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孵化是匯聚新動能的重要源泉。圍繞落實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及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戰略要求,中關村軟件園通過不斷探索基於園區大信息產業生態的特色孵化服務模式,構建了“孵化加速+投資驅動+場景開放”的創新孵化體系,嘗試打造“多元化、自組織、自健壯、自循環”的創新孵化良性閉環。在這裏,科技“原創力”正加速迸發。
“產業規劃引導—特色孵化平台服務體系—‘產學研’創新成果轉化模式-創新合夥人機制—應用場景開放”,環環相扣的特色孵化服務模式讓創業更簡單,為成果轉化落地開闢出更短路徑。中關村軟件園讓“螞蟻”也能與“大象”共舞,讓2.6平方公里的園區敞開懷抱成為新科技的“試驗場”,讓每顆創新的“金種子”都能與園區的孵化生態產生協同效應,與創新資源完成深度鏈接。
完善孵化網絡
構建全生命週期的孵化體系
走進中關村軟件園雙創加速營,從創新之源大賽343個項目中脱穎而出的12強選手正在這裏接受為期半年的專業孵化服務。“賽營結合,從培訓到引入金融資本,讓我們這些創業者對未來更有信心”,行晟科技創始人説。2020年,中關村軟件園將創新之源全面升級為“Z計劃”,依託“創新之源+雙創加速營”的模式,讓初創企業完成“鯉魚跳龍門”式的蜕變生長。
更多有潛力的新項目,技術硬核的“金種子”正在被髮掘、培育。中關村軟件園圍繞“原始創新-孵化加速-規模化發展-資本市場放大”等不同階段的企業需求,着力優化提升以“硬科技”為核心的創新孵化體系,構建涵蓋“共性技術支撐、人力資源、國際交流合作、智能政策匹配、科技金融、產學研合作、知識產權、人才培訓”八大服務的特色孵化體系,並探索構建“選、育、退、薦”的項目篩選與企業流轉機制。以共性技術支撐平台為例,通過雲數據中心、融合通信平台、5G+邊緣計算平台等六大公共技術支撐,共謀營商環境、產業基礎、城市配套新佈局,促進智慧服務的夯實與迭代。
依託特色孵化平台和孵化網絡體系,中關村軟件園全力服務企業的每個創新願望,加快搶佔新賽道、佈局新產業、培育新動能。只要金種子在,北京的創新動力就會奔騰不息。
探索孵化模式
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從優化創新供給端服務着手,軟件園探索出了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孵化模式,這個模式在一個擁有雙創“百萬雄兵”的寶藏平台上有所體現。
小腦受損程度檢測儀、跌倒檢測報警系統……這些守護人類健康的智能科技,來自於專注個人健康預警領域技術創新及應用解決方案的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博實聯創。
2011年,宋軍等一批海外人才回國,在中關村軟件園成立了博實聯創,中關村軟件園完整的產業人才政策和針對留學歸國人員的創業扶持政策,對初創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大有裨益。如今,博實聯創團隊已打造出一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填補國內市場空白、業界領先的心腦血管健康遠程監護預警系統,產品已應用於180家國內外養老及相關機構,服務終端用户數萬人次。
宋軍只是在軟件園播下種子收穫碩果的創新大潮縮影。在軟件園的孵化體系下,高校院所科研人員、企業高管、海外留學人才、大學生等多元化創新主體都能獲得個性化的服務。
2019年9月,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展示交流中心落户中關村軟件園,這個平台能夠與2000多所高校、近 100萬個優秀師生共創項目達成直通直聯,形成國內最大的高校創新項目輸入源,中關村軟件園篩選優質師生共創項目落地轉化,有效強化了高校體系和區域、企業之間的供需對接與合作。
2020年11月,隨着第六屆大賽的落幕,大賽中心推出“產業賦能計劃”,讓大賽項目和園區企業雙向賦能。“中心已經從幾百萬個項目中梳理出1萬個技術含量高、有價值的項目,推動這些項目與中關村軟件園企業對接,實現協同研發和產學研深度合作。”中關村智酷產學研合作部部長、大賽中心負責人吳文亞説。
人才是創新孵化體系建設的關鍵要素,是“產學研用”合作鏈中的靈魂。在頂層戰略層面,中關村軟件園集聚了薛其坤等15位“兩院”院士、100餘位高端人才和一批行業領軍人物,通過園區專家委員會、專家大講堂活動等方式,助力園區把握髮展方向,引介相關科技創新成果落地。放大關鍵創新者的燈塔效應,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在軟件園的創新體系推動下,人才這一創新發展的“第一動力”更加強勁有力。
構建孵化生態
打造園區成為“超級孵化器”
走出公司樓門,在園區裏打一輛無人車就能擺渡;考駕照前不用大老遠跑去駕校,在園區的智能駕陪室裏的VR駕駛艙就能虛擬“上路”培訓;不想去擠食堂,在路邊的無人售賣車上就能買到熱騰騰的午飯……中關村軟件園正在變身成為前沿科技的試驗場和試驗田,助力創新項目提高技術成熟度和市場化能力。
“應用需求牽引是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落地的重要突破口。中關村軟件園擁有700多家企業、近10萬從業人員,僅園區一期日均進出園區車輛達4萬輛次左右,在智慧交通、智慧運營、商業服務等方面有大量的實際技術需求,因此園區天然成為了一個具有開放和真實需求的新技術新產品試驗場。”
在中關村軟件園總經理助理鄧延嶸眼中,軟件園2.6平方公里的園區更像一個超級孵化器,中關村軟件園大數據平台有效連接園區產業、企業、車輛、公眾、服務資源,並將這些園區數據轉化為共享資源,助力園區精細化管理。同時,5G網絡覆蓋、園區智慧大腦、無人駕駛及接駁、無人配送與新零售、智慧停車、自動清掃、智能駕培、園區安全、雲端數字營銷等10大基於真實需求的應用場景正在日臻成熟,園區成為開放實驗的第一站,加快了新技術新產品的商用化進程。
20年來,這裏構建了創新活躍的大信息產業生態基底。通過做長創新鏈,做強服務鏈,延長價值鏈,打通資本鏈,先後培育出軟通動力、網易有道、跟誰學等27家從苗圃到上市的企業,誕生了滴滴出行、度小滿、理房通支付等多家獨角獸企業,以及中科訊飛、啓明星辰、國盾量子、嘉楠捷思等一批核心技術企業。
20年後,這裏以實幹實績實效奔向“十四五”新徵程。中關村軟件園承擔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及“科創中國”試點園區的建設任務,促進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並打造良性開源生態,加快形成大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中流擊水,奮楫者進。”爭做創新孵化的引領者,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未來,中關村軟件園將進一步凝聚強大合力,構築創新生態,為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貢獻更多新生力量!