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全球化的聲音愈演愈烈,思維模式主導國際競爭力

新冠仍在全球肆虐之中,但美國的一些政治人物卻為了轉嫁自己抗疫不力的失責,而打擊全球合作努力,助長了新一輪反全球化的聲音,其中不乏美國政要公開呼籲企業撤離中國,並表示將在疫情後給予政策的支持幫助其脱離對中國過度依賴。

不過正如我國外交部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兩會期間答記者問肯定全球化的正確性,在路透社最新的調查顯示,大多數在華美企並沒有因為疫情產生撤離中國的計劃。包括蘋果在內的一些企業都表示,它們在中國以外找不到能滿足需求的生產地。

什麼是反全球化

反全球化的思潮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高漲,不過那時候是因為經濟全球化的迅猛推進,一方面導致的經濟差距懸殊;另一方面可能導致資本主義全球化;其次是不少非政府組織和團體認為全球化是“殖民化”、“西方化”或“美國化”,而遭到反對。

不過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發現當年推動全球化和反對全球化的竟然是一批人。百餘年前西方強國以先進的技術,在全球範圍內掠奪包括人力、礦產資源,幾十年以削減人力成本、降低運輸成本、製造業批量外包累積財富,都在無形中大力推動了全球化。

但是後期在冷戰結束、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帶來了全球分工的新形態,讓一些發展中國家能更多的參與國際分工,從而獲得建立自己工業的機會,當然他們不會永遠滿足於代加工的低端技術,於是持續發展促使產業升級,能夠讓其擠佔先進國家的利潤空間,最後的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先進國家利潤受到侵佔,自然會萌生反全球化的聲音。

授人魚不如授人漁

西方國家的從全球化的推動者,到萌生反全球化的聲音,其中反映了我先哲“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用來強大、完善自己實力。

不過其實在學習先進技同時也更需吸收先進的思想,戴森作為近年來國內風頭正盛的進口品牌,雖價格昂貴,但卻爆紅於中國市場,而其創始人詹姆斯· 戴森爵士,也以61億美元的身價成為英國的新首富。

究其原因歸納與其“工程師思維”密不可分,當所有廠家都把吸塵器的外表、集塵容量等方面時,他卻專注於其本質——馬達,成為了戴森在各領域制勝關鍵。這種典型的物理學的角度看世界,一層一層撥開事物的表象,找到痛點背後的本質,再從本質一步步往上走,尋求解決方案,與編程思維不謀而合。

而當他成功後,戴森向母校捐贈1,900萬英鎊,用建築STEAM教學大樓,其宗旨是:啓用最新的教學方法,配備最新的教學技術,在孩子們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啓發他們對於人工智能的興趣,人工智能與編程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12 字。

轉載請註明: 反全球化的聲音愈演愈烈,思維模式主導國際競爭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