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廣汽發佈征程3,地平線下一步計劃怎麼走?
地平線正在逐漸擴大車企朋友圈。
近日的北京車展上,邊緣人工智能芯片企業地平線推出車載AI芯片征程3,並分別與廣汽研究院和廣汽資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發佈廣汽版征程3。與此同時,廣汽資本總經理袁鋒在發佈會上宣佈廣汽資本通過旗下福沃德基金投資地平線。
據瞭解,征程3採用16納米工藝,基於地平線自主研發的BPU2.0架構,AI算力達到5 TOPS,典型功耗2.5W,能夠支持高級別輔助駕駛、智能座艙、自動泊車輔助、高級別自動駕駛及眾包高精地圖定位等多種應用場景。
“征程3支持基於深度學習的圖像檢測、分類、像素級分割等功能,也支持對H.264和H.265視頻格式的高效編碼。”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據介紹稱。
與傳統芯片廠商不同的是,地平線能夠為中國主機廠提供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餘凱認為,同質化正在扼殺競爭,地平線應該為不同的合作伙伴提供差異化產品。“我們與主機廠聯合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不是‘我有什麼就給你什麼’的交付模式,而是在產品定義階段就採用與其聯合開發的模式。”
地平線副總裁兼智能駕駛產品線總經理補充稱,這是一個高效協同創造差異化的過程,地平線不會針對每個主機廠做差異化,而是賦能主機廠完成差異化。
以廣汽版征程3為例,該芯片基於廣汽集團採用的深度學習網絡進行深度軟硬件聯合優化,並針對廣汽量產車型的功能開發需求進行功能模塊調優,試圖最大化優化征程3性能和成本,將在未來的車型中量產搭載。餘凱透露,地平線專門為廣汽打造了廣汽版的編譯器,能針對廣汽自主的神經網絡做高效加速。
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地平線的“天工開物”AI開發平台(Horizon OpenExplorer™️)。該平台由模型倉庫、AI芯片工具鏈及AI應用開發中間件三大功能模塊構成,包含面向實際場景進行AI算法和應用開發的全套工具,能依據合作伙伴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層次的產品交付和服務,支持客户快速構建場景應用。
本屆車展上,地平線也推出升級版的“天工開物”AI開發平台2.0,新加入完整的數據閉環系統方案,能為合作伙伴提供從數據採集標註、模型訓練優化、仿真評測,到模型OTA部署,端到端的數據迭代閉環。
在智能駕駛領域,地平線的征程2車規級AI芯片已實現L2+級自動駕駛,並簽下兩位數的量產定點車型。公司層面,其已與奧迪、一汽紅旗、上汽集團、廣汽集團、長安汽車、比亞迪、理想汽車、長城汽車等多家主機廠達成合作,助力後者打造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
而面向L3-L4級高等級自動駕駛領域,地平線即將推出征程5,單芯片達96 TOPS的AI算力,支持16路攝像頭,支持16路攝像頭,組成的自動駕駛計算平台具備192-384 TOPS算力,現已斬獲車型定點。
談產品Q:征程3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
張玉峯:一是製程從28納米到台積電的16納米,在功耗沒有怎麼提升的前提下,算力(BPU的AI加速算力)至少提升20%。按照SOC中的通用計算,算力提升了一倍。二是周邊豐富了很多,從接入4路提升至6路,可以通過魚眼環視感知、前視ADAS、後視、AMS實現駕駛監控。三是芯片SOC裏增加了codec,更易實現ADAS。
中國市場的APA自動泊車需求很廣泛,市場主要方案是在車窗下一個單獨盒子做前視,另外的域控制器做環視。征程3則能幫助Tier1主機廠將分佈式計算和域控制器合成一個,節省至少1000元。
Q:征程3和Mobileye芯片有哪些差別?
餘凱:征程3可以做環視自動泊車,也可以做前視ADAS,在高速上自動駕駛。同時,它也可以做Cortex、前裝行車記錄儀。這些都是根據中國消費者需求做的。國內泊車的使用場景相對複雜,空間也不大,但中國以城市生活為主,消費者有自主泊車需求。
此外,Mobileye只做前視感知,它的算法固定和芯片在一起,不可編程。我們是一個開放的、通用的計算平台,上面可以寫豐富的軟件。我們在單位功耗上面處理的幀率也有優勢,能讓軟件更高效。
Q:未來地平線用在ADAS和座艙領域的芯片大概是什麼樣的比例?
張玉峯:今明兩年,座艙還是略多於ADAS。後年,ADAS的量會上得非常快,這背後也有CNCAP等法律法規強力的驅動。我們也認為,未來三年ADAS的上升速度會快於智能座艙。
Q:征程5能夠支持L4嗎?
張玉峯:多片的話,支持L4是沒問題,單片的話支持L3,看是什麼樣的場景。現在大家講L3、L4、L2是越來越場景化了,整個駕駛的場景分幾十類,比如高速、城區、限定區域。我們通常講L3、L4還是限制比較少的區域,特定場景下的。
Q:在L4上,地平線有沒有一些新的進展可以分享?
張玉峯:我們在美國有一個新公佈的合作客户叫COAST,是一家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疫情期間遠程合作,他們非常滿意。和新石器L4級的合作,他們用我們芯片直接賦能它的感知。最近我們也在和其他公司談徵程5的相關合作,包括北美的物流小車和的自動駕駛車隊,量產時間預計在2022年。
餘凱:我們後續還會公佈跟一個世界級的Tier1的合作,還請期待後續官方的官宣。
談合作Q:地平線和廣汽研究院、廣汽資本合作,是否有排他協議?
餘凱:廣汽並不是第一家投資我們的主機廠,還有很多主機廠正在投資我們的路上。中國智能汽車時代,芯片要集中力量辦大事,不能夠攤大餅,撒芝麻一樣雨露均霑。
Q:地平線為廣汽做定製開發有哪些差異化特點?
餘凱:我們在征程3代芯片上面,專門為廣汽打造了廣汽版的編譯器,這個編譯器會專門針對廣汽自主的神經網絡做高效的加速。這種針對某一客户的定製版編譯器是其他幾家主流芯片廠做不到的。
張玉峯:核心是對廣汽自己選擇的,或者自主設計的神經網絡在編譯器和底層軟件層面做了對於包括算法這塊優化的相關定製化的優化,為了讓它能夠更好的使用單芯片。
Q:地平線是如何為主機廠提供高度定製化產品的?
餘凱:中國主機廠最大的痛點是芯片等核心技術都來自國外供應商。他們產品是基於歐美市場開發的,也更加重視歐美主機廠,他們根本不願意給中國主機廠做定製化。這制約中國主機廠做創新。
同質化在扼殺競爭,地平線不希望我們不同合作伙伴推出的產品是一樣的。我們和主機廠聯合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不是“我有什麼就給你什麼”的交付模式,而是大家在產品定義階段共同探討,聯合開發的模式。智能汽車芯片廠商和整車廠的協同方式是新進展,為市場提供多樣化選擇,才不會傷害生態。
張玉峯:核心是我們賦能主機廠完成核心差異,而不是地平線去針對每一個主機廠做差異化。這是一個非常高度協同的去共同創造差異性的過程。
Q:征程2已經量產,我們和主機廠的合作情況是怎樣的?
餘凱:現在絕大部分自主品牌我們都覆蓋了,自主品牌的問題不是特別大。下面一步主要是合資品牌,他們在中國的量也比較大。
張玉峯:上汽、廣汽、紅旗,我們今年簽約了一汽紅旗,還有跟一汽相關的中汽創智,也是今年8月份簽約的正式官宣的,這是一家三家央企支持的企業。現在定點的20家車型量,都是數百萬級,以征程2代為主,也包括剛推出的征程3。
Q:主機廠現在對AI芯片的核心訴求是什麼?和之前比有什麼變化?
餘凱:對我們的需求顯然在加劇。以前都覺得車跟芯片沒有很大關係,但現在如地平線、Mobileye、英偉達等芯片廠家,跟主機廠之間有了非常強的連接感。
從功能角度來講,自動駕駛比肩特斯拉是大家一致的需求,在座艙體驗方面則要超過特斯拉。這是中國智能駕駛的路徑。與國外不同,中國用户很注重駕駛體驗。
談差異Q:地平線和傳統芯片廠商有哪些差別?
餘凱:芯片企業主要是設計芯片,但人工智能芯片是為人工智能軟件服務的。地平線強調從軟件中來到軟件中去,基於目前和未來的軟件設計芯片架構。軟件在上面跑的效率和質量,決定了人工智能芯片的效率。如果不能深刻理解人工智能軟件,就無法實現高效。
Q:與國外廠商相比,地平線芯片現在處於什麼水平?面臨怎樣的挑戰?
餘凱:目前,我們的競爭主要來自Mobileye和英偉達。Mobileye成立21年了,地平線只有5年。我們推出了趕上Mobileye EyeQ4的征程2,用4年時間追上他們20年的時間。征程3做的環視自主泊車的芯片,是Mobileye沒有的。我們想在未來兩到三年超越他們。
目前的挑戰不在於我們的技術能力,而是在於國外領先的廠家有長期積累的品牌力和號召力。這需要愚公移山。征程2芯片推出來以後,跟主機廠簽約非常快,沒出來的時候,很難去籤。而國外成熟的芯片廠商,拿期貨出來就可以跟主機廠籤。我們要通過更多的落地和展示,把品牌力做起來。
張玉峯:比較大的挑戰和障礙,是行業和人們的認知。我們是比較新的中國本土企業,大家對芯片到底能不能媲美海外的芯片,是心存疑慮的,我們需要時間。
Q:與國際芯片廠商相比,您認為中國自主芯片企業有哪些優勢?
張玉峯:從車規級AI芯片來講,整個AI行業中國就沒有落後,都是在一幾年起步,也有人才、數據、市場的優勢。隨着自動駕駛級別越來越高,它系統複雜度、軟件複雜度會急劇提升,這時更需要芯片原廠為整車廠提供近距離貼身的支持服務。國外廠商在中國要麼沒有技術團隊,要麼沒有技術支持服務,地平線和主機廠的物理距離更近。
征程2今年年初正式量產,雖然在發佈會上提了10萬+,但我覺得完成15萬還是很有信心的。明年50萬+,衝擊70萬。速度很快。主機廠也發現本土品牌反應速度快,服務力很強。傳統供應商可能兩個月或三週才給反饋,我們就半個小時。
Q:您如何看待車企自主研發芯片?
餘凱:百年來只有特斯拉自己自研芯片。主機廠不是沒有想法,但設計芯片的複雜度堪比造車,甚至更高。車規芯片對安全、可靠性要求非常高,整個系統的測試、開發、驗證需要很久,從項目立項開始到掙一分錢最起碼要五年時間。
智能手機時代,每個人都想學蘋果,但沒辦法成為蘋果。車廠一邊要推出消費者更喜歡的智能汽車產品,一邊又要推出更高性能的智能汽車芯片。大部分還是需要地平線這樣的企業和他們高效協同。
Q:您如何看待L3級自動駕駛?
餘凱:L3並沒有減速,特斯拉為智能汽車指了一個清晰可見可行的發展路線——不要糾結責任歸屬問題。我認為責任歸屬讓它停留L2,自動駕駛性能從L2、L3、L4一直髮展,讓我們把很多糾結的內容,全都放一邊。未來應該會不斷推動L3、L4的免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