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載智聯招聘、前程無憂和獵聘 你的信息就安全了嗎?
315晚會之後,隱私安全問題又觸發了一波焦慮,一邊是公共場所無限制的採集人臉數據,一邊是招聘數據在黑色產業鏈中間流動。
信息時代,隱私“裸奔”雖然每次被提及都透着一種只能認栽的無力感,更讓消費者把焦慮紛紛砸向了被媒體推向輿論風口的“靶子”上。
為什麼招聘平台捲入這種風波更撩撥用户的敏感神經?據分析,作為求職平台,這個行業的產品口碑跟民生就業緊緊相連,用户自然對這類平台要求更高。輿情爆發後,網友們先後攻佔了這三家企業的官方渠道,紛紛指責平台不作為,宣泄憤怒。但用户簡歷信息落入黑色產業鏈,這背後真的是企業不作為嗎?卸載了招聘App,你的信息就安全了嗎?
其實這次招聘平台的集體翻車只是暴露了互聯網行業的一個頑疾:各大平台背後的互聯網企業在擁有大量用户數據的同時,信息管理能力卻存在天花板,在線招聘企業在試圖對平台數據進行保護和監督時往往面臨着企業及監管機構的觀望和疏離,經常出現孤軍奮戰的局面。
在這種向內求索的絕境中,人力資源行業中的企業們依然在充分調動內部資源圍堵黑色產業鏈,在能力範圍內,企業們分別從技術、行業自律等多個角度維護用户數據安全。
以智聯招聘為例,平台雖然有能力對招聘的企業進行嚴格審核,但對於拿着正規營業執照,披着正規企業的皮進行招聘登記的的不法分子,平台依然會顯得有些被動,因為即使技術再發達,也無法通過一個正規賬號去判斷背後的真實動機,而近年頻發的簡歷泄露問題,正是這些所謂的“正規企業”所為。
要解決這一問題,不少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已經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即加強企業之間,尤其是政企之間的信息合作,最大限度的提高信息的流動性,優勢互補,各取所需,藉此提升企業數據管理能力,增強為用户服務的能力。
近年來,國家先後出台了《關於促進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從政策層面推動企業、政企合作進行數據治理。以政企合作為例,現如今互聯網企業與政府部門等外部機構的合作逐漸成為新的潮流,美團集團與食品監管部門簽署《食品安全戰略合作協議》,開展數據對接項目,讓美團可以及時查驗商家證照的真實性,市場監管部門也可依據平台數據實施線下精準監管,可見信息合作在維護用户信息安全和激發全社會數據要素活力等多個層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智聯招聘也曾進行過這方面的努力,此前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合作上線了電子營業執照系統,系統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為全國統一信任源點,具有市場主體身份認證、防偽、防篡改和防抵賴等信息安全保障功能。電子營業執照的下載、使用,均採用真實身份信息登記制度,能有效提升平台監管的效率。但在招聘企業的推廣過程中,由於使用習慣和便捷度的問題還未獲得企業的普遍接納。作為肩負就業這一民生之基的人力資源行業,在探索政企合作的道路上要做的嘗試還很多。
針對這次危機,智聯招聘還將原計劃分批次上線的“虛擬號碼”功能在24小時內全站鋪開,此後企業賬號下載到的簡歷都會顯示虛擬號碼,並僅保留7天有效期,在滿足真實招聘溝通需求的同時不再披露用户真實賬號,“虛擬號碼”雖然是目前較為有效的一種隱私保護手段,但卻需要平台投入高昂的成本,對於用户規模大的企業,每年就要消耗數千萬甚至上億費用。
暫不論這樣的成本是否該由企業一方承擔,從根本上來講,想要杜絕隱私數據的黑色產業鏈從個別企業入手是完全不能治本的。只要有足夠的利益誘惑,都會有不法分子犧牲個人操守,通過各種手段非法獲取個人數據去牟利。而衝在最前線的平台,除了不斷積累經營成本外,憑一己之力並不能從根源上杜絕網絡黑產等網絡違法犯罪行為。
現象背後,需要監管部門建立科學、長效的監督管理機制與法律法規,需要企業加強企業與行業自律,嚴防黑客與“內鬼”,更需要互聯網企業在與政府部門持續探索新的數據治理模式,公眾也要提高警惕,在受到網絡黑產侵權時,及時與有關部門和網絡平台反映維權,如此多方合力才能讓網絡環境真正天朗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