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發力新基建 培育新動能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科技

9月23日,由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華為公司聯合主辦的“新基建新經濟高峯論壇”將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與會嘉賓將圍繞我國新基建的發展現狀與未來前景等進行交流,為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近年來,各地加快推進以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正在加快釋放。

深度探索,助力智慧轉型

在北京CBD西北區域的金桐東路上,依靠交通大數據,路口的紅綠燈正在智能調控。高峯時,系統智能調控12個路口紅綠燈,疏導各個方向的車流,自動平衡區域整體交通壓力。

以“交通大數據 人工智能”打造下一代智慧交通,通過交通大數據、信號協同控制、多維交通非現場執法及智能網聯車路協同等技術創新,讓北京CBD交通管理更智能、更通暢、更貼心。

在新基建的浪潮中,這只是大量應用場景之一。在深圳、上海、西安、福州、南京等城市,新基建及相關應用的探索在更多領域、更深層次開展,助力經濟社會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取得了可喜進展。

其中,深圳自2018年7月開始佈局網絡通信、先進計算和網絡安全3個主要方向以來,已建成1000P級雲腦算力的鵬城實驗室。今年8月,深圳已實現5G獨立組網全覆蓋。

突破瓶頸,助推高質量發展

今年5月,5G全場景應用智慧港口在廈門投入使用。藉助5G網絡和相關技術,集裝箱從貨船上卸下一直到堆場存放,全流程都可以實現智慧化控制。據測算,相比傳統集裝箱碼頭,廈門遠海碼頭每年可節省大量人力成本,僅無人集卡改造項目就可以節省投資70%。

當前,新基建成為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助推器。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侯金龍表示:“新基建將有力推動實體經濟與雲計算、AI、5G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加速多個行業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和升級,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短期來看,新基建能在當下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消費,有利於穩增長、穩就業。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20年—2025年期間,我國5G商用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元,直接創造經濟增加值3.3萬億元;間接帶動經濟總產出約24.8萬億元,間接帶動的經濟增加值將達8.4萬億元。此外,5G將直接創造超過300萬個就業崗位,增加更多的新型就業機會。

放眼長遠,新基建作為信息社會的基石、數字經濟的支撐,對產業鏈進行改造,可以實現精準感知、在線處理和智能決策,有助於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融合創新,展現巨大潛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以供應鏈為基礎的零售平台精準匹配,推動民生物資迅速對接、物流及時配送,保障了千萬家庭的日常生活;遠程醫療、線上藥店等提供便捷的“互聯網 醫藥”服務,緩解了醫療資源緊張;協同辦公平台令眾多企業通過“雲辦公”“雲簽約”等模式跨越空間障礙,實現無時延的流暢溝通……

以5G、雲計算、AI、物聯網等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在緊急情況處理、經濟復甦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能。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魯勇認為,雲、5G和AI的碰撞,是融合感知、傳輸、存儲、計算、決策為一體的技術創新。隨着三要素的成熟和廣泛應用,人們將逐步建立起連接無處不在、算力觸手可及、智能無所不及的新業態。

“當然,新基建是一個浩瀚龐大的系統工程,其融合性更強,參與主體更多,領域更復雜,需要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進。”魯勇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1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