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週注意到IDC的發佈的數據,數據顯示小米的市場份額已經連續 11 季度印度第一,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小米佔據印度智能手機份額為 31.2%。平均印度每賣出 3 部手機其中就有 1 部是小米手機。而小米在印度的手機出貨量也在 2019年超過了中國。成為小米手機出貨量最多的國家。
也難怪今天有朋友在墨騰的朋友圈裏評論印度最近在榜單排名第一、短短几天下載量過百萬“刪除中國App”的App的時候説:“刪完之後,想起自己是小米手機,把手機砸了“。
再傻、再民族主義,還是心疼自己口袋裏的錢的。
説起印度,在中國互聯網上常以三哥著稱,其摩托車閲兵和歌舞絕技一直為網民所調侃。可以算是國內鬼畜視頻的主力之一。
我們倒是覺得,德里每週的總統府衞隊換崗儀式更像是印度要傳達給外界的形象:
唯一的問題是,總是翻牆進入總統府如入無人之境的猴子們總讓人覺得有點不安全,尤其是你知道二戰的時候蘇聯人曾經訓練犬隻作為自殺炸彈的時候:
曾經也有從印度出差回來的朋友抱怨印度基礎設施之差和飲食差別難以適應,並表示此生再也不會再想去第二次。墨騰的幾個非印度同事倒是在疫情之前經常出入,只有一個人大病過一次。
閒話説多了, 我們倒是覺得雖然調侃天竺是 國內某些自媒體號的一大吸睛神器 ,但畢竟墨騰的讀者都是聰明人,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提咖喱,不提神油,也不提跳舞的濕婆神。
不管怎麼説,,雖然教育衞生就業工業化都是問題,還是。
從之前沃爾瑪多年進不了高老莊最近 退而求次高價買了莊主的Flipkart ,到最近 從Facebook、KKR等投資者那融到了百億美元資金 - 你就知道大家多麼怕失去印度這個機會了。。
而相對於 阿里等在印度早期的努力頻頻碰壁 ,騰訊在印度早期的投資也很多石沉波維湖來説,小米從2014年以來進軍印度市場算是一個不小的成功。
這其中,有很多偶然,也有很多必然。可以確定的是這個和印度本身有很多種小米品類是沒有太大關係的:
我們就來簡單回憶一下這個歷程吧。
小米國際化的動因
龐大智能手機市場: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人口國,而在當時還沒有成為紅海的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存在近5億的人口空白,小米緊抓這一契機,在剛進駐印度市場時,就將目標客户聚焦於低收入羣體。印度人大多偏好價格低的商品,選擇智能手機時,他們更關注售價為 5 000~15 000盧比的手機產品。作為國內互聯網營銷模式的開創者,這一套模式在中國早已運用地遊刃有餘,於是在印度將手機售價控制在 5 000~20 000盧比。加上印度客户對價格的敏感性,這使小米的低價策略在印度有了用武之地。
國內手機廠商競爭進入白熱化:
從2017年開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整體出貨量首次出現下跌,與2016年相比,跌幅為4%。隨着其它國產品牌在線上線下的發力,截至2017年年底,國內智能手機品牌商由2016年的200餘家減至120餘家,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越發殘酷。小米由互聯網模式起家所佔據的領先地位也遭到了華為等國產品牌的挑戰。小米當時若要想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只得另闢蹊徑,將目光投向海外。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其實早在2014年就已經開始佈局印度市場。從後來國內市場的競爭狀況來看,小米當時把印度作為出海戰略的第一站還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科學性的。而在之後的時間裏印度憑藉其自身人口紅利、快速增長的經濟總量、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也逐漸成為小米的國際化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印度市場智能手機的低滲透率也為小米手機以“高性價比”進駐印度市場並獲得收益奠定了基礎。
小米在印度的本地化
手機生產與系統研發:
小米在印度市場推行的商業模式經歷了從出口、直接投資再到戰略合作的模式轉變。小米進入印度之初與當時印度最大的電商網站Flipkart 合作,將出口至印度的手機在該電商網站售賣。隨着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印度税收制度的改革,小米的國際化戰略開始由“輕資產”向“重投入”的本地化轉變。在2015—2018三年間小米先後與富士康合作建立3 家手機工廠,與印度本土企業合作設立1家移動電源工廠。小米在產品方面也考慮到印度很多地區電力供應不穩定的問題,而專門為印度定製出配有更大容量電池的紅米系列產品,可見對於其產品本地化的程度之深。
2015年,小米在班加羅爾成立了研發中心,以期藉助自身的核心優勢進行本土化創新,進而實現優勢再塑。在軟件系統設計和開發方面,小米也更加趨向於迎合印度客户的喜好,如開發以板球比賽為主題的手機遊戲、提供多樣化的MIUI主題等。
本地化的人員管理:
關於 本地化的管理 ,墨騰在之前的很多文章裏都有討論過,很多國內企業出海在這方面都是吃過不少虧的。 而小米對印度子公司、手機工廠、線下實體店的管理,更傾向於實施印度本土化戰略,小米在印度的子公司的員工有近400人,印度人馬努·庫馬·耆那擔任高管,由他負責小米在印度的各項業務。
當然,國內也有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把耆那先生的姓翻譯成傑恩或者詹恩。 有意者可以查一下印度第六大宗教-耆那教。
耆那先生之前是Rocket Internet旗下的印度電商網站Jabong的聯合創始人。是的,到哪個新興市場都少不了Rocket Internet的身影。。
不過Jabong本身後來一直不怎麼樣,2016年被Flipkart以7000萬美元收購。不知道是運氣背還是因為辦公室門禁的旋轉門沒做好:
耆那在2014年加入小米成為印度的1號員工,有着豐富的本土化經營經驗、大膽的創新意識以及高超的社交手段。憑藉其個人魅力和形象,他成功拉近了小米與印度消費者的距離,一度讓印度的用户認為小米就是印度本土品牌。對於小米在印度取得的成就功不可沒,其也在2017年升任小米集團全球副總裁。而在小米的其他工廠中,印度本地員工超過1萬人,各工廠只配有一位中國負責人,承擔各項對接工作。可見小米在人員本地化的戰略貫穿了小米的管理層和基層員工。
墨騰看了這麼多中國大公司出海 -在用人方面做到用本地牛人而又能讓他好好發揮的,真的是鳳毛麟角 - 半隻手數得過來。
小米在印度的戰略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的選擇往往對於出海的企業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而小米深諳夥伴關係的重要性,對合作夥伴可謂精挑細選,線上線下兩面出擊。在進入印度市場初期,意識到了自建渠道的影響力不足而迅速調整策略,選定了印度最大電商網站Flipkart作為營銷推廣夥伴,成功打開了線上市場,創下了2016年印度萬燈節期間“18天售出100萬台手機”的銷售紀錄。
小米在線下渠道方面,積極拓展與本土零售商的戰略合作,Big C Mobiles 、Poorvika Mobiles、Sangeetha Mobiles 等印度客户耳熟能詳的大型零售店均成為其線下分銷夥伴,並且針對不同城市採取了分銷渠道策略。在印度南部地區,有700多家大型零售店都在銷售紅米手機;在印度北部地區,小米的合作伙伴則換成小型家庭商店。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 年小米進行C輪融資時,接受了來自印度商業巨頭塔塔集團的投資,憑藉塔塔集團在印度的巨大影響力,為小米贏得了印度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印度本地企業的 合作。順便説一句,塔塔家族是祖籍波斯的祆教徒。
同時,就像小米在中國的投資版圖一樣,小米也對印度當地一些初創企業進行戰略投資,還把生態系統的順為、晨興都帶到印度去了。
小米在印度的成功:
小米是國內較早關注並進軍印度市場的手機廠商之一,而印度於小米而言,作為是海外市場的第一站,對小米全球國際化戰略至關重要。小米在本地化的過程中保持其產品定位和特性的同時,充分根據印度的市場環境做出了及時的戰略調整。在線下分銷體系,員工管理,合作伙伴選擇這些出海企業必修課中的表現都是可圈可點的。
小米在印度多年的深耕也獲得了應有的回報,小米手機2019 年全年手機出貨量約為1.25 億。其中中國市場出貨約為4000 萬部,印度市場2019年小米手機出貨量為4360萬部,佔了小米整個海外市場的50% ,佔據了小米全球手機整體市場的1/3 。
對了, 現在封國的時候不是一個問題了 - 但是在這之前尤其是北印度的高污染也讓空氣淨化器非常好賣。
而在今年5 月20日小米集團披露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小米海外市場收入佔比首次達到50%,同比增長47.8%。第一季度小米海外市場出貨2270 萬部,成為中國海外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最多的品牌,雖然小米近年來在國內眾多廠商的激烈競爭下市場份額已經被擠壓到近10% ,排在第五。
但至少在印度市場上,雷軍還是有底氣向競爭對手説一句:are you ok 的。
而印度以外的市場呢?雖然也有一些可圈可點的成績,但是再也沒有第二個 耆那了。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烏果·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