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智能汽車“大腦”之爭:智能駕駛,還是智能座艙?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科技

雷鋒網按:新四化的發展,帶來整個汽車行業的智能化升級。自動駕駛、車聯網、車路協同等新興高科技功能都在不斷演進。雖説目前這些功能發展的比較割裂,但最終的功能,都將統一到智能座艙中。

在傳統的汽車中,汽車座艙都是以機械按鈕為主,整體信息顯示簡單,功能比較分散。但隨着軟件定義汽車的趨勢以及全新電子電氣架構的發展,智能座艙逐漸成為主流。

現階段,業內對於智能座艙的概念還沒有明確的定義,有業內人士認為,智能座艙就是通過各種智能化手段滿足不同人在車內的不同需求,相比現有的座艙,智能座艙更加人性化。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座艙才是智能座艙?未來的智能座艙要如何發展?

智能座艙:整車的“大腦” 

三年前,在汽車智能化初始發展階段,行業內對於智能座艙的思考,更多的是將大屏、多屏以及更多的應用接進來,這個思考方式更偏向於單純的車機系統的發展,僅僅是車內娛樂化功能的表現。

但畢竟汽車與手機還是不一樣,座艙畢竟有座艙的措施,應用場景也不一樣。因此,中科創達副總裁李維山對新智駕表示:我們現在對座艙的認知,就是座艙是一個智能的大腦。

圖注:中科創達副總裁李維山

他繼續解釋道:如果把車比做一個人,那麼座艙就是人的大腦,而自動駕駛則是小腦,通過Turbox、神經網絡等,來跟車上的所有信息和設備打通。 

不過,李維山也提到,座艙最終服務的還是用户,汽車好不好的體驗都在座艙,座艙也是一個人機交互的窗口。也就是説,智能座艙發展的基礎條件就是用户需求的實現,然後依託汽車座艙媒介與用户進行人機互動,達到人-車-環境的場景體驗。 

未來,汽車發展方向應該是四個輪子上的超級計算機,因此,軟件定義汽車,全新電子電氣架構帶來的硬件標準化,會讓汽車的眾多功能越來越集中。

基於此,不難看出,雖然目前車內功能都在各自發展,但歸根到底,最終在整車智能化水平上,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智能座艙。

那作為整車的“大腦”,智能座艙如何才能做好? 

對於這個問題,李維山總結了三個核心點,其一,是基於軟件定義汽車的背景下,座艙的架構如何能夠在不同的BEA架構上打通整車系統,並跟雲端技術和雲端設備進行有效的連接。 

其二,智能座艙的本質還是滿足用户的需求,而用户與座艙的最直接接觸就是交互,因此,座艙如何解決人與車的交互問題,以及如何把互聯網內容更好的延伸到汽車內,更為重要。

其三,前文也有所言,智能座艙是整車的大腦,而智能駕駛則是整車的小腦,那如何平衡“大腦”和“小腦”之間的關係,也非常的重要。畢竟,一個產品的開發,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智能座艙需要把所有的變數都儘可能的容納進來,以促進駕駛的穩定性。 

中科創達的思考與邊界

目前整個汽車行業中,做智能網聯、智能駕駛的企業都不在少數,面向智能座艙做底層技術研發的企業,國際Tire 1為主流,但國內企業卻相對較少。 

中科創達本身主要的研發產品方向就是智能操作系統,目前已經覆蓋到多個行業。對於汽車智能座艙的研究,也已經有數年之久。其開發的智能座艙產品,也從1.0版本升級迭代到了4.5版本。 

從產品上來説,中科創達從底層技術來賦能汽車行業。但是,中科創達也明確的知道自己的邊界在那裏,從定位上來説,中科創達就是要做技術平台提供商,鏈接車企與眾多供應商。

具體來説,產品方面,日前,在其舉辦的ThunderWorld大會上,中科創達基於自身對智能座艙的理解,正式推出了TurboX Auto 4.5智能座艙。該智能座艙仍然以高通平台為基礎並集成了騰訊TAI3.0系統,此外還分別針對三個方面進行了升級優化: 

首先,TurboX Auto 4.5智能座艙解決了跨系統融合問題,該版本採用了SOA架構以及柔性連接,並可通過柔性連接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其次、在用户體驗方面,TurboX Auto 4.5 智能座艙推出了更多個性化的功能,如皮膚商店和應用商店,用户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對車機界面和相關應用進行個性化定製。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提升了智能座艙的駕駛輔助功能。具體來説,TurboX Auto 4.5智能座艙可以在泊車過程中啓動智能座艙所搭載的計算平台,通過提高算力來優化低速行駛或泊車過程中駕駛艙為駕駛者提供的輔助功能,從而使駕駛者獲得更好的駕駛體驗。

從行業上來説,目前整個汽車產業鏈已經發生變化。在傳統的汽車產業鏈中,是由上到下,從二級供應商到一級供應商再到整車廠的鏈條。

現在,由於新四化的發展,給整個汽車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汽車行業產業鏈的結構也從鏈條狀轉為網狀。位於網絡中心的是主機廠,主機廠的周圍則是供應商,形成了供應商圍繞主機廠,主機廠圍繞消費者的新格局。 

李維山表示,只有把這個產業鏈的鏈條縮短、打通之後,整個社會效率才會提升。基於此,中科創達在新的產業鏈格局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車企與供應商的連接器,為車企提供產品集成服務。

事實上,目前智能汽車領域已不再是一片藍海,不論是BAT,還是主機廠,抑或是其他跨界企業,都紛紛進入智能汽車市場。

對此,李維山表示,各界對智能汽車市場的關注度與參與度不斷增長,印證了智能汽車市場的重要性與發展潛力。雖然各個領域的企業都爭相進入智能汽車的生態鏈,但是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業務邊界。

比如,對於車企而言,他們關注的是智能操作系統或平台的兼容性,即同一個系統或平台可以搭載在不同的車型上,從而便於維護,以及有效控制維護成本。

車企對於用户體驗的提升有着自己的理念和方式,但底層的操作系統或平台的設計邏輯與整合則不是車企的關注範圍,也不是BAT以及其他產業鏈參與者關注的領域,但底層智能操作系統和平台的設計又很重要,這就是中科創達的機遇所在。

不過,與斑馬等企業相比,中科創達又有着不同之處。斑馬的操作系統主要面向的是車機,而中科創達的產品及技術則主要面向的是座艙,後期發展則是整車操作系統。 

基於此,李維山也表示:“我們比斑馬做的更低層,從業務邏輯上,我們也可以把斑馬集成到我們的產品上,所以我們跟斑馬不是競爭關係。斑馬也是我們的合作伙伴。” 

此外,他還跟新智駕講道,“目前中科創達已經和世界前十大汽車品牌達成了戰略合作,國內主要的汽車品牌也基本建立了業務往來。”

總結:

新四化的發展,給汽車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變革中則藴含着無數的機遇。想要瓜分這一市場的玩家,不計其數,但最終走到終點的,一定是業務邏輯清晰以及具備核心技術能力的企業。

雷鋒網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