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治理:大數據時代的社會治理之道
本文轉自【數據觀】;
當前,我們正處於信息爆炸式增長的大數據時代,如何利用好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成為重要的時代命題。
近日,數據觀記者專訪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萬相昱,北京百分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蘇萌,分別從不同角度談及了對數字化治理的看法。
我國社會治理處於數字化轉型階段
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智慧城市、公共事務管理等社會治理領域中,加速了社會治理的數字化轉型進程,但由於各項技術的應用目前處於探索的階段,要真正實現數字化治理還面臨諸多阻礙。
萬相昱認為,治理本身是體制機制、決策、監督和實施的綜合性問題,所以數字化治理不能僅從“數字化”的角度看。從主體方看,要實現智能、自驅動、高效實時的功能;從對象方看,要解決便捷、效率、連通、公平的問題。這樣來看,數字化治理必然是系統科學問題,“數智化社會治理”這種提法更能説明問題和引導爭取的方向。目前,我國社會治理還處在數字化轉型階段,而長期遺留的各種錯配問題並未消除,社會治理水平整體滯後,所以當前的任務主要是搭建基礎構建、打通信息孤島,實現高聯通和數字化。
蘇萌表示,全面實現數字化社會治理應該是切實地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組織、跨業務的數據互聯互通。同時,具有一系列的現代化治理手段和工具,讓城市變得更聰明。一體化、集約化、網絡化的綜合型數據平台作為“數字底座”,將演變成為新型基礎設施的一部分,最終實現政府服務和政府治理體系的數字化。並認為,實現數字化社會治理要經歷從信息化、數字化到智能化,目前處於向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
完善數字治理體系,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工信部、國家衞健委和科技部出台了相關文件,要求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地發揮支撐作用力。
萬相昱表示,數字化手段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讓全社會參與者更多地看到數字經濟模式的發展潛力。但是,我們也看到數字治理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隱私保護問題、區域協調問題和決策科學問題。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本質原因還是治理體系缺乏現代化,數字化治理更多是治理能力問題,而其必須以治理體系的革新為基礎和前提要件。因此,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學術研究、優化機制問題和建立科學決策思維是未來的當務之急。
關於合規和隱私保護等問題,萬相昱談到:“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立法,當然這是首要的途徑。但更重要的應該是發掘市場的潛力和社會主體的主動性,如果對於數據方面的問題可以明確確權和溯源(區塊鏈是能夠提高解決方案的技術途徑),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市場化的定價機制,那麼就可以利用市場手段解決相關問題,同時這是一個前景巨大的市場空間,不僅能引進新的業態,還能顯著提高經濟活力和創新水平。”
蘇萌也表示,近幾年來,推動數據治理體系建設一直是業界探索的熱點。疫情期間,數據在預測疫情趨勢走向、輔助政府及時做出防疫策略中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但部門間的數據孤島問題凸顯。這是由於目前我國現行的管理模式和信息應用模式還多以“條塊分割、碎片化”為主,各個部門在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和橫向的部門分立的雙重因素下,跨部門信息協同面臨重重阻力,導致數據治理結構與治理機制不健全,數據治理能力難以提升。
蘇萌認為,數據治理體系是整體關聯、動態平衡的系統工程,猶如一個智能生命體,需要政府、社會及企業分別構建雲數據管理子中心,以點帶面,實現全面的肢體連接。建成基於人、地、事、物、組織的知識圖譜,最終讓數據連成一張網。還需要探索建立統一規範的數據管理制度來打破多部門、多機構間“數據信息孤島”,並以“政產學研用”合作機制,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通過API接口等方式,推廣數據交換共享的“普通話”。
同時,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一直是數據智能應用的前提,尤其是當數據“升格”被納入五大生產要素之一後,在數據共享交換、使用過程中如何保障數據安全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除了立法層面的保障,目前業內也在探索關於數據隱私保護的技術,如邊緣計算、聯邦學習、安全多方計算等,通過技術的力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數據的隱私。
構建“城市大腦”,實現精細化治理
社會治理現代化是一個不斷提升的歷史進程,在這個過程中面臨一系列社會問題。蘇萌建議,可以融合運用數據智能技術,構建“城市大腦”來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他認為,城市問題最終都可以歸結為城市有限的資源和有限的基礎設施與公眾不斷提高的需求之間的矛盾,只有通過城市大腦來提高城市的運營效率,才能夠解決這個城市的核心問題。
“城市大腦”建設要以城市治理的精細化為目標,以業務需求為牽引,構建全面感知、數據彙集融合、智能分析計算、統籌決策的新一代城市智能基礎設施。
蘇萌談到,通過建設“城市大腦”,可以彙集教育、醫療、旅遊、交通、公共安全等領域的數據,形成統一的城市大數據平台,進而在這個平台上構建智慧城市的指揮控制中心,政府部門通過分析城市大腦的運行態勢,可以更好地做集約化的管理和指揮調度,包括城市管理、生態環保、治安防控及政務服務等。
萬相昱表示,“城市大腦”建設是數字化治理的一次重要探索,包括數字孿生等一系列概念將城市的建設空間和資產空間推向了更高的維度。目前,城市數字大腦建設除了進一步完善智能化機制以外,更要注重人—機結合的決策運行機制,特別是引入包括社會科學專家在內的跨學科、跨業務的決策團隊,從而在根本上實現城市大腦的決策智能的升級。另外,城市之間、行政層級之間、各行政區劃之間的數字大腦的協調同步也是必須考慮的問題,這也是新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