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地球之巔 2020年珠峯測高任務完成

來源:科技日報
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地球之巔 2020年珠峯測高任務完成
2020年5月27日,2020珠峯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峯珠穆朗瑪峯。他們在峯頂豎立覘標,安裝GNSS天線,開展各項峯頂測量工作。圖為2020珠峯高程測量登山隊在峯頂合影留念。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攝
登山隊隊員在峯頂開展測量工作。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攝
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地球之巔 2020年珠峯測高任務完成
2020珠峯高程測量登山隊正在向珠峯峯頂挺進。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攝
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地球之巔 2020年珠峯測高任務完成
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地球之巔 2020年珠峯測高任務完成
登頂成功後,在海拔5200米的珠峯大本營,工作人員開香檳慶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
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地球之巔 2020年珠峯測高任務完成
珠峯大本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攝
45年前,1975年5月27日,我國登山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峯,並首次測得珠峯8848.13米的巖面高度,2020年5月27日,珠峯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地球之巔。
當天11時,2020珠峯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洛桑頓珠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峯峯頂。登頂後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艱苦努力,2020珠峯高程測量任務成功完成。
成功來之不易。
5月6日,測量登山隊第一次出征衝頂,但由於北坳冰壁有流雪風險而下撤;5月16日,測量登山隊第二次向頂峯發起突擊,但受氣旋風暴“安攀”的影響,7790米以上區域積雪過深,不得不再次下撤。5月24日,測量登山隊再次從6500米營地出發,第三次向頂峯發起突擊,克服了大風、降雪等障礙,一舉取得成功。
為何要排除萬難測珠峯?
“2020珠峯高程測量綜合應用了多種技術手段,包括GNSS衞星測量、冰雪探測雷達測量、重力測量、衞星遙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最終公佈的海拔高程,是對多種數據進行綜合處理的結果。”參與此次珠峯測量的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副總工程師劉站科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據瞭解,2005年珠峯高程測量時,GNSS衞星測量主要依賴GPS系統,而今年的珠峯高程測量行動將同時參考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和中國北斗這4大全球導航衞星系統,並以北斗的數據為主。
此次,測量登山隊員在峯頂樹立起測量覘標,使用GNSS接收機通過北斗衞星進行高精度定位測量,使用雪深雷達探測儀探測了峯頂雪深,並使用重力儀進行了重力測量。
當覘標豎立在峯頂後,在珠峯周邊海拔5200米至海拔6000米的6個交會點,測量隊員開始同步開展峯頂交會測量和GNSS聯測,獲取珠峯高程測量數據。
此外,此次測量運用航空重力測量技術,提升了測量精度。這也是人類首次在珠峯峯頂開展重力測量。
除了重力測量外,航空遙感數據能夠獲得大範圍、高精度的珠峯及周邊區域三維地形測量結果,如同拍攝一張上億像素的珠峯全景高清大圖。
據楊元喜介紹,中國移動在珠峯6500米前進營地建設開通的5G基站,為此次珠峯高程測量提供了有力的數據傳輸保障。通過5G實時數據傳輸,測量隊員測得的北斗衞星定位數據和GPS觀測數據可實時傳輸到西安計算中心和北京檢核計算中心,利用我國建立的國際GNSS監測服務系統(iGMAS)提供的北斗精密軌道和衞星鐘差,可以進行珠峯測量點的精密單點定位(PPP)計算,快速以釐米級精度,實時檢查珠峯高程測量的數據,及時發現問題,減少測量失誤造成的重測或返工,可顯著提高這次珠峯測量的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任務中應用的國產北斗衞星定位接收機、峯頂重力測量儀、雪深雷達、航空重力儀等核心裝備,都由我國自主研發。
此外,精確的峯頂雪深、氣象、風速等數據,將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8 字。

轉載請註明: 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地球之巔 2020年珠峯測高任務完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