寸的產線,但代工廠目前都是存量人才為主,產線不能停,無論是對高校學生還是初入者來説,都缺乏專門實訓平台。他透露,目前杭州也有意專門打造一條12寸產線用來做實驗室的測試和實訓平台。

【記者】郜小平








【作者】 郜小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