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可悲之處,莫過於庸人自擾
有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他要求一羣實驗者在週日晚上,把未來7天所有煩惱的事情都寫下來,然後投入一個大型的“煩惱箱”。
到了第三週的星期日,他與實驗者一起打開這個箱子,逐一核對每項“煩惱”,結果發現其中有9成並未真正發生。
接着,他又要求大家把所寫的煩惱已經發生了的字條重新丟入紙箱中,等過了三週,再來尋找解決之道。結果到了那一天,大家開箱後,發現那些煩惱已不再是煩惱了。
《新唐書》中有句話,“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全句比喻常常有人跟自己過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煩。
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會自尋煩惱,自己給自己套上枷鎖,從而搞得自己疲憊不堪。我們應該學會解除這些煩惱,給自己減壓,從而活得輕鬆、快樂。
有人總結得好,説人的煩惱大多來自三個方面:忘了“自己的事”,愛管“別人的事”,擔心“老天爺的事”。那麼,要消除煩惱,使自己輕鬆自在用什麼辦法呢?也是三個方面: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別操心“老天爺的事”。
據統計,一般人所憂慮的有40%屬於過去,有50%屬於未來,只有10%屬於現在;而92%憂慮的事從未發生過,剩下的8%則是你能夠輕易應對的。
明代于謙説得好:“人生由來不滿百,安得朝夕事隱憂。”
煩惱是人生的一道菜,儘管它不怎麼好吃。要想讓人生的唱片發出悦耳的聲響,千萬不要忘了摘去那形形色色的套住心靈的“唱針套”,而煩惱就是其中之一。
大仲馬在《三個火槍手》中寫了這樣的內心獨白:人生是一串由無數小煩惱組成的念珠,達觀的人是笑着數完這串念珠的。試想,如果是哭着去數呢?小煩惱就成了大煩惱,少煩惱就成了多煩惱。
人都有一種通病,那就是:為了已發生的事而懊惱後悔,為了即將到來的事而牽腸掛肚,為了遙遠的事而心神不定。於是,日子過得沉重,甚至過得痛苦不堪。
煩惱是自己找來的。這就是所謂的“自找麻煩”。
生活中什麼叫“庸人自擾”?有人總結説:忙的時候,想要休息;度假的時候,惦記着公務;窮的時候,渴望富有;生活安逸了,又擔心好日子不能長久。你説,煩憂什麼時候才有盡頭?這些都是人們自己給自己套的精神枷鎖。
煩惱是快樂的天敵。不把天敵趕走或者消滅,快樂就來得不安生。採取什麼方式呢?
你儘量不要翻舊賬。過去了的東西,尤其是經過“決算”了的東西,翻過去封存,不去想它,煩惱就會減少。
英國前首相勞合喬治有一個習慣—隨手關上身後的門。有一天,喬治和朋友在院子裏散步,他們每經過一扇門,喬治總是隨手把門關上。“你有必要把這些門關上嗎?”朋友很納悶地問。“哦,當然有這個必要。”喬治微笑着對朋友説,“我這一生都在關在我身後的門。你知道,這是必須做的事。當你關門時,也將過去的一切留在後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還是讓人懊惱的失誤,然後,你才可以重新開始。”
為什麼要關上身後之門?那是要我們懷着放空過去的一種態度,把自己的心態時刻“歸零”,以一種全新的姿態融入新的環境,對待新的工作,開始新的一天。
煩惱就像一根打了結的繩子,一頭牽着自己,一頭牽着他人。我們越是和煩惱過不去,這個結就會越牽越緊,煩惱就會越來越多。為了這些煩惱而消耗我們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我們怎麼能熱情地、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呢?又怎麼能較快地獲得夢想中的成功呢?
你應該設法讓煩惱流動起來,就像那藍天中的白雲,它遮擋太陽了,但風一吹它就流走了;就像那流過的江水,嘩啦啦就看不見了,不要任憑自己沉溺在裏面。
有時候我們的心就好像置身於嚴冬黑夜的迷宮中,需要自己把值得快樂的理由一一寫下來,去沖淡一些什麼,去引導自己快速從憂慮和煩惱的迷宮中脱出身來。
努力學會掏空一些記憶。比如一種惆悵的心情,一顆疲憊的心靈,一段蒼涼的人生……掏空煩惱家族,留下快樂家族,使記憶換來一個好心情。
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一旦看重了,很容易去拼命鑽營,甚至不擇手段地去鑽營,這樣,得到名利時容易失去品格,得不到名利時又會變得異常煩惱。解決的辦法很現成:“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李白的詩句説:“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一位有過傷心之事的青年讀了李白的詩句,其受益的體會是:它給我一種勸解,一個遠景,使我覺得眼前得失可以放開。於是,一切煩惱就真的頃刻消失,而能酣睡入夢了。
很多人不敢邁出行動的第一步,往往是思慮過多,把原本一個簡單的問題,想象成巨複雜艱難的困境。但其實,你只要行動起來,就會發現,很多你困難都是你臆想出來的,你所要解決的問題,不過如此。
很多我們視之大若天的煩惱,不過是我們臆想出來的,並不真實,更不會發生。
如佛家所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楊絳先生在給解答讀者人生困惑時曾説,“你的問題主要是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孔子也曾説“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莊子與惠子同在河邊,也曾發出“子非魚安之魚之樂”的感嘆。
今日我們的煩惱也正是因為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浮躁成為一個社會的風氣,我們更習慣將一切都落實在“嘴上”而不是“腿上”。
缺乏真正的思考,追逐快節奏的泡沫,在還沒有做之前,就已經在開始煩惱失敗之後的處境,這已經成為了一種通病。
想得越多,煩惱也隨之加劇。不要為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煩惱。
一位老師説過:我覺得人克服心理壓力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然而修煉是以境界為前提的。一個胸中懷有宏大志向的人是不應該過於被瑣事糾纏的,天下其實沒有多少事情值得我們計較,絕大多數事情都是“不過如此”。
在這個世界上,因禍得福的人不少,因福得禍的人也不少。你是高處不勝寒,還是高處頭不暈;是低處不抬頭,還是低處挺起胸,關鍵看你自己如何把握了。做個聰明人也不難,放開一點、簡單一點、單純一點,集滿這三點,就會更開心一點。
最後,獻上一首無門慧開的名詩: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人生短暫,不要自找煩惱,更不要杞人憂天,日日為小事犯愁,這都不值得!
繁華三千,看淡即是雲煙;煩惱無數,想開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