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於無形,還是相伴左右?
汽車鑰匙,發明之初自帶安全屬性,功用與家用門鎖鑰匙相同,但並不具備點火啓動功能,而當時啓動車輛方式和手搖拖拉機類似。
1949年,啓動電機在汽車上普及,車鑰匙終被賦予了點火功能,車主有幸告別狼狽的發動機搖把。
經過五十餘年的發展,從機械式到紅外遙控,再到無鑰匙進入和一鍵啓動功能的普及,如今車主已很少再需要做“掏鑰匙”的動作,可能同學聚會成為它唯一刷存在感的時刻。
隨着NFC技術的發展,汽車鑰匙的形態也在不斷髮生變化。特斯拉的卡片式,便攜簡潔,寶馬的自帶液晶屏,科技感滿滿。不妨大膽設想,未來車鑰匙會朝什麼方向發展?
首先,隱形化。既然車鑰匙僅僅作為車主身份識別的工具,它完全可以另一種依附於便攜設備的形式存在。事實上,如今已有不少車企推出類似手機解鎖功能。
2018年寶馬在新一代X5上,首次提供了NFC數字鑰匙,經過授權的智能手機即可解鎖車輛。
2020年符合全球車載聯盟2.0協議標準的第二代數字鑰匙,支持iphone和iWatch兩種設備,車主還能與最多5位好友共享車輛使用權。特斯拉、蔚來、奧迪等車企同樣給到了用户數字鑰匙的權限。
汽車鑰匙確實不一定非要以實體形式存在,智能手機、手錶、手環、眼鏡等等,但凡可以放下身份識別芯片的便攜式設備,理論上都有機會成為汽車鑰匙的歸宿。
也有人會質疑,如今的家用智能門鎖也沒有完全脱離實體鑰匙。對於智能設備而言,無論藍牙還是NFC,用電便是剛需,鑰匙電能耗盡將成為一個無比尷尬的時刻。
我眼中,汽車鑰匙的終極狀態應為鎖定車輛而非鎖住車門,生物識別便能發揮作用,在可預見的未來,指靜脈解鎖或者虹膜解鎖+人臉識別啓動也許會成為新一輪發展趨勢。
其次,功能多元化。如果非得為我們的愛車配發一個實體鑰匙,那我們並不希望它僅僅具備開關車門以及感應啓動的功用。
它同樣可以成為一枚圍繞車與生活的智能終端,在與用車領域扮演更豐富的角色。遠程啓動與車輛預熱僅僅是大家都能想到的方案。
另外的,在加油(或充電)結束後,以此識別車主身份進行預付款的扣除;
小區內或停車收費,協助無感支付,告別欄杆或繁瑣的掃碼支付;
隨着自動駕駛的更深入發展,它還能扮演定位設備,車主不用在迷宮一般的地下車庫找車,而是“車找人”的形式將二者角色互換;
鑰匙成為車輛監控終端,通過車內各類傳感設備實時採集數據,完全可以模擬出一副“車輛健康表”,包含機油損耗程度、胎壓高低、剎車磨損、電量提醒等等;
汽車共享,未來“一人一車”的模式會被“多人一車所取代”,智能鑰匙所擁有的車主都可以在特定時間內擁有並使用該車,馬路上的運行的汽車總量會因此降低,擁堵、停車、排放等問題也會得到很大程度緩和。
尾巴
鑰匙很小,腦洞可以很大,在可預見的未來,汽車鑰匙會何去何從?
消失於無形,但始終伴隨車主左右?或是以另一種形態,變得功能更為多樣化,甚至在汽車生活中,取代手機的地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