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1月19日,成立十餘年的小米旗下社交工具米聊發佈公告稱,因業務變動,將於2021年2月19日12點00分停止服務。比微信要更早出現的米聊為何走向失敗?還有什麼補救的方法嗎?文章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了討論,與大家分享。
剛剛進入2021年不久,一則新聞讓許久未曝光的米聊APP再次走入人們眼中。
就在2021年1月19日下午,小米旗下的米聊團隊突然向用户發出公告稱,將於2月19日停止服務。
從公告中我們看到米聊停止服務的原因陳述為“因業務變動”,並且對米聊產品的未來未做多言,只是公佈了若干善後規則。
而值得回味的是,米聊團隊發佈這個公告的時間,也就是19日恰巧也是微信2021年公開課進行的時間。
但是這兩款即時通訊工具的命運卻是大相徑庭,作為國內市場擁有絕對先發優勢的即時通訊工具米聊將要黯然離場,而曾經的後發選手微信,其月活用户已經超12億。
如果回看互聯網的發展史,截止2021年米聊與微信都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而十年對於一款互聯網產品來説已經算的上是一個相當久的週期了。
那麼米聊究竟是如何走過這10年的,中間又有哪些曲折呢?我們具體來回顧下。
二、米聊是誰米聊,顧名思義是一款設計來解決用户聊天需求的軟件,其官網地址為miliao.com。
這個要早於微信誕生的聊天軟件,曾被小米董事長雷軍寄予厚望,甚至在小米創始之處,雷軍就曾提出口號稱米聊、小米手機和MIUI系統是小米業務版圖的“三駕馬車”。
2010年11月,小米公司決定深度模仿海外頗受歡迎的智能手機語音聊天應用kik做一款產品。
2010年12月23日,米聊安卓/蘋果端相繼發佈,成為中國第一款模仿 Kik 的產品(無論是微信還是米聊的這種模式最早創造者都是國外Kik這款產品)。而就在米聊上線的同時,此時社交領域的巨頭騰訊內部已經在張小龍的帶領下秘密開發一個叫做“微信”的產品了。
在米聊第一版發佈後的一次聚餐中,提及騰訊,雷軍曾説到:“如果騰訊介入這個領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會被大大降低,介入得越早,我們成功的難度越大。據內部消息,騰訊給了我們3個月的時間。”
2011年1月,雖然張小龍帶領的微信團隊大概比米聊立項延遲了將近1個月時間,但卻用不到70天的時間就完成了1.0版本的研發,在1月騰訊正式推出了“微信1.0版本”
2011年4月,米聊又借鑑香港一款名為 Talkbox 的同類產品,為米聊增加了對講機功能,用户猛增到 100 萬。
2011年6月,米聊用户超過400萬。
2011年7月,雷軍還曾經鼓勵小米員工,稱米聊與騰訊的微信不一樣,“米聊是做手機上的SNS,而不是手機上的IM。”而可惜微信要做的,也不僅僅是一個即時通訊工具。
2011年8 月7日,距離小米手機發布還有 9 天,雷軍發了一條微博:“捨得,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2012年1月,微信依靠8億QQ用户的成熟關係鏈,僅用1年時間就獲得了1億多的用户。
2012年5月,雷軍公開承認米聊被微信打敗了。
2013年1月15日,微信註冊用户達到3億,而米聊的用户量在當年7月才突破4000萬。
而也就是從13年之後,微信徹底在手機社交領域獨佔霸主地位,米聊也走完了他的最後輝煌時刻。
小米聯合創始人、米聊負責人黃江吉曾對媒體表示説到的:“騰訊對社交領域非常瞭解,這是它的DNA。騰訊還擁有自我顛覆決心,當騰訊用各方面配套的肌肉把DNA發揮出來時威力就很可怕,這是微信成功關鍵。”
其實仔細分析,對於微信的崛起這件事在兩家公司的高層中是不同的看法。
作為社交起家的騰訊,新終端的社交市場屬於自己公司的立身之本,而對小米來説更多的是手機使用的一個場景補充,因此面對公司戰略的不同,兩者的競爭激烈程度也是不同。
騰訊曾公開表示過,微信是騰訊在移動互聯網的一張車票,如果當時沒有抓住這張車票很可能騰訊就會被這次產業升級拋到腦後。
雷軍也曾在公開場合談及米聊與微信競爭結局説到的:“米聊輸給微信在情理之中,因為微信是QQ的馬甲。”“它(微信)已經脱離了所謂即時聊天工具的聊天屬性,通過社交建立了自己的生態。”
如今來看,在個人即時通訊軟件領域,騰訊以QQ和微信兩大應用幾乎佔據了大半江山。
三、米聊腦洞雖説米聊已經走上了停服之路,但是在這裏如果我們不考慮真金白銀,僅僅從情懷上開個腦洞試想下:假設米聊是一家獨立公司在不需要“掩護”整個集團的作戰方向的制約下,究竟要如何調整業務才能應對微信的衝擊,才能進行生產自救?
這裏我個人認為米聊或許可以有兩個生產自救的腦洞:
1. 社區工具第1個腦洞,我認為米聊或許可以成為小米社區的一個輔助社區工具。
什麼是社區工具?説白了就是承載社區內羣體交流信息的工具,大家將自己的對同一話題的看法發佈在某個地方進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承載產物就是論壇。
當然小米旗下也有論壇,就是小米論壇,這也是伴隨小米手機一起誕生的。而這種論壇模式也是雷軍引以為豪的手機迭代模式,小米依靠裏面不斷有米粉提出的建議來不斷優化系統功能,滿足大家的需求,如下圖。
那麼一個社區除了論壇這種交流模式外,還有什麼交流需求呢?
眾所周知社區作為同一個話題的人羣聚集地,本質就是在解決這羣人的溝通需求。而從人類信息溝通的角度上來説,一般擁有兩種模式:
(1)單向交流
溝通雙方處於非對稱狀態,在同一時刻一方不斷輸出信息,一方不斷接收信息,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老師講課,此時學生就處於信息接收方,老師就屬於信息輸出方,在長達45分鐘時間內,老師不斷進行信息輸出,學生只進行信息接收;
(2)雙向交流
溝通雙方處於對稱狀態,雙方信息交換處在同一時間內一問一答,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好友之間的談話,雙方話語你來我往。
在我們搞清楚了信息溝通的模式後,就可以理解社區類產品的用户其實也擁有兩類的溝通需求:
(1)非即時信息交流需求
指社區用户單向進行信息輸出,而這些輸出的信息可以在多個時空下被使用者所使用,例如社區發帖發出的帖子不斷被後來社區的加入者所閲讀,並提取其中信息。
(2)即時信息交流需求
需要對於話題進行深入的討論,此時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大信息量的交換。
第2類需求也是我們經常在做社區運營時最不願看見的,社區內的用户發出微信羣邀請碼進行拉羣的行為的本質原因,實際上不是因為社區內的用户不喜歡這個社區,而是因為,多社區的載體,只是論壇,他只能滿足第1類需求。
我們也可以想象一個場景,假設我現在手機出現問題了需要進行修復,此時我更需要的是一個能實時給我指導的解決問題方案,而不是通過發帖,再經過長達數小時,甚至兩三天的等待,才能得到回覆的狀態。
其實完全可以成為小米社區內即時信息交流需求的官方指定產品。
也就是將小米社區的承載體升級為:
通過這樣的載體升級後,也可以完全覆蓋小米社區用户的兩類需求,當小米社區用户需要,拉羣討論問題時,推薦他們使用米聊進行拉羣,即不會讓用户脱離社區社交場景,又將用户鎖定在小米的生態內。
此外當用户拉羣,在羣內產生了眾多優質內容後,例如小米常見售後問題答疑,小米最新版本系統問題彙總可以通過在米聊與小米論壇開發,諸如一鍵投稿等打通這兩個載體的功能,將用户的知識產出無縫反哺到論壇帖子中,形成內容沉澱。
這樣既實現了用户不同類型場景的需求,又實現了用户自產內容的沉澱,形成了一個信息內容交流閉環,這樣小米社區就像有兩個引擎一樣,可以不斷將用户鎖定在社區內。
談到這兒,可能有朋友想問了這種模式下的用户需求真能支撐米聊這個APP的運營嗎?
我們以最近發佈的小米11來看看米粉在小米社區的活躍程度,已經有7.4萬用户入駐。
從小米11發佈到我寫這篇文章這中間不過一個月時間就已經有了7.4萬的成員,可見小米論壇的用户羣體還是非常大的。
那具體小米論壇的用户羣體有多大?在這可以給大家看一個數據。
這是從小米2018年的IPO招股書上截取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小米公佈的內容小米論壇的用户規模在2018年已經擁有9百萬月活用户。
可能大家對這個數據量沒有什麼概念,我再舉一個我們熟悉的社區產品,大家來看一個2020年百度月活的數據。
可以看到百度貼吧的月活為4千萬,可以看到2018年小米的月活就已經有了2020年百度貼吧月活的四分之一,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一點小米論壇一個垂直的電子類產品社區,從這個角度上來説小米論壇當之無愧算是國內最大的電子產品社區。
所以如果我們將900萬的小米論壇用户全部引流到米聊上面,使用米聊進行社區話題的延展,很可能米聊將一舉成為國內前幾的即時通訊工具。
2. 企業協作工具第二個腦洞,我認為米聊或許可以轉型為一款企業協同工具。
什麼是企業協同工具呢?大家現在使用的釘釘、企業微信、飛書就是企業協同工具。
為什麼這麼説呢?要知道米聊是一款2010年出品的一款軟件,支持語音、圖片、視頻、文字、紅包、廣播、視頻電話、遠程協助、屏幕共享。
這些功能遠比釘釘、企業微信等起源更早,也就是説那時候米聊在看到微信入場後,其實可以大舉調轉船頭進入企業協作領域中。
不相信嗎?或者説轉型企業協同真的有很高技術壁壘嗎?
我們現在借用馬斯克的物理第一性思維,盤一盤市面上的那幾家協同工具的本質是什麼:
企業協同工具 = 聊天工具 + 共享文檔 + 團隊日曆 + 共享雲盤 + 視頻會議 + 審批流
再我們看作為小米內部都有什麼現成的資源?
這裏我來簡單做一個產品立項競爭優劣分析(也就是企業協同工具可行性判斷),如下表:
從這個表中我們可以看到企業協同工具所需要的組成內容,在小米內部基本上都有不同形式的實現。
簡單來説,我們可以將這六個部分進行組裝(當然這中間不可避免的有一定的工作量)就可以產生一款企業協同工具了。
但是大家要知道米聊以及小米內部的這些資源,可是早在釘釘以及企業微信這些競品誕生之前就已經具備了。
如果這個時候米聊發現自己與微信正面競爭無法進行的情況下,車頭一轉立刻轉向企業協同工具上。
那麼很有可能後面的故事就不是釘釘或企業微信宣稱自己服務了幾千萬家企業並壟斷這一市場,而是人們都會説米聊在微信的競爭下一舉轉戰企業服務市場,成為了這一市場的獨角獸。
那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腦洞呢?除了前面這些必須項外,米聊作為小米旗下子公司背靠小米這顆大樹,自身還有一系列獨門絕技。
具體來説,如果米聊轉戰企業服務市場,以米聊為核心的企業協同工具理論上還會擁有以下獨有功能:
- 米聊:不限制上傳空間的文件限制,比起現有的動輒限制100m文件傳輸的微信強大多了;
- 米聊:支持遠程操作對方手機,這對擁有大量終端員工的用户非常友好,可以及時進行;
- 米聊:支持共享屏幕,可以將自己的屏幕投送到另一台米聊手機上;
- 小米手機:是的沒看錯,小米手機這個硬件本身屬於小米公司,聯合在企業協同工具中,可以快速實現定製化專用手機升級,例如客服專用手機等。
這些獨有功能可能現在各大企業系統工具廠商已經慢慢實現了,但是要知道這個功能可是早在幾年前就被米聊進行實現了。
而且米聊獨有的配合小米手機這種軟硬件可定製合作的這種模式,將會為整個企業協同市場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通過米聊也可以讓小米手機的目標客户,除了在消費級市場之外,還可以進入企業級專用機市場,大家要知道每年企業級採購手機也是一個不小的數量。
既然是腦洞,順帶着我幫米聊在企業級服務市場的落地路線都已經想好了,我認為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 將米聊升級為小米內部IM 系統(MVP階段);
- 由內部IM系統孵化成內部協作工具(產品打磨階段);
- 在內部使用後,提取內容標準化成為企業協作工具(市場推廣階段);
或許這樣做之後,小米內部可能就不會有字節跳動的飛書作為內部協作工具的現象了。
而是米聊成為小米內部以及眾多企業首選的企業協作工具。
以上僅是我個人對米聊的幾個腦洞,至於真正能否實現這中間肯定有重重困難,大家不必過於較真,而我也相信米聊選擇關停肯定是因為在很多轉型方向有過嘗試,但無法看到出路才會不得已選擇關停的。
四、最後巨頭進入自己所在的賽道,這可以説是任何創業公司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從騰訊進入米聊的賽道,又像從現在社區團購進入到原有生鮮電商的賽道,都是一種高緯往低緯的打擊。
而在這種跨緯打擊中,要想自保只能不斷求變,在不斷遷移中去找尋自己的新業務,並在巨頭未進入之前成為這個領域的頭部玩家,才能與後來進入的巨頭進行正面抗爭。
#專欄作家#三爺,微信公眾號:三爺茶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2019年年度作者。《中台產品經理寶典》作者,原萬達高級產品、MBA特約講師、獨立創業者,現叮咚買菜B端產品線負責人,擁有多款集團項目從零到一經驗並帶領實現商業化佈局。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